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为“到此一游”留个出口
前不久,“梁齐齐到此一游”又引发人们对景区内随处乱写乱画这一老话题的思考。这种涂鸦行为不仅破坏了文物,也严重影响着景区风貌,曾经被列入“中国游客十大旅游恶习”之一。告别“留名”怪癖,除了“剁手”之外,景区管理部门和公众自身还要做点什么?
管理部门均称监管难
位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而今成了 “留言墙”,留名、广告、表白无所不有。颐和园堤岸上乾隆年间的铜牛,为“长久降伏洪水”而作,却被刻满字迹,园方称“刻痕几乎难以修复”。然而对此类行为,管理部门均称无行政执法权,文物执法部门则认为取证困难。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刻画、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在故宫大铜缸上刻字,已经涉嫌违反了《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但是文物所在单位一般是事业单位,没有行政执法权。发现涂刻只能制止教育,但无权给予任何处罚。
“梁齐齐们”即使被抓现行,惩罚力度也并不具有威慑力。按《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罚款数额为200元以下。而我国目前公布的 《旅游法》草案,虽规定了保护旅游资源的义务,但没有惩罚此类破坏行为的条文。
在故宫和颐和园这样的核心景区,一砖一瓦都是珍贵文物,是景观古迹的有机组成部分。景区管理部门认为,景区无权执法、惩罚较轻、难以取证。保护文物古迹,更需要的是游客自觉。
公众文保意识还欠缺
究竟是何原因“到此一游”屡禁不止、屡劝不息?一份来自国家文物局的报告或许能给出答案。《2010中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及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大多数受访公众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地位远不及环境保护。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说,留名、刻字的现象是一种人类的本能欲望,从古至今,从百姓到帝王都喜欢到处刻画,只是程度和影响不同。一旦自律能力不够,就想要留下“墨宝”。他说,这种不文明现象的产生原因很复杂,近年来加强治理、宣传教育,这种不文明行为已经大大减少。这也反映公众对于文明出行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大众旅游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还需要我们去学习和适应,形成社会舆论的氛围和环境,让整体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给“到此一游”留个出口
和人防、技防,设立隔离设施,加装摄像头这样的“硬手段”相比,专家提出更期待旅游景区能拿出相应的“软措施”,解决留下题刻“到此一游”的问题。
吴必虎说,在参与性强的景区往往没有人随意刻画。景区需要考虑在“看”的成分上面,加入更多参与感。现在泰山、华山上都有同心锁这样的设计,游客非常乐意参加。这种手段可以满足游客“人过留影”的表达愿望。
在旅游规划中,也可以加入这样人性化的设计。国外有些景区,会准备一些特制的砖瓦,游客可以购买并签名留念,日后将这些砖瓦用于文物修缮。这也是游人捐助保护文物的一种方式。
专家也建议通过电子留言板、永久性的网络平台等方式,让游客任何时候都可以上网浏览,一睹自己当年的旅游足迹。留言墙设计得当,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能成为旅游景区的有机组合。像这样的方法,国内的景区还需大胆创新。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王功权、李一兵、张晓军谈“民宿热”背后的残酷商业真相2019-09-29
- ·王兴斌:冬天要来了,多少城市的夜经济还能继续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当今中国旅游五大关键词2019-09-19
- ·故宫在改变,文旅融合也应该做出改变2019-02-18
- ·无创新,不未来,旅游业未来创新四大重点!2019-01-21
- ·未来十年旅游业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国著名产业专家到东安考察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情况2019-01-10
- ·特色小镇要“特而强”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点同质化竞争僵局2019-01-09
- ·戴斌:绘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蓝图2019-01-09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