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旅游业八大猜想

2019-01-21 绿维文旅 标签:文化旅游

 2018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拐点,经济转型阵痛历历在目。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可能仍将处于“L”型周期的低谷期。这种大背景下,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是中国经济的调整路径。然而,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旅游业往往会逆势而上,或将成为未来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旅游业增长的内生动力或将越来越强劲。

未来十年旅游业何去何从?

猜想一:中国旅游业将逆势而行,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主要基于三个判断:首先,笔者断定旅游业不仅是朝阳产业,而且是长久不衰的经济产业。旅游业会因一些特殊事件(比如,2003年的SARS)突然降到冰点,但是总体来看会呈现出与大多数产业不同的生命周期——呈现处一种“长盛不衰的发展轨迹”,这是因为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将会变得越来越有钱和有闲,旅游业增长的内生动力只会越来越强劲。

其次,未来十年中国农村旅游市场将出现爆发性增长,成为旅游消费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2017年,我国农村人口57661万人,人均纯收入达到13432元,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将进入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

特别是,随着我国扶贫开发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将进一步提高,农村旅游消费市场的快速崛起应该是可期的。最后,以往发展经验表明,宏观经济处于下行低潮时期,旅游业往往会逆势而上。这个规律未来十年依然适用。在整体经济处于下行压力和低谷时期,旅游业逆势增长,必然将成为未来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猜想二:中国旅游业的产业经济属性将被弱化,社会事业属性将得到极大强化。

过去十年,旅游业的经济属性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度。2017年,旅游业综合贡献8.77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11.04%,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达10.2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十年,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综合带动作用依然会备受重视,尤其是地方政府层面。然而,随着旅游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从国家层面来说,旅游业在构筑人民大众的品质生活,提升国民素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激发人们爱国、爱家、爱自然的热情等诸多社会作用,相对于其经济价值,将更加受到重视。

旅游业将成为提升国民生活品质的关键领域,其社会事业属性将会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同时,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可度和尊严感也会因此将得到极大提升。

猜想三:旅游业发展重心将从“投资开发”转向“运营管理”。

过去十年,是我国旅游投资最旺盛的十年。2011-2016年我国旅游业完成投资额的年均增速是44.49%。2017年全国旅游投资超过1.5万亿元,形成了以民营资本为主、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为辅的多元主体投资格局,旅游业已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尤其是近几年,房地产等其他投资领域收缩背景下,旅游业成为众多社会资本的出口。同时,地方政府平台也是旅游业投资的重要推手。这种带有一点“一哄而上”的做法,直接导致旅游投资的泡沫化,以及一批旅游项目的惨淡经营,甚至死于腹胎。未来十年,旅游投资将趋于更加理性和谨慎,旅游开发更加注重深耕细作,专业化、精细化程度逐步提高。旅游投资很难再出现高速增长,而多年投资形成的低效资产,将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提质增效将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旋律,运营管理将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驱力。

猜想四: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将逐步弱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和旅游品牌连锁企业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随着我国旅游业从资源开发的规模性增长逐步转向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局面将逐步让位于市场主体。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业将出现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资源整合。大型国有旅游企业(代表国家意志)会对具有突出文化功能或生态价值的旅游资源、旅游区进行并购重组,到时将涌现一批掌控几十个乃至上百个旅游区的大型旅游集团,它们将成为新一轮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将涌现一批专注于某一旅游产品开发或旅游业态经营的品牌连锁企业,它们将是我国旅游业品质提升的重要保障。这两类企业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推手。

猜想五:观光市场比例将有所回升,团队旅游将再次崛起。

未来十年,观光弱化、休闲度假将成为市场主流的观点将被证伪。这主要基于三个判断:其一,农民旅游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将极大带动团队观光旅游的回升。缺乏旅游经验且经济不宽裕的农民群体,开始出游必然会钟爱价格低廉、近中程的团队观光游,高品质、慢节奏的康养度假对他们没有什么吸引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赶鸭式的低价旅游观光团浪潮将在我国农村再现。

其二,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城市中老年旅游市场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而这一市场主要也是团队观光游,所不同的是,他们更热衷品质化、远程化以及出境的团队观光。

最后,未来旅游市场的纽带,将不再是传统的社会组织关系(比如企业或机构,家庭除外),而是依赖于网络社群形成的族群化小众市场,旅游市场族群分化的趋势将益发明显,具有共同兴趣和旅游偏好的群友一起出游的现象将越来越多,并因为兴趣偏好促成各类旅游俱乐部的产生,比如,旅游摄影俱乐部、旅游登山俱乐部、旅游滑雪俱乐部等等。定制化、精致化、小型化的团队旅游方式将成为他们的新宠。当然,休闲度假市场亦将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与观光旅游一起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两大主流、并驾齐驱。

猜想六: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将面临严峻挑战,总体规模可能出现大幅萎缩。

十年前,笔者曾经说过“越是好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越难办”。现在看来,只有中山大学算是个另外。旅游管理作为一个大统合的学科或专业,原本就是一个夹生饭。学科一般是指围绕某一科学领域形成的独立知识体系。每一个学科都有各自研究的基本问题,比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再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旅游学科研究的是一群人(游客)的所有问题,这很难划定研究领域的边界,更难确定其中的基本问题。因为这群人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涵盖社会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甚至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

笔者看来,旅游实际上是一个“伪学科”,因为其产生及定义违背了学科界定的基本精神,把关注一群人(游客)的所有问题作为自身知识体系构建的出发点,必将导致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的杂而不精、混而无序,由此造成旅游管理本科毕业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造成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内过高的流失率。面向未来,唯有结合旅游业的各子领域特点和传统学科的分类,把旅游学科知识体系分化、细化,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子学科门类(专业),才有可能破解旅游本科教育的困局。

猜想七:旅游与休闲将全面融合,旅游产业边界更加模糊不清。

随着新技术发展、交通大变革,以及人们生活工作半径的扩张,传统旅游技术性定义“10公里”的边界将变得毫无意义。同时,伴随旅游休闲化、常态化、生活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旅游与休闲之间的边界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两者全面融合必将成为大势,“旅游休闲”亦将成为学界、业界的主流词。与此同时,全域旅游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旅游的消费空间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从游客和市民的空间隔离到游客和市民的空间共享,更多的生活区将进入游客的视界,成为旅游者重要的活动空间。旅游与生活相互融合,越来越多的休闲空间、经营业态和生活内容成为旅游世界的元素,进而使得旅游产业的构成和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猜想八:出境旅游将出现回流现象,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将成为新一代旅游人的梦想。

伴随中国梦的逐步实现,以及国内旅游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未来十年出境旅游热潮将会降温,一部分消费者将会选择国内游替代出境游,呈现出出境旅游回流,并伴随入境旅游高速增长的现象。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大国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崇洋媚外,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不断增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以年轻人为主的新一代旅游人把游遍祖国大好河山作为一种人生梦想。他们热爱祖国、热爱自然,追逐个性,不再看重性价比,不再受制于旅行商的影响,他们最看重获得感、体验感。其消费偏好将推动旅游市场深刻变革,引领我国旅游供给侧改革。

文章来源:网络


本文关键字:文化旅游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