"假旅游真地产"项目暴增 专家称分时度假未形成气候
三问旅游地产
三问旅游地产
高速发展 会否埋下隐患?
旅游地产拉动地方经济受青睐 发展过快恐现“空置潮”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旅游地产项目中,部分项目是地方政府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城地中国董事长段宏斌认为,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永远是共生的,在地方政府看来,纯粹做房地产开发不利于地方经济的长久发展,而发展旅游地产却符合其长期利益,且旅游地产前期投资大、品牌效应比较强,需要持续投资,所以政府也会做出一定让利。为了把旅游地产作为启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地方政府频频出台优惠政策。
正在海南某房企做营销的谭先生是海南本地人,说起旅游地产,他指着包围着三亚湾的一排排洋房、别墅和酒店告诉记者,“这些房子90%以上都是外地人来住,海南本地人基本不买房,一是自己家里有地,二是也买不起。虽然大量外地人过来也带动了本地的就业,但同时也迅速提升了本地的物价水平。搞得三亚的衣食住行成本甚至比广州还高。”谭先生表示,和上世纪90年代大量投资之后带给海南烂尾潮不同的是,这一轮旅游地产兴起应该不会再出现大批烂尾楼,但“空置潮”的出现恐怕难以避免。“怕就怕现在开发商扎堆而建,等这股旅游地产热潮之后,留给本地人的是已被破坏的海岸线和成片空洞洞又无法拆除的房屋。”
这种房屋遍地,空置率超高的景象并不仅仅在海南岛出现,在烟台、威海的大批海景项目、甚至在一些新兴的旅游地产项目中,也开始出现。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的旅游地产虽然都打着“旅游地产”的旗号,但大部分项目只是借着“旅游”二字在做“地产”,目的还是为了房屋销售,迅速回笼资金。过分侧重于房屋销售本身,却为今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有开发商告诉记者,旅游地产就是一个“甜蜜的陷阱”,走进去才发现难以自拔,“要做好持续投入10年、20年的准备才能做好一个旅游地产项目,相信之后几年,旅游地产的很多问题会逐步暴露出来。”
“野蛮生长” 能维持多久?
跑马圈地还在继续 快速圈钱后盈利能力已慢下来
之所以说旅游地产仍然在“野蛮生长”的状态,主要是指很多旅游地产项目仍在跑马圈地的初级阶段,虽然海南的海岸线圈地运动已基本完成,但圈地运动还在向内陆延续。有开发商透露,目前海南多个大型开发商手里的土地储备,至少够开发到2020年。但经过第一期或者第二期的销售,旅游地产项目的盈利能力已经开始慢了下来。有金融类专家则认为,旅游地产是享受品或者额外的产品,投资额大,经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相应风险也会更大。比如高尔夫球场、酒店,都是需要长线经营的项目,甚至在做旅游地产时,要与其他投资人、基金机构、信托机构等多方面进行战略合作,一方面可以缓解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更广阔的营销平台,带来更多客源。
记者在海南采访时也发现,大量已建好的空置着的房屋,都是项目的第一期产品,当问及之后第二期、第三期,还有规划建设的酒店、商业街几时能推出时,大多数销售人员都表示“不清楚”。即便是连续近几年一直保持海南销售冠军的雅居乐・清水湾项目,CRIC(克尔瑞)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该项目2012年上半年的销售总额和去年同期的60.94亿元相比,缩水近50%,而且均价也有所下跌。同时,为了布局旅游地产,有的房企不得不砸入大笔资金,结果是大大推高了自身的负债率。
热潮涌动
泡沫是否已经产生?
“假旅游真地产”项目多 “以小博大”资金实力受考验
有分析认为,大部分旅游地产项目都是“假旅游真地产”,即借旅游地产之名,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推销旅游地产主题项目周边的房地产,而买房的客户多是为了满足一时度假与升值的目的,却不得不在房屋交付后面临“高空置率”、无配套、无医疗等问题。尽管现在越来越多开发商自己花大力气做配套,包括做商业街、餐厅、社区医疗站、公交站等,但各地医保的无法共享也是制约买家常住的重要原因。因工作调动举家搬到海口工作的胡先生告诉记者,他每次回广州都会尽量到定点医院多开点药,“我的户口在广州,海口的医院用不了广州的医保卡,看个感冒都要自己掏几百块钱。虽然海口空气质量比广州好很多,而且温度也适合老人家长住,但父母年龄到了70多岁后,恐怕还是要回广州住才能负担得起医药费、检查费和住院费。”
所以,亦有开发商认为,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旅游地产的开发节奏、规划、管控都不到位,让旅游地产在短期内突然爆发,再过几年可能会有更多问题出现,甚至不排除有的地方又会出现烂尾潮。颐和地产执行董事、副总裁赵永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做旅游地产要做好至少守10年的准备,“现在做旅游地产的基本都是原先做住宅商业地产的人在搞,的确缺乏冷静和沉淀。有的项目会第一、二年卖得很好,从第三年开始销售速度下来了,这时因为前期为了图便宜博升值的买家已消化完毕,进入发展期更多买家会观望开发商是否会对这个项目继续投入,所以要想把一个旅游项目做好做成熟,则需要大约15年的时间。”
另外,越来越多大型的旅游地产项目,亦有资金链随时出现问题的可能。有分析显示,目前正在开发建设的旅游地产项目,超过一半开发规模在600亩以上,基本需要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而有的项目的投资金额甚至超过了开发公司的总资金规模,不少企业正在玩“以小博大”、“蛇吞象”的游戏,甚至被指实际目的并不是做“旅游地产”,实质仅仅是找理由先“圈地”。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王功权、李一兵、张晓军谈“民宿热”背后的残酷商业真相2019-09-29
- ·王兴斌:冬天要来了,多少城市的夜经济还能继续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当今中国旅游五大关键词2019-09-19
- ·故宫在改变,文旅融合也应该做出改变2019-02-18
- ·无创新,不未来,旅游业未来创新四大重点!2019-01-21
- ·未来十年旅游业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国著名产业专家到东安考察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情况2019-01-10
- ·特色小镇要“特而强”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点同质化竞争僵局2019-01-09
- ·戴斌:绘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蓝图2019-01-09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