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足。”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需要城镇带动,城镇发展能够促进乡村振兴。
绿维文旅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入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特点,探究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并用实例从不同方面阐述县域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推动作用,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可借鉴方向。
一、县域经济特点及模式
01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影响因素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某一县所选择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县特色的县域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它主要有一些因素构成:
02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是以县域经济所拥有的优势为依据划分县域经济的类型或模式,可能更有现实针对性,至少对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我们把县域经济分为四类,即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农业带动型县域经济、服务业带动型县域经济和活力经济型县域经济。这种分类法尽管把着眼点放在县域经济的优势描述上,但也内在地包含了劣势的分析。
二、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后发赶超,单靠传统单一动能难以实现,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换道超车”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建设和发展,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01“换观念”:思想解放
一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转变发展理念。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借鉴先进县市区的发展经验。通过选派干部赴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等方式,为各级干部“充电”“换脑”,让贯彻新发展理念成为各级干部的思想共识,凝聚形成推动发展的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二是以科学目标为引领,明确发展思路。确定一个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愿望的思路和目标,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欠发达地区要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跨越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县域经济跳出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三是以聚焦问题为导向,理清发展思路。从县域经济的基础条件、资源环境、文化认同等阶段性特征出发,找准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从观念转变和机制转变入手,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振兴工业、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重点工作,抓重点、带全盘,激发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02“换动能”:新旧动能转换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必须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是从传统动能转型中催生新动能。新动能和旧动能不是替代和否定的关系,新动能可以从旧动能中腾笼换鸟、浴火重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从当地发展阶段出发,不能放弃现有产业,而是要从传统动能转型升级中催生新动能,实现“老树发新芽”。
二是从聚力招商引资中培育新动能。实现换道超车,仅靠传统动能远远不够。要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科引技“三招三引”力度,持续优化投资环境,让传统动能和新动能“双轮驱动”,实现从“普通公路”到“高速公路”的跨越。把聚力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手段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更高端的产业进入本地,为加快发展积蓄后劲、赢得主动。
三是从跨界融合中孕育新动能。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路径,促进产业深度融合、跨界融合,实现“1+1=N”的效果。推进“产业融合”,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投资现代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振兴工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有效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推进“文旅融合”,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
03“换机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制约县域发展的因素,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体制机制。必须通过改革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向改革要生产力、要红利,靠改革解难题、促发展。
一是转变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发挥好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既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也是统筹资源配置、实现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健全完善县委书记、县长“抓总”、班子成员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发挥指挥部和专项改革领导小组作用,以上率下,上下互动,形成推动工作落实的合力。
二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和科学考核机制。牢固树立“以发展论英雄、凭贡献论奖惩、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拘一格用人才。强化干部考核机制,精简考核事项,突出党建、发展、民生、生态等重点工作。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干部动态管理体系,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三是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导向。县域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针对投融资能力不足、行政审批效率不高、民生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招商机制等改革。组建国资投融资运营平台,为防范金融风险、扶持产业发展、推进基础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行为更加规范高效,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改革全过程。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县域改革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要推进以“三权分置”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实施股权定期调整、股权静态管理、土地股份合作等模式。要着力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去行政化”,建立校长“职级制”和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更优质教育、更健康生活的需要。
三、韶山:以县域经济带动乡村振兴
近些年,韶山积极推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效益成果、先进机制等从县域流向乡村,通过开放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一步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特别是发挥县域园区经济的辐射作用,彰显县一级城市在产业布局、创业就业、生活消费等方面的区域便利性和城市集聚性,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牢根基。
以县域经济带动乡村振兴,首要在环境。韶山以优惠的政策、精简的审批、精细的服务、便捷的融资等举措,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了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凤凰”来落户。这些产业既吸纳了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又吸引了常年在外打工的“候鸟”回来就近工作。农民收入增加了,为县域发展拓展了消费能力、蓄积了人力资源,农民就近创收还能兼顾家庭及乡风文明建设。
以县域经济带动乡村振兴,关键在融合。产业融合发展,是时代要求,更是自我要求。刚到韶山时,我几次到乡镇调研,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反映韶山要结合红色旅游多做文章。近年来,韶山一直坚持以创建全国首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与乡村的土地、生态、旅游等资源紧密结合。正是依托县域产业相对成熟的市场基础,“产品互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的融合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祖田米、毛公茶等“韶字号”农产业品牌竞争力稳步提升,促进县域产业蓬勃发展的红利流向乡镇、农村。
以县域经济带动乡村振兴,主体在园区。园区集聚人气,更聚集“财气”。目前,韶山市构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省级高新区和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的韶河、银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加速推动人才聚集、创新聚集、成果聚集,成了人才创新创业的“新高地”“大舞台”。通过减免税收、减免场地租金等优惠政策,也吸引了一批本地外流的和非韶山籍人才回乡就业创业,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了“内外结合”的文章。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乡村振兴战略 | 组织振兴的四大路径2018-08-20
- ·新商机!乡村振兴最新土地政策与拿地要点2018-08-20
- ·积极推动多产融合 激活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2018-08-15
- ·休闲农业如何开发规划?看这里就够了!2018-08-15
- ·塔川“三变”:旅游兴村的黟县实践2018-08-10
- ·乡村振兴资金新渠道:财政部明确两项土地资金收支要求2018-08-10
- ·美丽乡村经济新动能:"万村景区化"的浙江样板2018-08-10
- ·张孝德等: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六个新思维2018-08-07
- ·县域乡村振兴实操指南:规划方法与规划体系2018-08-03
- ·广西大力发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2018-08-03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