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在新形势下的新理念
在“经济内循环”已成为全国各地热议话题的当下,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建设途径、具体措施等如何进行深度理解?绿维文旅在仔细研究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认为,在即将到来的乡村振兴大潮中,无论是乡村的规划设计,还是建设实践,都应首先厘清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才能真正改变乡村产业薄弱、人口抽离的现实,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振兴。我们可以从乡村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乡村的发展本质、乡村的产业结构及人口结构等方面来重新认识新时代的乡村。
一、乡村VS城市
相对于城市来说,乡村是与之并行的独立发展结构。
在急剧变迁的百年近代史中,中国的乡村建设几起几落,乡村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也逐渐从经济、文化的源头沦为落后于城市的累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乡村都是城市反哺的被拯救对象。
在经过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救助、乡村城镇化的实践后,我国广大乡村仍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发展模式亟需创新。十九大建设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预示着乡村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也需要每一位参与者重新思考“乡”与“城”的关系。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城乡融合发展”,而不再是“城乡统筹发展”,这意味着一个重大的转变,即“乡”不再是城市的附属,而是与“城”相互独立、并行发展的结构。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体系,新时代的乡村应有新型的乡村经济、乡村居民、乡村社会,应进行包括政策、管理、财税制度、发展模式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要素的完善与创新,从而促进乡村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形成与城市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并承担起在中国新阶段发展中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二、乡村振兴VS城镇化
乡村振兴不是要城镇化,而是要现代化。在城市急剧扩张,大城市病引起各方关注的当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以城镇化率作为判断发展程度的单一标准,是否合理?是不是所有乡村都适合拆村并点,集中安置?是不是越多农民变为市民越好??拉美国家的城镇化陷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乡村振兴要的绝不是高城镇化率的贫民窟,而乡村振兴是要乡村实现符合自身规律的现代化。
那么,乡村城镇化与乡村现代化的区别在哪里?什么又是乡村的现代化呢?
在社会学中,这样给“现代化”进行定义:现代化是由工业化发端,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心理、观念、社会生活,乃至人自身,是社会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
城镇化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建设部给出的定义为: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基本代表了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内涵。
很明显,乡村振兴并不是乡村人口向城市的高度集中,也不是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完全城市化。乡村振兴是产(产业)生(生活)融合、产(产业)社(社会)融合的一种乡村自发发展模式,它意味着乡村要达到城市生活水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宜居条件,同时,还需要乡村拥有一套有别于城镇化的乡村现代化体系,这一体系是无法以城镇化集约式的发展模式进行套用的。因此,乡村振兴需要以新的乡村规划体系为指导的现代乡村规划,可以借鉴城市规划的经验、理论,但不能套用城镇规划规范进行规划。
三、农业VS产业
乡村的产业不再仅仅是农业,而是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的产业体系。
我国乡村的发展一直强调农业的核心地位。但从近几年的乡村发展来看,由于村庄的要素聚集模式、区域特色化基础等条件的差异,在某些村庄,农业早已经不是乡村发展的唯一、甚至主导产业。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产业兴旺”不再仅仅是农业兴旺,而是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经济产业体系的兴旺。
乡村振兴,需要基于中国乡村发展的规律,找到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这一融合带动模式,既可以是以农业为主导,也可以是以加工业为主导,亦可以以外来消费为主导。比如旅游就是典型的消费带动型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电商是典型的互联网销售带动的服务;传统文化附加值形成的以加工业, 特别是手工业为主的一二产业融合模式;基于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形成加工产品的品牌化、原料的品牌化、原产地的品牌化,最终带动三产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模式等。
四、农民VS乡村居民
乡村居民不再是农民的概念,而只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居住概念。
乡村日渐衰落的两个核心因素,一是产业的薄弱,二是人口的流失。两者相互强化,形成负反馈。乡村振兴战略在构筑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基础上,将带来人口的回流,形成产业与人口的正反馈。而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渐次放开,逆城市化潮流日趋明显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必将带来乡村人口结构的重塑。
乡村居民不再是农民的概念,不再以乡村传统的户籍、土地进行划分,而只是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居住概念。因此,乡村居民除包括在当地拥有户籍、拥有土地的农民外,还包括众多没有土地的外来人口。他们可以是以当地产业为核心吸引的职业农民、产业居民、乡居创客;也可以是以修养度假为主要目的的养老居民、疗养居民、度假居民;也可以是寻找创作灵感、追求田园梦想的艺术居民、生活居民等。
乡村居民是独立于原来城市人与农村人概念的独立结构。一般来说,由于乡村的诗意与文化传统根源,更易聚集理想主义者,而这些人往往是知识层次较高,社会责任感较重的社会发展核心力量。他们在乡村的聚集,将形成乡村新的文化土壤与自治结构,乡村将成为可支撑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现代乡村有着超越以往任何时代的作用及意义,有着其自身独特的内涵。这一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土地政策、教育政策、医疗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支持,需要政府在管理、要素释放、财税金融体制上的支持,还需要乡村在现代化体系、规划架构、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同时也需要每个乡村振兴参与者在理论上的争鸣,行动上的奋进。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沉浸式空间丨文商旅融合构建多重消费场景2023-01-04
- ·五个共享农庄的成功案例2022-12-22
- ·经营农庄的五大秘诀2022-12-22
- ·亲子农庄最实用的三种模式2022-12-22
- ·入局乡村民宿,先搞清楚两个问题:为谁建?怎么建?2022-12-21
- ·乡村民宿开发经营的机遇、陷阱及赢利点2022-12-21
- ·民宿如何设计?你要先搞懂这四个问题2022-12-21
- ·民宿(集群)经济带动乡村振兴2022-12-21
- · 绿维文旅:旅游产业的特性2022-03-30
- ·旅游项目开发模式有哪些?2022-03-29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