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型特色小镇打造样板
为推动各方面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之路,近期,发改委总结推广了“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针对如何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引擎推出六大典型案例: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杭州梦想小镇、福建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江苏镇江句容绿色新能源小镇、山东济南中欧装备制造小镇、黑龙江大庆赛车小镇。
典型案例
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引擎
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经验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是信息服务类小镇。以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为核心,入驻地理信息企业240家左右,完成特色产业投资42亿元,年缴纳税收8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280项。小镇规划用地面积5500亩,其中建设用地20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4500亩。
一、主要运行模式
(一)政府搭建平台。小镇建设初期,政府邀请了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做战略咨询、新加坡CPG集团负责编制控制性详规、南方设计公司完善小镇规划。政府负责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并采取政府垫资代建的方式,帮助企业建设产业用房,为企业搭好“凤巢”后,再由企业以综合成本价购房,为企业分担建房压力。
(二)企业积极参与。随着小镇基础设施及酒店、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地理信息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镇,南方测绘和国遥等行业领军企业、中科院遥感所和武汉大学等科研院所陆续入驻,共同打造地理信息产业的集聚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先行区、服务体验区、文化展示区和新镇区。
二、特色产业发展
(一)集聚地理信息产业。重点引进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软件研发、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优化对企业的各项服务,吸引了地理信息相关企业240多家,共同打造地理信息“达沃斯”小镇。
(二)凝聚技术创新力量。建成地理信息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吸引了中航通飞研究院浙江分院、浙大遥感与GIS研究中心、中科院遥感所德清研究院等入驻,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微波目标特性测量与遥感实验室。建立从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平台“四维一体”的科技创业孵化链,建成国内首家国家级地理信息众创空间“地信梦工场”,并在北京、杭州成立异地孵化分中心,承接孵化优质项目20多个。开展与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等的合作,多次举办地理信息产品技术发布展示会,推介产品示范应用。
三、宜业宜居宜游
(一)生产空间。累计投资5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用了52幢产业大楼,提升核心区综合配套设施建设。
(二)文旅空间。建设了3.5万平方米的德清国际会议中心、3.5万平方米的展览馆、7000 平方米的小镇客厅、330亩的凤栖湖,以及2000亩的树阵、花海等旅游景点,成功创建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生活空间。建设了2000套人才公寓,为入驻企业员工子女建设了幼儿园。引进诺富特酒店、亚朵酒店、机器人餐厅、电影院、酒吧、咖啡吧等商业项目,实现小镇首个商业综合体——德清海洋城投入使用。开通了小镇途经市中心、直通德清高铁站的公交车,方便企业员工日常出行。
四、特色文化内涵
(一)举办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举办了以“同绘空间蓝图、共建美好世界”为主题的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近百个国家和地区1000名左右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参展参会。这是经联合国执行局决定、由联合国各成员国参加的国际盛会,是联合国主办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地理信息大会,也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在我国举办的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重大国际多边活动。
(二)挖掘地理信息文化。建成全国首个地理信息专业展馆(小镇客厅),在挖掘清代德清籍著名地理学家等中外地理信息历史文化的同时,深入挖掘其高科技特性,衍生出地理信息高科技体验游。20多家园区企业全程参与升级改造设计建设,并提供所有展品与体验设备,吸引近3万人次参观。
五、机制政策创新
(一)政府扶持。出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扶持地理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列支专项资金2000万元,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洼地,助推企业发展。
(二)试点先行。先后承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改革试点、“标准地”和企业投资“一窗服务”试点等,取得初步成果,成功出让全国首块“标准地”,以“店小二”精神提供“菜单式”服务,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省率先实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小镇配套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
(三)党建助力。坚持小镇发展与党建工作一起谋划,在小镇内建立“地信红盟”党建品牌。
六、有益经验
(一)走出一条政府前期主导、企业参与的发展之路。政府负责小镇前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工作,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垫资代建或与企业联建产业大楼,再由企业以综合成本价购房入驻,解决企业买地建设的诸多烦恼。随着52幢产业大楼和2000套人才公寓的投入使用,以及其他建设的不断推进,小镇正在加快实现由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转变。
(二)注重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位一体”。小镇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独特内涵成为重要吸引力,文艺汇演、小镇青年节、小镇长跑等成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高科技特性体验游也成为跨界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科普、体验高科技的好去处,构成了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型魅力空间。
浙江杭州梦想小镇经验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是信息服务类小镇。以发展创新创意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3900家左右,完成特色产业投资31亿元,年缴纳税收4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30项。小镇规划用地面积4500亩,其中建设用地10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1440亩,其中建设用地1440亩。
一、主要运行模式
(一)建设便利创业社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小镇锁定互联网创业和天使基金两大产业门类,确定了“资智融合”的发展路径。看准方向后,小镇边建设、边谋划、边招商,全速推进。互联网村、天使村、创业集市及创业大街建成投用,万兆进区域、千兆进楼宇、百兆到桌面、WIFI全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居住和商业等配套同步推进,一个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便利化的创业社区基本建成。
(二)打造创业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小镇积极创新服务,通过引进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建立天使引导基金、组建创业贷风险池、开发云服务平台等途径,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链条,着力打造最富激情的创业生态系统。遵循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神,秉承产城融合、资智对接,有核无边、辐射带动,政府主推、市场主体,共生共荣、共享共治理念,着力构建一个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现代科技交相辉映,办公创业空间、职住生活配套空间、精神文化空间一应俱全的众创空间,让创业者们在这里追梦、造梦、圆梦。
二、特色产业发展
(一)明确产业定位。小镇产业定位是互联网和金融两大类,按照政府谋划、市场导向、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推进收尾。互联网产业旨在培育以集聚互联网创业企业为重点,鼓励大学生创办电子商务、软件设计、集成电路、信息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动漫设计等企业。金融产业旨在培育以科技金融为重点的现代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天使基金、私募金融、互联网金融,构建覆盖企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积极招才引智。小镇累计引进上海苏河汇、北京36氪、深圳紫金港创客等知名孵化器以及500Startups、Plug&Play等2家美国硅谷平台落户,集聚创业项目1500余个、创业人才1.5万名,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队伍。13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94亿元。
三、宜业宜居宜游
(一)打造宜居宜游生态空间。小镇内的古街有880多年历史,保留了章太炎故居、四无粮仓等文保单位以及一大批古建筑,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质朴,但多年来陷于保护和开发的两难境地。特色小镇和众创空间的提出,为古街提供了除纯旅游开发、工业化带动或房地产驱动之外的另一条城镇化路径,即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人的城市化为根本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为此,我们紧紧围绕人的需求,确立了“三生融合、四宜兼具”(先生态、再生活、后生产,宜居、宜业、宜文、宜游)的开发理念。在开发中充分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遗存,对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对存量空间按照互联网办公要求进行改造提升,从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功能的有机叠加、共生共融,让创业者进则坐拥城市配套、创业无忧,出则尽享田园气息、回归自然,造就一方在出世和入世之间自由徜徉的理想家园,成为田园城市的新典范。
(二)打造形态完备创业社区。兼顾创业者工作、生活、商务需求,统筹布局各功能区块,引进各类配套项目,为创业者量身打造宜居宜业、高效便捷的创业创新生态圈。重点搭建社交平台,通过创业咖啡、论坛沙龙等形式,着力引导创业者从分割隔离的办公楼走向极速分享的大社区,促进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公交线路得到加密和延伸,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海创园航站楼正式启用,小镇内部及周边公共配套不断完善。众多不同定位的特色创业餐厅建成运行,创意茶馆、创客健身馆、银行网点投入使用。YOU+公寓正式开业并深受创客欢迎。
四、特色文化风貌
全面塑造互联网特色文化。小镇相继举办中国(杭州)财富管理论坛、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品牌盛典、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1080余场、参与人数16.6万人次,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德国电视一台、西班牙国家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等媒体密集报道,品牌形象和创业氛围不断提升。
五、政策机制创新
(一)强化“店小二”意识。进一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使服务更加畅通、更加便捷。加快引进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服务机构,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整合市场资源做好企业服务。同时探索创新,加强对园区运营主体的引导和培育工作,使其成为园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主体,形成一批“经济村”,构筑起“政府—科创园区—中小企业”服务方式。
(二)开发公共技术平台。引进科技文献查询系统和世界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集中购买服务器和基础软件,向阿里购买云服务,面向创客免费开放。与浙江大学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会商浙大实验室和技术平台全面开放,重点合作共建健康医疗公共技术平台。
(三)整合利用市场资源。积极引进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商标代理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组成“服务超市”,同时面向初创企业发放“创新券”,支持企业购买中介服务。在省市区扶持下,利用好5000万元天使梦想基金、1亿元天使引导基金、2亿元创业引导基金、2亿元创业贷风险池、20亿元信息产业基金,通过政府基金运作强化资智对接,并有效撬动社会资本。目前,天使梦想基金已为250家初创企业注入资金。
六、有益经验
(一)构筑全景式孵化链条。按照有核无边、辐射带动的思路,以小镇为点、以周边区域为面,积极打通小镇与周边区域之间在空间、配套、产业、政策、招商方面的隔膜,构筑起全景式展现的“孵化—加速—产业化”接力式产业链条和企业迁徙图。
(二)多维度促进项目产业化。将小镇孵化出来的项目,积极推介到周边科技园和存量空间中加速和产业化,小镇腾退出来的空间继续不断引入新项目孵化,形成滚动开发的产业良性发展路径。现周边15个产业园正在申报小镇拓展区,期望在小镇的品牌和政策支撑下向新型孵化器加速器转型,手游村、电商村、健康产业村、物联网村已初步成型。如“遥望网络”是小镇第一个孵化成功的项目,孵化成功后搬入未来科技城内的绿岸科技园进行产业化,目前遥望中国手游基地一期1.8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30余家手游合作伙伴已入驻,初步形成了手游产业集聚中心。
福建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经验
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是先进制造类小镇。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40家左右,吸纳就业4万人,完成特色产业投资额210亿元,年缴纳税收27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217项。小镇规划用地面积58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43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3500亩。
一、主要运行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小镇建设,研究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整体打包开发。
二、特色产业发展
以锂电产业为主导,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等形式,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着力打造高端储能电池产业基地,重点加快延伸宁德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突破轻便、安全、大容量动力电池和强储能技术瓶颈,引进电动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推进客车、工程机械、环保等专用汽车新能源化。打造世界一流锂电新能源产业研发创新先导区、国家锂电新能源产业聚集示范区、福建省双创孵化基地。
三、宜业宜居宜游
以产业旅游为核心,以赤鉴湖和外接海域水上配套项目为载体,以棉桃山、碑石山、高顶面山为拓展,完善路网设施和赤鉴湖公园,推进小镇旅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系统、环卫设施、宾客休闲设施、内部游步道路、新能源游船游艇渔人码头、滨水风情广场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锂电新能源特色小镇。
四、特色文化内涵
以锂电文化为核心,规划建设新能源4DVR体验馆、双创中心、体验大道、无人驾驶体验专用道,新能源游船、游艇等,建设绿色电动小镇,叠加天生丽质的赤鉴湖,打造独具特色的锂电新能源特色文化小镇。
五、机制政策创新
(一)成立协调指挥部。由市里厅级领导挂帅,市区两级共同抽调强力骨干组成常设工作小组,长期驻点项目一线,专门协调解决公司各类问题。
(二)安排产业空间。在土地资源极度匮乏情况下,优先安排土地、清理标准厂房近10万平方米,用于锂电产业发展。
(三)加强资金支持。通过成立新能源产业发展资金、申报中央、省、市各类资金、税收返还、奖励扶持等方式为产业提供各类补助资金逾15亿元,2018年上半年落实新能源产业各类资金近4亿元。
(四)强化人才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小镇建设。截至目前,小镇引进国家“千人计划”2人、省人才引进“百人计划”11人、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1086人。
六、有益经验
(一)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多次组织人员深入调研,与省市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及开发区相关企业沟通,形成《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创建规划》并上报宁德市政府审批,使小镇建设有规可循,为小镇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配套设施。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快路网、学校、商业及服务设施建设,为项目落地投产、生产、生活提供良好便利的环境,小镇累计完成政府投资约14亿元,其中2018年1—8月完成投资2.3亿元,占年计划的90%。小镇内已落户产业链项目8个,投产项目5个,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亿元,其中2018年1—8月完成投资17亿元,占年计划的93%,预计到2018年底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450亿元。
江苏镇江句容绿色新能源小镇经验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绿色新能源小镇是先进制造类小镇。以发展光伏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10家,完成特色产业投资187亿元,年缴纳税收4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577项。小镇规划用地面积49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5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25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100亩。
一、主要运行模式
小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于2016年8月,由句容市人民政府与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协鑫集团及旗下企业成为小镇创建主体,并成立协鑫绿色小镇发展有限公司,导入协鑫集团及旗下企业核心优势产业及高端人才。
二、特色产业发展
(一)树立绿色智慧理念。小镇以新能源设备为发展轴,电动生态圈和能源服务为两翼,以科技、休闲、农业、教育医疗为基底,构建“一轴两翼四基”的产业体系。
(二)着力打造三大产业。小镇主攻三大产业领域——光伏、智能制造、电动生态圈。其中,光伏制造是协鑫集团的传统优势板块,通过整合产业链上游的保利协鑫、产业链中游的协鑫集成、产业链下游的协鑫新能源的相关产业资源,推进小镇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小镇以光伏为主线,加快推进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和智能制造,带动光伏相关的智能制造设备的发展。此外,小镇积极布局电动生态圈和能源服务,先后引进协鑫智能组件、协鑫智慧云仓、协鑫电动生态科技产业园等项目。
三、宜业宜居宜游
(一)生活空间。通过G25直达南京,距离句容西站仅5公里,距离南京禄口机场20公里。南京东郊奥特莱斯位于小镇附近,拥有超过240家世界驰名的时尚品牌,既为顾客打造美式购物体验,又提供多种餐饮选择,包括一座大型美食广场、亚洲和西式餐厅、高级咖啡厅等。小镇结合赤山、赤山湖、湿地田园,形成农、养、乐、景相互渗透的生态田园观光带。小镇中心配备小镇食堂、菜场、便利店等,规划了国际学校及康养中心等。
(二)生态空间。小镇自然风景条件优越,北邻赤山,南邻赤山湖湿地公园。小镇中心继续沿着两条道路向四周蔓延,形成完整的小镇生活脉络。精品民宿散落在田园水系中,形成一点蔓延、多点渗透。小镇还以新能源展示体验为抓手,将新能源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
四、特色文化内涵
(一)特色水利文化。赤山湖是南京母亲河——秦淮河的源头,《二十五史》有载“句容,江宁府东,南有茅山,北有华山,秦淮水源于此。”赤山湖也被誉为“秦淮第一湖”。2016年9月,赤山湖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赤山湖有1700年历史,一直担任着储水蓄水的角色,水利文化丰厚。《赤山湖原尾札记》被录入《金陵丛书》丙集。
(二)特色低碳文化。小镇自打造之初就设定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主要是适龄人口就业率增加30%、相关能源投资节约30%、单位能耗下降40%、能源利用效率提高40%、节能减排50%以上等。
五、机制政策创新
(一)加强政策支撑。句容市连续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两个“1+X”政策体系,推动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向优质项目集中集聚,在土地供应、财税扶持、行政审批、人才引进等方面,均给予小镇重点支持。
(二)建立政企协调会机制。郭庄政府与协鑫集团建立两周一次的政企协调会机制,围绕小镇建设过程中所遇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措施,构建政企联动、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工作模式。
六、有益经验
(一)搭建创新载体,加大研发投入。小镇通过与南大、苏大、交大合作新建创新载体,推动产业技术不断进步。小镇企业每年拿出营业额的4%—6%投入研发。
(二)创新产业生态,形成良性循环。小镇生态优势能够吸引小镇周边创新人才的集聚。小镇的低碳化生态化发展,为本地新能源产品提供广阔应用市场。通过实践城市发展大循环和产业发展小循环体系,纵向延伸能源服务环节,打造成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山东济南中欧装备制造小镇经验
山东省济南市中欧装备制造小镇是先进制造类小镇,是国家级中德企业合作区内的“园中镇”。小镇现有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世界500强企业8家,2018年实现税收6.3亿元。小镇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总投资499.7亿元,分三期开发建设。
一、主要运行模式
(一)政府引导、全局统筹。济南市成立以市委常委、高新区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多规合一,确保小镇的开发建设融入片区规划。委托世界五大行之一的戴德梁行、德国法布劳格物流咨询公司、SBA设计咨询公司,进行产业规划和空间设计。
(二)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紧抓中德企业合作区发展机遇,由济南高新区中欧制造业发展中心联合济南高新控股集团公司,主导小镇的建设运营。投资主体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高新区的国有独资公司,承担片区开发运营、公共事业保障、资产运营管理、产业投资等任务。
(三)综合运用多种开发模式。坚持“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相结合,打造集约化、生态化的子产业园区。坚持龙头项目带动,注重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坚持产城融合,完善小镇功能。
二、特色产业发展
(一)主导产业清晰。小镇产业基础深厚,按照“核心区+辐射区”的空间架构,构建“3+2”产业体系,聚焦航空产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主导产业,打造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双中心模式”。形成了半导体及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精密机械、激光数控、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等产业集群。
(二)龙头企业集聚。集聚了博世转向系统、大陆汽车电子、福士汽车零部件、博世马勒涡轮增压系统、汉格斯特滤清系统等德国高端制造企业的建设项目,富士康芯片制造、航加国际航空产业园等高端龙头企业的建设项目。依靠龙头项目强链、延链、补链,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企业。
(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模式,引进世界500强京东、苏宁、顺丰等电商和供应链企业,美国安博、新加坡普洛斯等现代物流企业。以制造业促进物流业,以物流业带动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和跨界融合。
三、宜业宜居宜游
小镇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的建设思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宜业宜居宜游产城共融。
(一)区位优势显著。小镇位于济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地处济南市北部,黄河、小清河两河怀抱,紧邻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作为济南市打造的区域性高端制造产业样板区和核心区,小镇具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德企业合作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城市次中心、国际内陆港核心区、临空经济区“六区叠加”的区位优势。
(二)交通条件便利。小镇地处济南国际内陆港核心区,具有国际空港、国家铁路一类口岸、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高速主干线、城市轻轨、小清河航道等众多交通优势。
(三)功能体系健全。德国莱茵之华高端设计的零度绿色社区,构建了融合德国绿色建筑技术、体现德国活力文化元素的生活社区,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生活和消费需求。中德智汇中心,主要建设企业总部基地、办公、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及配套设施,构建集城市办公、商务、出行、住宿、购物、文娱、社交、游憩等各类功能的综合体,打造科技引领、集聚创新、多元复合、智慧生态的城市新中心。
四、特色文化内涵
(一)中德文化湖。位于稼轩湖景观区,打造水岛湖、德国村庄、四季花岛等滨水休闲活动区,提供商业商务、文化休闲等服务。
(二)传统特色街区。打造“临水而居”街道空间,将济南泉水文化、齐鲁文化及稼轩名人文化(辛弃疾)相融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提炼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内核。
(三)清河古韵。以小清河复航工程为契机,联手空港荷塘,将中华传统的徽派建筑、江南水乡特色有机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人居环境。
五、有益经验
(一)发展定位清晰。小镇地处的临空经济区是济南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连接带,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区域。从小镇建设之初,就严格坚持规范发展,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政策性文件要求进行规划,把国家标准、专业设计和齐鲁特色统筹纳入小镇规划,确保小镇成长“根正苗红”,对新建的小镇产生典型引路作用。
(二)载体平台过硬。济南是“天下泉城”,是环渤海经济区、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济南高新区是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318平方公里,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浪潮、重汽年产值均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济南市的1.5倍以上。短短两年时间,高新区排名从全国第19位跃升到第11位,是山东省排名第一的国家级高新区。
(三)整体规划合理。小镇从区域层面、概念规划层面、城市设计层面,打造“一心两翼”的发展格局,形成“一心两翼一轴一带”的空间结构,构筑蓝绿交融的生态产业小镇。一心:在基地中央构建生态绿核,形成片区核心,联接产业服务中心、产业基地总部,构建小镇的产业核心磁极。两翼:产业功能轴两侧的孵化、研发、产业及配套区平行布置,形成东西两个功能翼。一轴:沿航天大道形成小镇的产业发展轴。一带:沿北侧水系打造小镇的生态景观带。
(四)用好对欧合作优势。济南对欧合作有100多年的历史,1912年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费菲舍尔设计老济南站,2004年济南与德国奥格斯堡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德国已成为济南市在欧洲大陆最大的投资来源地。2017年,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侨梦苑”,工信部批准设立中德(济南)企业合作区。通过与德国、英国、芬兰、以色列等国家,互设合作办公室、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科技孵化器、举办中德中小企业高峰论坛、科教人才交流等方式,集聚了一批欧洲产业和创新要素,释放济南开放“DNA”,形成对欧合作的新高地。
(五)打造一流营商软环境。聚焦产业与资本融合,引入更多社会资本,通过股权、跨国并购方式成立产业引导基金,推动制造业国际联姻。把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引入济南,打造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和服务平台,为企业培养“操作者+创新者”技术工人,打造面向欧洲企业实际需求的人力“发动机”,实现以人聚产。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服务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过程,促进创新成果的权利化、商用化、产业化,提升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贡献度。通过全国领跑的“一次办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为项目选址、供地、建设保驾护航。
黑龙江大庆赛车小镇经验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赛车小镇是现代服务类小镇,是国内首个赛车主题特色小镇。小镇以发展汽车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480家左右,吸纳就业近2万人,完成特色产业投资21亿元,年缴纳税收0.8亿元,年接待游客人数300万人次。小镇规划用地面积38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298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634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51亩。
一、主要运行模式
(一)开发模式。采取企业主体、政府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中房联合集团大庆中房置业公司主导小镇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大庆市政府负责明确产业定位、做好总体规划、强化项目服务、搞好政策扶持。
(二)运营模式。围绕建设国家级赛车基地、国家级赛手培训基地、房车宿营地,培育以赛车运动为引擎,集赛车服务、冰雪游乐、高端温泉、文化会展、商贸餐饮于一体的“1+5”产业体系,聘请顶级运营团队,打造一站式全龄全包全时的运营模式。
(三)投融资模式。小镇一期投入了23亿元,于2017年6月启动建设,2018年3月一期陆续竣工投用,已形成资产。预计二期投资22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有资金,结合商业性贷款。
二、特色产业发展
(一)赛事发展良好。小镇建成铺装路面35万平方米,举办了7次赛事和汽车特技表演活动,特别是2019年举办了汽车冰雪挑战赛,吸引国内外参赛车手、游客3万人以上,并通过央视一套、二套进行了报道。在建的各类国家标准赛道11条,2020年将具备年举办各类经典赛事60场以上的能力。具有国内最好的赛车配套基础设施,已与中汽摩联签订了建设国家级赛车基地、国家级赛手培训基地、房车宿营地意向协议,并确定在2019年7月举办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8月末举办国际摩联花式摩托锦标赛、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
(二)企业集聚集群。小镇已入驻企业480家,其中赛车改装等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120家以上,赛车产业链初具规模。
(三)赛车配套功能完善。小镇内建设了全国最大的524平方米巨幕汽车影院,可容纳500辆汽车同时观影。完成高端温泉旅游项目论证,已开工建设。2018、2019年举办了焰火、歌舞表演晚会,观看人数分别达到3万、20万人。预计到2020年,小镇的地均GDP将达到3亿元/每平方公里。
三、宜业宜居宜游
(一)综合交通体系完备。距大庆市政府所在地的东城区仅8分钟车程,距萨尔图机场9.5公里,距大庆东站18.3公里,毗邻大广、大齐高速,能够方便快捷地直达周边城市。
(二)生活环境优雅宜居。大庆市年空气优良天数319天以上。小镇紧邻萨北湖公园,天然湖泊面积91公顷,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拥有宜居、舒适、全业态的健康生活环境。
(三)汽车旅游配套完善。小镇建成并投用了省内规模最大、设施配备最完善、操作和支付系统最先进的加油加气充电站,建成了由21家4S店组成的汽车展示销售集群。
(四)旅游要素亮点纷呈。小镇建设了全国最大的3D涂鸦社区、524平方米全国第一巨幕的汽车影院、9万平方米绿色无公害的“五星级小菜园”,房车宿营地可同时接纳房车2000台、露营者5000人。
四、特色文化内涵
(一)打造了浓厚的赛车文化。营造形成了高速竞速赛车文化、弯道赛车文化、越野极限赛车文化、冰雪操控性能赛车文化等多元文化氛围,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
(二)突出了独特的石油文化。油田矿区独有的沿途景观带十分突出,抽油机等工业风格景观或零星分布、或规模集聚,草原湿地周边环绕,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赛车景观体验。
(三)丰富了特色的涂鸦文化。建设全球最大的3D涂鸦城,打造规模化特色建筑集群,为大庆市注入了生动的艺术活力,形成了新的城市名片。
(四)吸引了自由的自驾文化。依托自驾车营地,打造大庆公路IP,并入全国自驾游公路体系,吸引了大量外埠游客来大庆自驾旅行,也影响了更多大庆游客自驾出行。
(五)融合了冷艳的冰雪文化。将赛车、温泉等多种元素融入冰雪文化,形成了激情碰撞的冰雪赛车文化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户外冰雪温泉体验,更加突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独特魅力。
(六)弘扬了传统的节庆文化。自小镇启动建设以来,每年元宵节均举办特色焰火、歌舞晚会等活动,推动了汽车文化与传统节庆文化的高度融合。
五、机制政策创新
(一)深化地企融合,创新供地用地模式。立足大庆市情实际,入驻央企与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创新实施了利用油田矿区废弃建设用地建设产业项目的新模式,为小镇提供了2.5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
(二)实施全程跟进,审批代办驻场服务。建立了由市、区两级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小镇建设服务专班。前期手续办理实施全流程的代办服务,项目建设实施保姆式的驻场服务,为企业解决问题20余个。
(三)推动服务下沉,职能部门集中进驻。市、区两级政府组织公安、市场监管、税务、交通等数十个职能部门,集中进驻小镇的综合服务大厅,开设服务窗口80余个,政务效能大幅提升。
六、有益经验
(一)准确把握政府功能定位。注重发挥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在公共服务、基础配套、制度创新、要素供给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推进特色小镇项目实施、集聚更多优质生产要素创造最佳条件。
(二)因地制宜找准核心产业切入点。立足大庆市的汽车产业基础,以赛车运动为引领建设特色小镇。
(三)引进顶级专业团队共同谋划蓝图。特色小镇运营主体聘请国内外顶级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专家队伍,坚持“高精尖”发展方向谋划特色小镇功能布局。
(四)为项目建设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创新实施项目代办制、驻场制,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事项实行代办,对建设施工、竣工验收等事项实行驻场帮助解决,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使小镇一期从建设施工到建成投用仅用8个月时间,建成面积43万平方米,体现了“大庆速度”。
做规划设计 当然找绿维
绿维文旅是旅游引导的幸福产业·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创新引领机构,是城乡规划、旅游规划“双甲级”规划设计院,做规划设计,当然找绿维。
欢迎致电详询:4000688099/15811113303
绿维根据发改委官网内容编辑整理
封图及配图来源图虫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怎样打造优质特色小镇?2019-05-29
- ·特色小镇一般具有的特征有哪些?2019-05-24
- · 2019年特色小镇规划开发指南2019-05-14
- ·2019年特色小镇规划开发指南2019-05-14
- ·特色小镇规划要注意哪些方面?2019-04-26
- ·典型+经验+建议:2019年特色小镇建设指南2019-04-24
- ·特色小镇规划的原则和方向是怎样的?2019-04-19
- ·古城古镇的价值和意义有哪些?2019-04-08
- ·海南3年建100个特色小镇, 重点发展旅游 康养等产业2019-03-23
- ·魏小安:特色小镇活在旅游上2019-03-23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