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就业难 政府应“授之以渔”
对失地农民的政府责任,体现在对土地的“功能性替代”,也体现在对农民“失地”必要性的慎重考量
“三成失地农民就业难”,湖南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湖南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就业难、补偿低、社保不健全等成为城镇化过程中困扰失地农民的突出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大国,而土地是农业之根基、农民之根本,是农村多功能社会保障的载体。失去土地的农民,路在何方?
所谓失地农民,主要是指我国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因建设征用、占用农用地而失去土地合法经营权的特殊农民群体。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根本性的社会难题。在现有体制与政策背景下,农民失地不只是失去土地本身,还可能包括其他一系列权益。比如在有的地方,一些缺资金、无技能的农民群体失去土地后,很容易陷入投资无门、打工无路、种田无地的困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很多地方的农民失地就等于失业,湖南省统计局的调查就表明了这一点。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在征用土地的过程中,土地征用、转让补偿款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有些农民即使得到经济补偿,甚至一夜暴富,但往往因缺乏引导而“坐吃山空”,在盲目投资、过度挥霍之后,再次回到失地贫困的“原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补偿款对于失地农民固然必需和重要,而更关键的还有对失去土地的“功能性替代”――在给予合理货币补偿的同时,积极实施农民就业培训、拓宽农民就业门路、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生计有保障。换言之,政府不仅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
对失地农民的政府责任,一方面体现在对土地的“功能性替代”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对农民“失地”必要性的慎重考量。从实践来看,大量农地征用纯属人为所致,许多农民完全可以不失去土地。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土地财政收入的利益驱使,不顾存量土地粗放利用,却热衷于征地、卖地,以地生财;一些大城市一味追求国际化、“摊大饼”,甚至一些中小城市、小县城也搞攀比,扩城区、建园区,设施建设大手笔,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做大了用地规模。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在城镇化进程中建设占用耕地不可避免,但政府不应人为助推失地,而应重视防止盲目建设造成群体性失地进而失业。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快速演变,失地农民问题正在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特别是一些平原农区,人多地少,城区扩展直接带来“城进田退”,在此过程中,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尤其值得关注。而近些年来随着企业型乡村的兴起,不少企业利用村庄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商机,与村集体联合开发农村土地,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增值收益,但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命运全靠企业经营,因而注定要经受更多、更大的风险考验。面对种种新趋势新挑战,如何改变一些地方牺牲失地农民权益来维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局面,如何给失地农民坚实可靠的未来,值得深思。
(刘彦随)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王功权、李一兵、张晓军谈“民宿热”背后的残酷商业真相2019-09-29
- ·王兴斌:冬天要来了,多少城市的夜经济还能继续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当今中国旅游五大关键词2019-09-19
- ·故宫在改变,文旅融合也应该做出改变2019-02-18
- ·无创新,不未来,旅游业未来创新四大重点!2019-01-21
- ·未来十年旅游业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国著名产业专家到东安考察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情况2019-01-10
- ·特色小镇要“特而强”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点同质化竞争僵局2019-01-09
- ·戴斌:绘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蓝图2019-01-09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