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财税收入
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利弊
二、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利弊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是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行动划拨模式,这种模式显然难容于市场经济。80年代关于如何进行改革已然众说纷纭,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才终于有了法律依据。当时对于为什么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财政观点,主要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强调国家土地使用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另一种是经济观点,认为片面追求地租的最大化,反而会侵蚀其它利益,不利于理顺经济关系,所以必须防止单纯财政观点。当时虽然没有形成结论达成共识,但从后来实践来看,无疑是单纯财政观点占了主导地位,最终形成了土地财政。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学习的是香港土地批租制中的卖地方式,但是这种学习只有其“表”,全无其“里”,它只学了“表”面上的如何卖地,而内“里”怎么花钱、怎么接受监督和约束则一片空白。这其中有两点最值得反思。一是香港的土地收入纳入了土地基金专户管理,杜绝了随意实用的可能性,而在中国,除了归入财政预算收入外,连基本的软约束都没有。二是香港的土地管理与土地批租经营,隶属不同职能部门,相互之间职责分配明确。而中国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则是二者合一,都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管理者和经营者集于一身,自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作为政府,要经营土地,自然会“越俎代庖”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然而,有经营就有利益,而一旦经营与管理产生矛盾时,由于涉及到地方经济利益,自然是管理服从于经营而不是相反。由此也可明白中国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更多的是中央政府调控地方政府,而不仅是企业和个人,因为地方政府的确是房地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土地财政便是这一现状的真实结果。土地财政的出现,可谓先利后弊。过去十几年,中国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其根源便在于政府通过土地经营,积累了大量建设资金,这些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带动了城市规模扩大和经济腾飞,正如上文所说,这些属于土地财政的正面作用,不容否认。然而,土地财政也在此过程中衍生诸多问题,甚至严重异化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一是土地泡沫风险。正如上文所说,过去十多年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模式,完全建立在土地价格持续上涨而且是暴涨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土地价格上涨是非理性的,而且有巨大泡沫,土地财政的结果一定是灾难性的,就如同现在的日本一样,失去20多年经济增长的成果,至今仍在泡沫破灭之后的陷阱里挣扎。
二是促生了高房价且居高不下。推本溯源,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且居高不下,土地财政无论如何都是根本愿意之一,土地财政不改革,房价想回归理性难上加难。
三是改变了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比例。十多年来,土地财政主要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发展繁荣,却严重改变了正常产业结构,影响了产业调整,而土地财政占GDP的比重之高,已有“尾大不掉”之感。
四是社会资源、资金的严重浪费。土地财政长期缺乏收支规范与监督机制,已然衍生太多社会问题。政绩工程有之,挥霍浪费有之,灰色经营有之,种种老百姓深恶痛绝之事,屡见不鲜。
五是严重异化中国城镇化进程。由于土地财政主要用于城市建设,中国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扩大。在现有官员政绩指标体系激励下,城市建设本身就已经变质为官员追求政绩的一个工具。从城市建设中,官员希望获得仅仅是GDP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而高速扩大土地储备、扩张城市规模,乃是实现GDP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捷径。城市走上粗放扩张的道路,只是城市建筑物的快速构筑,更没有相关城市社会秩序、精神秩序的建设,要言之,即民众的生活幸福感并没有随之同步,反而普遍陷入焦虑状态。地方政府同时,土地财政也加剧了贫富分化,在土地征收和房价上涨的过程中,不同收入的人群收入差距无疑更一步拉大。
如果中国的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仅仅是物质的单纯增长,其它精神、幸福等领域的价值没有得到重视和建立,个中隐忧不言自明。可以说,土地财政曾经发挥过重要、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土地财政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理性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王功权、李一兵、张晓军谈“民宿热”背后的残酷商业真相2019-09-29
- ·王兴斌:冬天要来了,多少城市的夜经济还能继续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当今中国旅游五大关键词2019-09-19
- ·故宫在改变,文旅融合也应该做出改变2019-02-18
- ·无创新,不未来,旅游业未来创新四大重点!2019-01-21
- ·未来十年旅游业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国著名产业专家到东安考察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情况2019-01-10
- ·特色小镇要“特而强”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点同质化竞争僵局2019-01-09
- ·戴斌:绘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蓝图2019-01-09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