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农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与经验,绿维文旅对市民农庄开发运营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市场化开发平台、投融资模式分析对市民农庄开发运营模式进行创造性探索,并形成理论成果以指导市民农庄的开发运营。
一、市场化开发平台
村集体与投资开发公司联合成立市场开发公司,市场化开发公司作为市场化开发平台,全权负责运作市民农庄的融资、规划、建设、运营的全链条。
二、投融资模式分析
1、投融资机构
投融资机构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团体三个方面。
政府:国家政府、省市政府、村集体
•负责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
•对主导产业补贴性建设
•对盈利前景不好的重要项目进行建设
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提供市民农庄启动建设的资金
•提供产业项目发展资金
•提供三农改革资金
•发行开发资金的股票、基金、证券等
社会团体:农业开发公司、三农改革社会组织、农业实践个人与团体、其他类型公司
•进行某一市民农庄项目的建设开发
•进行农庄内产品的建设开发
•进行其他产业公司的植入
2、投融资渠道
渠道包括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两块。其中政府资本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出的支持农业发展资金、用于城镇建设的专项建设资金、中国扶贫基金和政策性的发展基金,社会资本包括贷款抵押融资、土地运营权融资、项目经营权融资、股票基金证券融资以及项目融资。
3、开发要点:轻、重、活
产业“重”开发:产业是实现乡村人口净流入的基础。市民农庄的开发需要确定核心产业,并重构乡村产业布局,保证产业配套,以吸引企业,人口下乡,保证城乡有效流动,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景观建筑“轻”开发:乡村的景观、建筑、空间结构是乡土文化的载体,是市民乡愁寄托的实体。市民农庄的开发需要依托地块内原有的构筑物,自然景观,山形水势,进行保护性开发,精细化打造。
人口“活”开发:对不同人群的开发,需要根据人口特征与需求,进行灵活对待。须通过在市民农庄这个人口集聚区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实现群体间的融合,不同文化的融合,并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乡村人口,文化,重建乡土结构。原住民——发挥原住民原有农业技术优势,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实现项目的共建共享;产业人口——是乡村能够重获活力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并使用他们带到乡村的新技术,新理念,重建乡村产业结构与文化结构;旅游人口——旅游人口实现了城市消费向乡村的搬运。另一方面,通过口碑相传,旅游者是市民农庄宣传推广、树立品牌的重要途径。
4、市民农庄类型及打造要点
(1)生态型:生态移民是此类农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依托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有机”为产品核心理念,为旅游者提供食品到生活的全方位“有机”服务;
主导产业:有机农业;
人口构成:农业种植人口、旅游人口、旅游服务人口、生态移民。
(2)休闲型:鼓励农民并吸引市民依托休闲产业创业是关键
依托乡村的良好环境及场的休闲需求,重点打造以某一休闲活动为核心的休闲旅游综合体;
主导产业:休闲旅游产业;
人口构成:休闲旅游人口、休闲旅游服务人口、创业人口。
(3)产业型:公司下乡/产业人口下乡是重塑乡村活力的关键
依托乡村环境,充分考虑区位特征,在农庄中引入食品无污染加工、艺术创意、影视制作等产业。并通过产业链延伸发展旅游,形成产业集聚;
主导产业:二产/三产;
人口构成:产业人口、旅游人口、服务人口。
(4)租赁型:激发下乡人口活力,发挥其特长共建乡村是关键
依托乡村原真的生活方式,以中国“田居”文化为基础,向市民长租房屋与土地,逐渐形成市民向乡村的回流;
主导产业:地产业、农田租赁业;
人口构成:养老人口、财务自由人口、艺术创作人口、服务人口。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国内外农庄四大案例模式及案例2017-08-09
- ·创新之笔,绘乡村旅游新蓝图2017-08-09
- ·旅游+ 农业创新模式:家庭休闲农场2017-08-09
- ·用“共享经济”的理念打造共享农庄2017-08-09
- ·乡村旅游综合体模式研究2017-08-09
- ·旅游综合开发的政府运营模式2017-07-25
- ·14部门联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2017-07-25
- ·六部委发文鼓励以PPP模式促交通与旅游融合2017-07-25
- ·特色田园乡村:乡村复兴的江苏思考(附行动计划全文)2017-07-12
- ·从乡村旅游到市民农庄2017-07-12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