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拆迁误传”,折射多少文化焦虑?
什刹海风景区,是京城一处既有开阔水面又可随意进出的观览地。近年,与景区环境、经营、开发、服务相关的质疑声浪此伏彼起。前不久,网民“胡同魂”关于什刹海近百户居民将拆迁的博文,使这片集老街、名人故居、老胡同、四合院、老字号店铺为一体的“皇城古海湾”,再次掀起是非的波澜。
网传拆迁,皆为空穴来风?
今年5月初,初夏的热风开始“光顾”京城,与这股暖高压气流一同涌来的热议,源自网民“胡同魂”的微博。记者从网页上看到,这位生长在北京胡同里的网民,把提升“响应指数”的消息,在新浪微博上广而告之:“根据汇总多家媒体的报道了解到,什刹海有16万平方米的胡同已授权给开发商。”接下来,让人心惊肉跳的“双百”在“博文”上显现:一个是政府投入近百亿元,一个是将拆迁近百户。帖子被众多网友转发、热评,关注者纷纷表示纠结:当历史文化街区,遇上手握大把资金的开发商,值得追怀的记忆是否会在推土机轰鸣中消失殆尽?胡同四合院的青砖灰瓦连同院中的枣树藤萝、门楼上的一蓬衰草,是否会随着老住户迁移的背影而消失?
几日后,北京西城区政府新闻办主任孙劲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网传”作明确解释:“这一传闻已被政府官网定为不实信息。诱导网友误读的信息主要有四处,一是‘开发投资100亿元之说’不存在;二是什刹海地区不会进行商业开发;三是什刹海地区是旧城保护区,不存在拆迁概念;四是西城区有关部门赴港是推介什刹海项目,而不是去招商。”孙劲松介绍说,什刹海地区旧城保护已立项,全称是《北中轴线核心保护区・什刹海地区保护示范项目》,项目范围东至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前海东沿,北至鼓楼西大街东段,南至平安大街,包括前海东沿、地安门百货、银锭桥、烟袋斜街等地区的设施,面积15.56公顷,涉及1000多户居民,总投资83亿元。记者从区政府新闻办了解到,旧城保护主要涉及旧城保护和人口疏解,环境整治以及腾退后的利用,对旧城肌理保护力求做到“人走房不拆”,居民采取自愿疏解的原则。在实施中,将参照杨梅竹斜街疏解的方式,如为居民疏解提供政策房源、保护补偿金等。在环境整治方面,主要拆除私搭乱建房屋,加强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改造后的什刹海地区,要在腾退的空间内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为旅游区增建、改造部分公厕;在旧城保护区内引进设计师、艺术家工作室以及小型博物馆等与文化景区气氛相协调的单位。
弃旧求新,真能“还原旧貌”?
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记者从“什刹三海”之一――西海南面的棉花胡同进入,向北行走,穿过后罗圈胡同,蜿蜒向东,进入花枝胡同、刘海胡同、大翔凤胡同、毡子胡同、铜铁厂胡同等,来到前海景区。一路上,看到有些胡同口停放着推土机;有些四合院内房屋已被拆平;有些胡同在院门前支上扶梯,装修门楼的施工者正在忙碌。看来,“胡同魂”所说的“拆”,也不全是空穴来风。
记者在距后海不远的后罗圈胡同看到,一处曾是青砖灰瓦建筑结构、老树浓荫、门楼古旧的小院,已成为一片瓦砾,施工人员在搬运着建材。工长向记者介绍说,拆除的是老化的危房和违章建筑,目的是还原四合院旧貌。在街边喝茶乘凉的老住户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什刹海一带胡同里,很多地界儿都在‘大兴土木’,据说是‘保护性复建’。”至于搬迁问题,老人亮出自己的观点:“从小在这里长大,老房老院老颜色都看惯了,觉得在这种环境中舒坦。真要搬迁,满眼都是让人眼晕的高楼大厦,肯定会别扭。”
这时,老人的孙子送来湿毛巾。这位年轻人对老人的话不以为然:“能住上下雨不漏、里外全新,坐上电梯进屋的楼房,那多爽!”记者问及是否接到过搬迁通知时,得到的答复是“没听说”。记者在刘海胡同看到,身着统一施工装的工人,正在向门楼的“斗框”与“门楣”上涂抹漆料,一位工人告诉记者,眼下,这条胡同的施工内容主要是让破旧的门楼“焕然一新”,让游人看着敞亮。在铜铁厂胡同,一些墙壁上挂有“旧城房屋修缮保护工程,注意安全”的铁牌,上有施工日期及什刹海房管所施工负责人的姓名与电话。一位姓李的工人告诉记者,院中私搭乱建的房屋被拆平,曾引起一些住户的强烈不满。记者见到,有些体验“三轮车胡同游”的外地游客及外宾停车观看,面对“拆景”,脸上浮现困惑的表情。三轮车工人在一旁解释:“别看四处都在拆,将来你们会看到老年间完整的四合院!”一位“学者范儿”的游客对此有自己的观点:“拆旧盖新不如修旧如旧,当年在维护老房老院上如果多注意一些,或许也不至于今天大面积推倒重来。多生动的复制品,也是对原件的嘲弄与讽刺!”
商情无序,“京味儿”何在?
记者在什刹海一带多条胡同了解到,很多老住户早已搬向四面八方。记者童年、少年时居住的后罗圈胡同里,曾住有10余位刘海小学同学,而今,仅剩下3位同学“守望”在老院。什刹海一带的四合院,而今大多变为“自建房”充斥其中的大杂院。进门后,须环绕杂乱的私搭乱建房左转右拐,沿着只能过一个人的狭路走到深处。
记者发现,“什刹三海”之一――西海(积水潭)南面的棉花胡同两侧,很多早年的门楼与老房,被私人改为杂乱无章的门面商铺,经营者连同租房居住者大多是外省市人,在这处拥有蔡锷故居、李莲英老宅的棉花胡同游走,会看到很多外地来京经营建材、杂货、网吧及小饭馆的商户,进入耳膜的吆喝声与对话声大多是外地口音,此现象在什刹海一带多条胡同里随处可见。一位在胡同里感受“京味儿”的香港游客面露遗憾之色:“这就是‘老北京’的民俗风情?”记者在什刹海荷花市场一带看到,碧水垂柳之畔,也不乏施工现场火爆的场面。一位在“西夏音乐酒吧”门前待客的“领位”有点儿失落地说,不少游人在远处看到几百米长的工程板墙把行人与湖面隔开,就不过来了。
记者在什刹海前海的北岸看到,还原旧貌并装饰一新的“会贤堂”门前,几位旅游外宾在经营老挂像、传统工艺品的摊位旁浏览,丝毫没关注身边这处曾享誉京城的老字号。记者看到,“会贤堂”玻璃贴有“招聘会员”的奖励办法,其中包括,办理20000元的会员卡,赠皇家礼炮、人头马、轩尼诗……面对此情此景,一位前来“追忆老北京风貌”的外地老人叹了口气:“这就是清代京城八大堂之一的会贤堂吗?”
什刹海,为何风貌美、是非多?
北京什刹海风景区,山水间确有不寻常之美。前海、后海和西海以及周边地区146.7公顷的范围内,三海水面约34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3%),其中“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以及岸柳荷塘,曾留下古今文人的吟咏。这处景区古迹,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等。该景区在“民俗风情游”方面也是风光无限,许多老住户几代人居住在院落内,闻名遐迩的“胡同游”因之越做越火。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这处“无围栏风景区”却因在景区管理、环境整治、经营内容、相关服务等方面的诸多缺憾而饱受诟病,屡被指责、质疑,包括水畔酒吧夜间噪音扰民、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出售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四合院接待户”无照经营,护国寺美食街汽车堵塞、尾气弥漫,个人承包野鸭岛存废问题,“黑三轮”宰客,放生有误、水面漂浮近千斤死鱼……
这处以“静品”为休闲特色的景区,总是“涛声不断”。今年入夏,创“博文”高数点击量的“双百拆迁”(近百亿元拆迁近百户居民)消息,使什刹海又起波澜。网民“胡同魂”在信息中广采博引了一些媒体报道,引发很多关注者热议。
笔者揣测,此现象或许源自两种成因:四合院住户,面对自建违规房的消失,引发不满情绪,扩大和渲染“拆”与“迁”的真实境况;再有就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旧城房屋修缮保护工程”这样的“大动作”之前,对景区旅游文化市场的整体规划、管理、经营不到位。譬如,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是“胡同文化游”之“内核”,但有部分居民将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出售给外地富户,而后这些四合院便挂上“闭门谢客”的招牌,有关部门却对此行为大开绿灯,导致很多体验“胡同游”的客人只能“望门兴叹”。
近半个世纪以来,当地文物、街道、城管等相关部门,对四合院因私搭乱建而变为脏、乱、差大杂院的行为监管不力,特别是对一些老旧院落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致使一些可以“修旧如旧”的老房在失去关爱下,终于支撑不住,只等一个“拆”字。
笔者看到,什刹海风景区内的蔡锷故居,早已失去名人故居的概念,故居内杂乱无章、违建房挡路,根本称不上“院落”。李莲英老宅早已变为满是新建筑的幼儿园,幸好老院的几株古槐侥幸留存。后罗圈胡同内清代遗留的“斗鸡坑”也已被填平,胡同东、西两面的古代庙宇早已面目全非……
再说眼下,在“修缮保护工程”中,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由于对住户缺少必要的解释工作,导致居民知情权缺失,难免引发一些“情绪性宣泄”。试想,假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在“误传风波”未来时,把一些冠冕堂皇的“舍小家顾大家”、“牺牲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等标语化条幅变为深入到住户家中耐心诱导、细心解释;把“拆违”的重要性说清楚,激发老住户的文化自觉,或许很多“网络误传”便不攻自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多年来,什刹海与文化旅游市场相关的“商情”,总是让人们感到纠结,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比如在题有“荷花市场”的仿古牌楼内经营多家灯红酒绿、夜间扰民的“洋酒吧”,显得不伦不类。凸显北京民俗风味的“九门小吃”因管理问题“乱象”频发,清代北京餐饮名店“八大堂”之一的“会贤堂”恢复原貌后成为酒吧,当年传统名菜不见,醒目处只贴有“入会赠洋酒”的启事……故此,笔者期望,常陷于“口水之争”的什刹海风景区管理者,针对“网络误传”在发布“正解”的同时,也该静静地反思一下。
相关信息
《再会,老北京》记述老外胡同情结
近日,由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撰写的《再会,老北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让很多喜爱京城胡同、四合院的读者为之一喜。
记者从出版部门了解到,获得古根海姆奖、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奖、怀亭奖、洛克菲勒・白拉及尔奖等多个写作奖项的作家迈克尔・麦尔(MichaelMeyer)1995年曾经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首次来到中国,在四川一座小城培训英语教师。1997年,志愿者服务结束后,他搬到北京,对京城古建民风一见钟情,出于对胡同的浓厚兴趣,他在数年后搬进了北京胡同,拜访了梁从诫、冯骥才、张永和、张欣等知名人士,最终成书《再会,老北京》。
本书翔实生动地记录了他在胡同数年的生活感受,夹叙北京历史和对这座城市建设的思考。作家笔下的北京老街旧巷,凸显新旧变迁的时代风貌、包括有着丰富文化记忆的老建筑被推倒,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或者以“保护性拆除”的名义拆毁“真古董”,重建“假古董”,阐述如何处理老建筑和城市发展的关系等等,作家记录了胡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期望,再现身居其中的欢乐与痛苦连同不便和不舍。据了解,作者将携新书再度来华游览,在京、沪、杭三地与读者见面。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王功权、李一兵、张晓军谈“民宿热”背后的残酷商业真相2019-09-29
- ·王兴斌:冬天要来了,多少城市的夜经济还能继续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当今中国旅游五大关键词2019-09-19
- ·故宫在改变,文旅融合也应该做出改变2019-02-18
- ·无创新,不未来,旅游业未来创新四大重点!2019-01-21
- ·未来十年旅游业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国著名产业专家到东安考察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情况2019-01-10
- ·特色小镇要“特而强”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点同质化竞争僵局2019-01-09
- ·戴斌:绘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蓝图2019-01-09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