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旅游名岛的成功关键点
一、相关政策
1、国家海洋局:采取九项措施 加强海域管理
日前,国家海洋局制定并下发了《2006年海域管理工作要点》,对今年的海域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与部署,今年我国将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用海管理。
根据该要点的要求,我国将从以下九方面入手加强海域管理工作:
一、加强海域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国家与地方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工作
加强海域使用管理配套制度建设,争取上半年发布《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和《海域使用权登记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会同财政部加快推进《海域使用金管理条例》立法,起草《海域使用金减免办法》和《海域评估管理办法》,制定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相关政策。继续开展海上人工设施登记管理试点工作,制定海上人工设施登记管理规定。组织海域物权专题立法调研,开展海域物权法律制度研究。会同军事部门开展军事用海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快省级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工作进度。
二、推动海岛立法及管理,促进海岛建设与发展
根据海岛立法工作需要,协助和配合全国人大开展立法协调、调研及立法专题研究。沿海地区要积极开展无居民海岛管理制度建设和实践,并做好国家海岛立法调研路线安排、材料准备等工作。通过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促成海岛法提交审议及年内出台。同时开展海岛规划、海岛管理技术规范的研究和试点,启动海岛可再生能源的调查和评价,研究制定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标准和推进措施。
三、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和报批,完善和加强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建设与管理
加快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报批工作,争取年内全部报国务院批准实施。制定颁布《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规范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修订)、审批与实施工作。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全面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修订)和报批工作,完善四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组织开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数据和图件汇总工作,完成1∶25万和1∶5万区划综合数据库,建立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管理、信息更新与项目审批辅助决策系统。
四、全面开展“百县示范活动”,切实加强养殖用海管理
全国“百县示范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百县示范活动考核标准,组织成立检查组,不定期对各示范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省、市两级海洋部门要加强对示范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百县示范活动实施意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查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组织示范活动的考核。各示范单位要尽快成立领导小组,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启动示范建设工作。要认真开展专题调研,不断完善养殖用海管理政策规定。
五、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海域管理规范化水平
根据全国人大环资委的建议,划定河口海域范围,建立海洋部门与有关部门监督管理的协调机制,逐步理顺河口区域海域管理体制。明确自然保护区内海域使用活动的管理政策和申请审批程序,全面规范自然保护区海域使用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海砂开采用海,以珠江口海域为试点地区,编制海砂开采海域使用规划,研究制定海砂开采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加强海域使用权登记发证管理。结合海域勘界,尽快启动并完成海岸线的修测工作。
六、加大围填海管理力度,切实做到严格管理、有效控制和科学围填
开展全国围填海造地规划研究,提出围填海区域控制、类型控制和总量控制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海岸,制定“控制、严禁”等不同的分区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用途的围填海活动,实行项目分类管理政策。建立涉及围填海的工业园区用海规划和论证制度,严格控制工业园区用海规模。建立围填海项目跟踪监测和后评估制度,为围填海政策制定和规划研究提供依据。组织召开围填海政策措施专家座谈会。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组织开展围填海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在重点海域和海湾开展专项调研和试点工作。
七、完善海域有偿使用价格体系,加大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力度
建立并完善海域分等与海域使用金标准制定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完成全国沿海地级市海域等的级别划分和海域使用金标准的制定工作。开展宗海出让、转让底价评估试点工作。同一海域有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意向用海的,可采取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不断培育和完善海域市场。加大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的力度,年内会同财政部开展一次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情况大检查,重点查处违规征收、坐收坐支、不按规定比例结转海域使用金等违规行为。
八、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启动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采取逐点建设、重点突破的方式,力争在1个~2个省、几个重点地区完善海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海域使用论证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制定海域使用论证技术规范,开展资质年度审查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需求主导、服务管理”的原则,启动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制定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总体实施方案,编制相关技术规程,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开展2个省、7个市的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试点工作。
九、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海域管理能力和水平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继续抓好各级海域管理干部的培训教育,加强海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海域管理干部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各级海域管理干部的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意识。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抓好海域管理方面的廉政制度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窗口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监督和保障作用。严格执行海域使用审批权限和程序,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组织对市、县海域使用审批情况的检查,杜绝越权审批、分散审批、化整为零等违法行为。确保海域使用金应收尽收,并及时足额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严禁越权免收、减收或者缓收应征的海域使用金,确保海域使用金征收、减免和使用管理的规范化。
摘自http://www.zjoaf.gov.cn/zhgl/xhygl/2006/03/01/2006022800033.s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一条 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依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至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足二百海里,则扩展至二百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海岸相邻或者相向国家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张重叠的,在国际法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以协议划定界限。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专属经济区为勘查、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以及进行其他经济性开发和勘查,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等活动,行使主权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专属经济区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使用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行使管辖权。
本法所称专属经济区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勘查大陆架和开发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大陆架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使用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行使管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授权和管理为一切目的在大陆架上进行钻探的专属权利。
本法所称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即在可捕捞阶段在海床上或者海床下不能移动或者其躯体须与海床或者底土保持接触才能移动的生物。
第五条 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从事渔业活动,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有关国家签汀的条约、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有权采取各种必要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确保专属经济区的生物资源不受过度开发的危害。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有权对专属经济区的跨界种群、高度洄游鱼种、海洋哺乳动物、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河流的溯河产卵种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内度过大部分生命周期的降河产卵鱼种,进行养护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源自本国河流的溯河产卵种群,享有主要利益。
第七条 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自然资源进行勘查、开发活动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陆架上为任何目的进行钻探,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第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有专属权利建造并授权和管理建造、操作和使用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行使专属管辖权,包括有关海关、财政、卫生、安全和出境入境的法律和法规方面的管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有权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周围设置安全地带,并可以在该地带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航行安全以及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安全。
第九条 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第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的污染,保护和保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海洋环境。
第十一条 任何国家在遵守国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航行、飞越的自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以及与上述自由有关的其他合法使用海洋的便利。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路线,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同意。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行使勘查、开发、养护和管理专属经济区的生物资源的主权权利时,为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得到遵守,可以采取登临、检查、逮捕、扣留和进行司法程序等必要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可以行使紧追权。
第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的权利,本法未作规定的,根据国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行使。
第十四条 本法的规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的历史性权利。
第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以根据本法制定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摘自:http://www.zjoaf.gov.cn/zcfg/zhfg/2005/05/08/2005050800020.shtml
3、海洋经济
3.1主要名词解释
海洋经济 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是各类海洋产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海洋经济包括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
滨海旅游业 是指滨海地区开展的与旅游相关的住宿、餐饮、娱乐及经营等服务活动。
环渤海经济区 包括以天津市为中心的辽宁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的海域与陆地。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包括以上海市为中心的江苏省和浙江省的海域与陆地。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是指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广东省的海域与陆地。
3.2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
2005年各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海洋支柱产业,占主要海洋产业的比重近四分之三,其中滨海旅游业位居各主要海洋产业之首。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电力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新兴海洋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滨海旅游业 2005年我国滨海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沿海地区积极开发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的国内旅游市场, 提升滨海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全年滨海旅游收入5 052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29.7%;增加值2 0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全年滨海国内旅游收入3 887亿元,比上年增加1 391亿元。
图 2005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构成图
二、海滨旅游相关阐述
1、海滨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化和旅游市场的逐步成熟,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在未来发展中将主要呈现以下五大趋势:
1.1 大众化趋势
度假旅游在国际上已经是一种大众化的旅游形式,如欧洲的英国、德国、西班牙以及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地每年进行度假旅游消费的旅游者均占到了其旅游总人数的50%以上。我国的度假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时尚旅游的兴起,海滨度假旅游必将受到更多旅游者的青睐,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滨度假旅游也将能为更多的中层消费者所接受,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在这一趋势下我国海滨度假旅游还将伴随家庭化、中档化等特点。
1.2 多元化趋势
我国海滨度假旅游的多元化趋势一是指旅游功能的多元化。具体而言,主要指观光、休闲与度假、康体、娱乐、疗养等功能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从海滨旅游的自身发展看,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治病疗养阶段、疗养游乐阶段、游乐度假阶段,康体、娱乐等功能越来越成为现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旅游业是从观光旅游发展起来的,而其本身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因而在开发海滨度假旅游产品时不能忽视观光休闲功能,度假与观光的结合既是我国海滨度假旅游的一种趋势,也将是其一大特色。二是指旅游产品类型的多样化。将由传统的阳光、沙滩、海水等单一产品逐步扩展出高尔夫、滑水、摩托艇、海底观光等项目,形成滨海、海面、空中、海底立体式的海滨度假旅游产品系列。
1.3 生态化趋势
海滨度假旅游的生态化趋势一方面源自旅游者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源自度假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摆脱城市生活的负效应,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是海滨度假旅游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对我国上海市民周末度假旅游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回归大自然、野趣浓、环境幽静”为目的者占到了51.2%,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吸引物,对海滨度假旅游意义重大。同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入也是海滨度假旅游生态化发展的一大动因。80 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是海滨度假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根基。环境、设施、服务将被视为海滨度假旅游产品整体框架的一部分,海滨度假旅游产品的生态含量也将越来越高。
1.4 休闲化趋势
美国未来学家甘赫曼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预言为“休闲时代”,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体验将成为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一大特征,而海滨度假旅游区所具有的良好环境、丰富内容又能为游客休闲提供特殊的经历与体验。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区在未来发展中将不断增强旅游产品的休闲性功能,增加休闲设施和服务,使旅游者在享受大自然所赐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民俗、文化、艺术等无限的休闲乐趣,这也将大大延长游客的平均逗留时间并提高重游率。
1.5 创新化趋势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海滨度假旅游本身就是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而在持续创新的作用下出现的高级旅游形式。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化程度逐渐提高,必将出现一系列新的需求特征,海滨度假旅游为求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及时的创新与调整,以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发展中的一些新特点,如从无主题旅游向主题性旅游转化等充分表明了这一趋势,对海滨度假旅游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规划开发、经营模式、产品设计、营销管理等方面。
2、空间结构布局
我国海滨旅游的开发将沿我国漫长的海岸线展开,北起丹东,南至防城。在考虑区域间海滨旅游资源相似性、经济条件、区位条件、资源空间组合、客源市场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我国海滨旅游空间布局分为五个发展带。
2.1 环渤海湾海滨旅游带
我国海岸线具有跨越不同气候带的特点,环渤海湾海滨旅游带是我国北方海滨的代表,是以大连、秦皇岛、青岛为中心的两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一湾(渤海湾)海滨旅游带。该地区海滨旅游在气候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虽然每年的下水期很短,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合海滨度假。该地区具有的另一个优势是它与我国重要的海外客源地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客源条件十分优越,再加上环渤海湾经济圈的发展,该地区海滨旅游的客源有很大的保障。在环渤海湾海滨旅游带的开发上,将重点建设大连、秦皇岛、青岛三个海滨旅游中心城市,以海滨度假为主要旅游功能,加强大连金石滩和青岛石老人等海滨旅游区的建设。
2.2 长三角海滨旅游带
该带是以上海、连云港、宁波、杭州等城市为中心的苏沪浙海滨旅游带。从全国范围来看,本地区海滨旅游资源条件并不具备优势。本地区最大的优势是它背靠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客源。上海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VI岸城市,近年来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发展,也为本地区带来了大量的海外客源。虽然本地区海滨旅游资源不具优势,但上海是知名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杭州、宁波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本地区海滨旅游开发过程中,将以都市休闲、都市观光、海滨观光和商业旅游等旅游功能为主。
2.3 海峡西岸旅游带
该带是以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为中心的海峡西岸旅游带。福建省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滨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山海一体是本地区海滨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除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外,丰富的宗教、文化、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也是本地区海滨旅游开发的坚实基础,妈祖文化在台湾和东南亚的影响非常深远。而且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悠久的渊源,具有相当的海外客源基础,再加上本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结合部,国内客源也非常丰富。本地区海滨旅游的开发将以构建福建省海滨旅游带为目标,以海滨观光、海滨度假、宗教文化旅游、民俗体验等为主要旅游功能。
2.4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北海等城市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海滨旅游带,简称珠三角海滨旅游带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潜力的又一经济圈,区域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程度高是本地区的优势,从全国范围来看,本地区的海滨旅游资源也较丰富,而且每年的适游期也很长。从地理区位来看,这里与东南亚和大洋洲相距不远,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况且本地区就是我国经济发达和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高的地区,因此本地区开发海滨旅游也具有深厚的客源基础。本地区在海滨旅游开发过程中,将大力发展国际旅游,把深圳、北海等市建成面向东南亚、辐射欧美的国际海滨度假胜地,近期重点开发广西北海银滩、深圳大小梅沙等海滨旅游区,带动其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将本地区建设成集观光游览、娱乐、度假、疗养、避寒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海滨旅游区。
2.5 以海口、三亚为中心的海南岛海滨旅游带
海南省是我国一块保持着热带自然风貌的地方,又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热带动植物园,热带风光格外引人。与我国其他海滨地区相比,热带气候条件是海南省的最大资本,终年都可以下水。从海滨旅游资源来看,海南岛无论是沙滩、海水和阳光在全国都是一流的,而且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相比也不落下风,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 。在海南岛海滨旅游开发上,应着重突出其海滨度假和海滨观光的旅游功能,面向全国和东南亚市场,将海南省建成热带海岛型度假旅游胜地,加强市场营销和旅游品牌形象的建设,将海南省建成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海滨旅游胜地。
3、开发战略
3.1 制定科学的海滨旅游开发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要促进我国海滨旅游的发展,必须从长远考虑,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制定出符合我国不同地方基本情况的海滨旅游发展规划。突出不同地区的发展重点与特色,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与产品项目策划;突出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先导项目、重点项目以及储备项目,以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海滨旅游的发展,并与地方旅游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进而发挥旅游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2 加大海滨旅游开发投入,完善金融保障体系
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世界上许多海滨旅游发达地区的经验,如墨西哥的坎昆,政府为其海滨旅游的发展建立了专门的海滨旅游促进基金会,使坎昆这个小渔村在数年间发展成一个知名的海滨旅游度假地。因此我国海滨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完善的金融保障体系 ,将海滨旅游的发展纳入到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增加对海滨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建立海滨旅游开发专项基金,争取国际、国内等多种渠道的资金用于海滨旅游开发。
3.3 建立多元海滨旅游产品开发体系,丰富产品结构
我国海滨旅游开发要上新的台阶,必须建立多元的海滨旅游产品开发体系,充分利用多种海滨旅游资源,积极应对国内外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比如在福建省海滨带旅游发展规划中,就突破了以往海滨旅游开发的资源范畴,提出了开发海岸旅游产品、海上旅游产品和腹地旅游产品的三大海滨旅游产品系列;构建了由四大海滨旅游产品类型、六大黄金旅游线路、八大经典旅游节庆和十大旅游精品工程组成的多元海滨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3.4 推进海岸开发立法建设,加强海滨旅游开发管理
加强海滨旅游开发立法也是国外海滨旅游发展的经验总结,比如在西班牙,1994年制定的《海岸法》就明确规定“距离海水100米内不准新建任何建筑物,原有的建筑物不能转让,只能自生自灭”、2004年刚修订完的《旅馆法》则规定“在海边建旅游一定要距离海水最少500米,每间客房占地面积少于110平方米,以此来控制海滨饭店设施的建设密度,让游客有足够的空间”。因此,我国海滨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推行立法建设,促进海滨旅游开发管理。
3.5 加强海滨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业经营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竞争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做好旅游教育与培训是发展海滨旅游业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紧紧围绕海滨旅游的发展需求,抓好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培养海滨旅游中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努力学习国外海滨旅游业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加速各种类型海滨旅游培训中心的建设,进行常规性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3.6 加强海滨旅游资源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海滨旅游开发的同时,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促进我国海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海滨旅游资源的保护,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关系,在开发过程中不能只注意近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的环境效益,要维持海滨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协调和有序的发展,做到海滨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4、创新对策
为了促进我国海滨度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其发展趋势,加强对海滨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明确海滨度假旅游发展的区域定位、目标定位、功能定位、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4.1 优化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首先是规模档次结构的调整优化。海滨度假旅游者对目的地可进入性和进出时间要求较高,而从区位上讲,我国远离世界各主要客源国,较近的客源国只有隔海相望的日本,而日本到我国休闲度假旅游者的比重极低,因此其市场定位应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而我国目前中等阶层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还相对有限,因而对海滨度假旅游的开发不可一味追求豪华、高档,而应采用 “中档为主,高中档兼顾”的原则进行调整优化。其次是产品结构的优化。对海滨度假旅游区的开发资金投入是很大的,前期大规模的开发不仅造成了投资分散、效益不佳等问题,而且与我国的市场特点不相适应,因此在后期开发中应先集中力量打造品牌,走高起点、精品化的发展道路,以高质量的品牌度假区带动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4.2 明确主题,营造景区特色
所谓主题,是指度假区发展的主要理念或核心内容。在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区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背景相似的情况下,明确主题是形成差异、营造特色、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随着海滨度假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具有特定主题和专门内容的度假区得到了较快发展,如土耳其南安塔利亚海滨度假区以其“生态”、“健康”、“人文”的主题著称于世;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以“古老文明”与“现代休闲”有机结合的主题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我国海南博鳌作为高层次论坛的会议型度假地,也树立了政治形象鲜明的“自由”、 “合作”与“互信”主题,有力地支撑了其旅游业发展。
4.3 挖掘文化,丰富产品内涵
实现度假区经济、文化在高品位、高起点上的协调发展是现代海滨度假旅游区建设的新概念。挖掘文化是丰富海滨度假旅游产品内涵、营造景区特色、扩展度假区吸引物的重要途径。如国外游客到巴厘岛度假休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去领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墨西哥坎昆大型海滨度假区则以玛雅文化为中心;而以草裙舞等为代表的土著文化更是成为夏威夷海滨度假赖以成名的主要吸引物之一。因此,大力开发与海滨密切联系的海滩文化、海岛文化、渔家文化等将极大地提升我国海滨度假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和游客的体验感。同时开发文化资源还可超越季节限制,减少季节性过强造成的负面影响。
4.4 注重生态,强调持续发展
据世界旅游组织委托的有关专家考察,目前世界上被公认为取得很大成功的海滨度假旅游区如印尼的巴厘岛、墨西哥坎昆、土耳其南安塔利亚等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都采取了一种“充分考虑本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平衡发展,严谨规划、认真实施”的综合开发模式。有鉴于此,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在未来发展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引入生态开发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克服在旅游业开发中忽视环保与生态的短视行为,实现海滨度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5 树立形象,加大宣传促销
树立旅游地的整体旅游形象是海滨度假地提高市场认知,扩大营销效果的有效手段。而在海滨度假旅游区形象的塑造上一定要注重对该景区自然、人文景观特征中最鲜明、最有代表性因素的发掘。如过去海南曾一度使用“东方夏威夷”的宣传口号,不能概括其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资源、淳朴多样的民俗风情和“东方花园岛”的特色。而随后推出“椰风海韵醉游人”的形象后,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另外,我国海滨度假区还应通过区域合作等建立高效稳定的营销网络,以充分激发旅游者的动机,扩大消费群体。
4.6 利用科技,促进项目更新
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增强我国海滨度假旅游的科技含量,不仅可以促进产品项目的不断创新,推动产品开发水平的飞跃,而且还有助于解决海滨度假旅游开发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冬天的淡季是我国许多海滨旅游度假区不容回避的制约因素,而青岛、烟台、日照等地利用高科技建设的“四季海水浴场”就很好地缓解了这一问题。因此,我国海滨度假旅游在未来发展中应逐步推行网络化管理,并运用生物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等的先进成果,推动我国海滨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向高科技、高品位、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林峰院长谈2013年国内旅游市场新趋势2013-05-17
- ·旅游地产助推中国梦2013-05-03
- ·城镇休闲商业化模式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商业地产商的创新与机遇2013-01-24
- ·卓达 香水海-万国风情海湾的景观打造2012-08-09
- ·砚洲岛旅游商业房地产综合开发项目全案策划2012-05-02
- ·基于度假生活方式的构建,创新旅游综合体开发2012-01-20
- ·国际滨海旅游发展的六大模式2011-11-03
- ·从“配角”到“主角” 从“漂流”到“漂游”2011-11-03
- ·身和谐 心自由――宗教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浅析2011-11-03
- ·蓝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互动――海南国际旅游岛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浅2011-11-03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