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
2018-11-06
标签:乡村振兴
|
□李芳 张鹏 宋学宝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诸城市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重整行装再出发,以“五个振兴”为引领,以“五大工程”为抓手,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坚持生产为基、生活为本、生态为先,全面提升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水平,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计划到2020年完成“三区”共建共享创建任务60%以上,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区”共建共享。
生产为基
园区化“创造”美
在诸城看来,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产业振兴,就是要以生产为基,建设生产园区,以“三调两提”“五化发展”为路径,以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为突破点,聚集优势资源,强化工作措施,加快乡村产业横向联合、纵向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品牌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农业“新六产”,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诸城市加大“三调两提”“五化发展”力度,按照“一核、两带、四区、六小镇、八集群”的总体规划,构建大区域、大流域、大片区的规模化经营格局。种植业上,以果茶、瓜菜、苗木等产业为重点,建设区域性种植基地,加快实现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养殖业上,以生猪、肉鸡、水貂为重点,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引进优质品种、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温氏、大北农等养殖龙头企业落地建场,推行“企业+家庭农场”合作模式,提升标准规模和质量效益。实施“五个100”行动,重点扶持发展100个农业“新六产”示范项目(包括30个精品田园综合体)、100个千亩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园区、100家新型农业示范经营主体、100个“五型”乡村、100个“三区”共建共享发展区(包括30个共建共享示范区)。
同时,诸城市深入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催生一批具备增长潜力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该市以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为抓手,完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引导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打破地域界限,加快向股份多元化、经营多模式迈进;以扩基地、建园区为主要内容,畅通工商资本下乡投资渠道,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联盟”等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产品品牌化提升、利益链条式分配。立足诸城山水、人文自然和历史资源优势,将田园综合体作为拓展农业功能、推进跨界融合的主要载体,利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竹山生态谷、永辉生态农场、东方田园综合体等有较大影响力的田园综合体、文旅综合体。
生产园区化也加速了特色小镇建设,在诸城健康食品小镇成功列为国家级首批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的基础上,抓好桃林北方绿茶、舜王机器人小镇、恐龙特色小镇、尽美红色小镇等7个特色小镇发展。坚持市场导向、特色发展,实施“一镇一特色、一社一品牌”工程,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名优品牌创建力度,运营好得利斯、诸城外贸、惠发、佳士博等企业品牌,打造好诸城绿茶、老魏榛子、诸城板栗、诸城矮化苹果等单品品牌,培育好永辉农场、东方田园、苹果乐园等基地品牌,着力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农业。
生活为本
社区化“共享”美
诸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社区平台。2007年,诸城市率先在全国开展社区化建设之初,就将其定位为服务机构,并带动市镇两级公共服务资源和服务力量下沉,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近距离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打造起“两公里服务圈”,社区架起了城乡之间的桥梁,让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诸城市实施农村新型社区提升工程,开展特色城镇打造、新型社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三大行动”,年内打造示范村100个,带动8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B级以上标准;改造提升社区服务中心30个,建设示范智慧社区20个。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启动“十河共治”建设,扎实开展“绿满龙城”五大行动,全面打赢生态保卫战,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全面推行网格长、街路长制,实现城乡环卫管理精细化、常态化。
诸城市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感动诸城十大人物”、诸城好人、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移风易俗,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大力弘扬文明风尚。高水平举办大舜文化节、社区文化节,推动“社区文化大舞台”建设,实施“精品文艺下乡”工程,每年送歌舞、戏曲、电影进乡村7500场次以上。深入挖掘传承名人文化、孝善文化、超然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做大做强恐龙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常山、竹山、桃林、恐龙小镇、尽美红色小镇等乡村旅游片区建设。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加快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和上刘家沟民宿综合体建设,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以基层党建为统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标准化综治中心、实体化网格管理服务、智能化雪亮工程建设,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生态为先
景区化“成就”美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诸城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以生态为先,建设生态景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诸城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兴农、以农促旅,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将良好生态打造成诸城最亮丽的名片,为诸城转型发展释放更多生态“红利”。以“绿满龙城”为目标,实施“绿色满山”“绿色拥城”“绿色绕水”“绿色伴路”“绿色环村”五大行动,深入推进“一城一区四域”绿化。做好结合文章,坚持将生态文明创建与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按照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理念,整合资源实施连片开发,实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共建共享。
目前,该市建成常山景区、马耳山景区、竹山生态谷、刘墉板栗园等森林生态景区14个,建成国家A级森林旅游景区8处,正在建设榛园欢乐谷、东方田园、龙门口旅游度假区、障日山农旅小镇、苹果乐园、恐龙花海、三河湿地公园等园林景区项目20多个,努力将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突出打造龙都街道大源恐龙花海精品片区、昌城食品小镇精品片区、皇华华山榛园精品片区、南湖常山田园精品片区、枳沟庙山文旅精品片区5个精品示范片区。
诸城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子,按照景区化理念和标准,以南部皇华、桃林、林家村、枳沟、密州、龙都、南湖“四镇两街一园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阵地,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点,充分利用河、湖、山、泉、田的优美生态,探索多元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实施“景村共建”,重点培育发展生态营地、休闲农庄和采摘篱园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诸城市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个,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0多个,农家乐2000余家,旅游经营主体1000多家,带动农民就业15万多人。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诸城市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重整行装再出发,以“五个振兴”为引领,以“五大工程”为抓手,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坚持生产为基、生活为本、生态为先,全面提升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水平,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计划到2020年完成“三区”共建共享创建任务60%以上,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区”共建共享。
生产为基
园区化“创造”美
在诸城看来,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产业振兴,就是要以生产为基,建设生产园区,以“三调两提”“五化发展”为路径,以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为突破点,聚集优势资源,强化工作措施,加快乡村产业横向联合、纵向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品牌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农业“新六产”,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诸城市加大“三调两提”“五化发展”力度,按照“一核、两带、四区、六小镇、八集群”的总体规划,构建大区域、大流域、大片区的规模化经营格局。种植业上,以果茶、瓜菜、苗木等产业为重点,建设区域性种植基地,加快实现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养殖业上,以生猪、肉鸡、水貂为重点,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引进优质品种、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温氏、大北农等养殖龙头企业落地建场,推行“企业+家庭农场”合作模式,提升标准规模和质量效益。实施“五个100”行动,重点扶持发展100个农业“新六产”示范项目(包括30个精品田园综合体)、100个千亩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园区、100家新型农业示范经营主体、100个“五型”乡村、100个“三区”共建共享发展区(包括30个共建共享示范区)。
同时,诸城市深入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催生一批具备增长潜力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该市以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为抓手,完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引导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打破地域界限,加快向股份多元化、经营多模式迈进;以扩基地、建园区为主要内容,畅通工商资本下乡投资渠道,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联盟”等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产品品牌化提升、利益链条式分配。立足诸城山水、人文自然和历史资源优势,将田园综合体作为拓展农业功能、推进跨界融合的主要载体,利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竹山生态谷、永辉生态农场、东方田园综合体等有较大影响力的田园综合体、文旅综合体。
生产园区化也加速了特色小镇建设,在诸城健康食品小镇成功列为国家级首批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的基础上,抓好桃林北方绿茶、舜王机器人小镇、恐龙特色小镇、尽美红色小镇等7个特色小镇发展。坚持市场导向、特色发展,实施“一镇一特色、一社一品牌”工程,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名优品牌创建力度,运营好得利斯、诸城外贸、惠发、佳士博等企业品牌,打造好诸城绿茶、老魏榛子、诸城板栗、诸城矮化苹果等单品品牌,培育好永辉农场、东方田园、苹果乐园等基地品牌,着力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农业。
生活为本
社区化“共享”美
诸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社区平台。2007年,诸城市率先在全国开展社区化建设之初,就将其定位为服务机构,并带动市镇两级公共服务资源和服务力量下沉,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近距离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打造起“两公里服务圈”,社区架起了城乡之间的桥梁,让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诸城市实施农村新型社区提升工程,开展特色城镇打造、新型社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三大行动”,年内打造示范村100个,带动8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B级以上标准;改造提升社区服务中心30个,建设示范智慧社区20个。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启动“十河共治”建设,扎实开展“绿满龙城”五大行动,全面打赢生态保卫战,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全面推行网格长、街路长制,实现城乡环卫管理精细化、常态化。
诸城市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感动诸城十大人物”、诸城好人、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移风易俗,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大力弘扬文明风尚。高水平举办大舜文化节、社区文化节,推动“社区文化大舞台”建设,实施“精品文艺下乡”工程,每年送歌舞、戏曲、电影进乡村7500场次以上。深入挖掘传承名人文化、孝善文化、超然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做大做强恐龙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常山、竹山、桃林、恐龙小镇、尽美红色小镇等乡村旅游片区建设。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加快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和上刘家沟民宿综合体建设,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以基层党建为统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标准化综治中心、实体化网格管理服务、智能化雪亮工程建设,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生态为先
景区化“成就”美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诸城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以生态为先,建设生态景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诸城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兴农、以农促旅,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将良好生态打造成诸城最亮丽的名片,为诸城转型发展释放更多生态“红利”。以“绿满龙城”为目标,实施“绿色满山”“绿色拥城”“绿色绕水”“绿色伴路”“绿色环村”五大行动,深入推进“一城一区四域”绿化。做好结合文章,坚持将生态文明创建与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按照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理念,整合资源实施连片开发,实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共建共享。
目前,该市建成常山景区、马耳山景区、竹山生态谷、刘墉板栗园等森林生态景区14个,建成国家A级森林旅游景区8处,正在建设榛园欢乐谷、东方田园、龙门口旅游度假区、障日山农旅小镇、苹果乐园、恐龙花海、三河湿地公园等园林景区项目20多个,努力将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突出打造龙都街道大源恐龙花海精品片区、昌城食品小镇精品片区、皇华华山榛园精品片区、南湖常山田园精品片区、枳沟庙山文旅精品片区5个精品示范片区。
诸城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子,按照景区化理念和标准,以南部皇华、桃林、林家村、枳沟、密州、龙都、南湖“四镇两街一园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阵地,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点,充分利用河、湖、山、泉、田的优美生态,探索多元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实施“景村共建”,重点培育发展生态营地、休闲农庄和采摘篱园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诸城市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个,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0多个,农家乐2000余家,旅游经营主体1000多家,带动农民就业15万多人。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打造乡村振兴“百江红”2018-11-06
-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组织这个“火车头”2018-11-06
- ·共焕乡土新芬芳——重庆巴南区政协建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小记2018-11-06
- ·架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桥梁2018-11-06
- ·龙马潭第四届九狮柚采摘节开园迎客 打造品牌助力乡村振兴2018-11-05
- ·魏小安谈景区的未来趋势2018-11-05
- ·东莞30多位镇街一把手谈乡村振兴 勾勒美丽乡村新图景2018-11-05
- ·全力促农增收 全域点绿成金 丽水改革创新点燃乡村振兴引擎2018-11-05
- ·首届福建乡村振兴论坛在福州举行2018-11-05
- ·乐陵市铁营镇以学带干助推乡村振兴2018-11-05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