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规划到目的地规划
中央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三个代表”、“五个统筹”、“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其中“五个统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这一系列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我们做区域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域旅游规划里必须统筹区域发展,以区域为中心来编制规划。因此就需要研究我们原来习惯性的产业规划怎么样进一步扩充,在扩充的过程中怎样创新,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说到区域旅游规划,实际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跳出区域看区域,跳出旅游说旅游”。通常专家到地方有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就是和地方党政领导的磨合。因为从地方角度来说,“谁不说俺家乡好”,因此只有把那儿说成天下第一,说成一朵花,地方才觉得规划做到位了。但是严格地说,这样的地区并不多,即使是处于天下第一的位置,里边也有很多的弱点。所以如果你就旅游跟他说旅游,这个事就很难说清楚,或者虽然说清楚了,但是他听不清楚,大家都有这个体会,有时候真有“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这样就要求我们“跳出旅游说旅游”,必须关注党政首脑的关注点。实际上严格地说,旅游在当地只是一个组成部分,有的地方刚刚开始搞旅游,大家知道旅游很重要,但是究竟怎么搞却不清楚,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上来就给他非常专业、非常技术的论一套,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反而接受不了。
再一个方面是要“跳出区域看区域”,把区域跳出来了,对地方的判断也就更清楚了。所以任何一个区域旅游规划都需要我们做透彻的比较研究,有了这样的研究,多个参照系、多个维度地进行分析,才可能把地方说服。
所以总的来说,目前我们要做区域旅游规划,就是要强调“科学发展观”这个指导思想,强调“跳出区域看区域,跳出旅游说旅游”。只有强调这两个要点,才可能有一个基本点,和地方才有可能寻找更多的共同语言。我这个感觉很深,经常是不管碰到省长还是市长、县长,哪怕碰到一些乡长、镇长,都觉得有些事跟他们说不通,说不通不能只抱怨人家,当然,他们有他们的局限性,作为专家来说,我们的视野比较开阔。可问题是,我们做的是他们的活,局限性就是一个牵制条件,所以首要的就是要打破局限性。要打破地方的这种局限性,就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自身的局限性何在。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旅游产业的规划。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陈传康先生、郭来喜先生等是第一批做旅游规划的人,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时间。实际上我们做旅游发展规划的过程,一开始都是做项目规划,从项目规划逐步扩充到产业规划,然后进一步,在一定意义上产业规划就替代了项目规划。这正是我们旅游产业发育的一个过程,一开始从项目入手,逐步形成产业,大家就感觉需要做产业规划了。所以,产业规划本身没有错误,只不过在目前的形势之下有了相应的局限性。之所以形成这个产业规划,实际上是因为产业本身发展产生了这种需求,需求越来越强烈,我们的专家队伍自然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个相应比较完整的、也比较完善的规划体系。目前我们产业规划的体系大体上如下,首先是资源调查,然后是资源供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产品组合、产品设计,再进一步做市场分析,然后提出若干对策,最后是保障。在这个中间也增加了很多技术性的方法,也有一些东西在不断地创新,比如SWOT分析方法现在已经被普遍采用,一些新的方法也都在采用。
但就是在新的方法被不断引进的这个过程中,我感觉总体的思路格局还缺乏创新,所以自然而然,虽然大家觉得规划挺好,但从区域规划来说总有不过瘾的感觉,这是我参加规划评审过程中地方党政首脑的普遍反应。一个方面是觉得不过瘾,实际上就说明我们专家本身的思路有局限性,我们太局限于旅游。另外一个方面,这是大家的普遍反应,就是形成的东西还不够实。实际上客观地分析,“不够实”这个反应是不准确的,因为地方委托的任务就是一个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而并不是控制性详规,如果地方要求达到详规这个深度,专家自然就实到这个深度,但是现在地方一般是“总规”的任务、详规的要求,这本身就是委托方有误区。总之,这种不过瘾的感觉是普遍存在的,不够实的感觉也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旅游产业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用大量的旅游产业规划替代了区域性的旅游发展规划,所以目前这个体系应该是比较完善了,应该说已经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把地方的相应的东西梳理清楚了,尤其是资源这一块梳理清楚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作用,使地方能够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因为任何一个地方说起来旅游资源都很丰富,即使没有什么看的东西,还有很多值得说的东西。中国有五千年不曾中断的历史文化,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很多名人,都有很多名事件,所以普遍的情况就是,很有“说头”。正是在这个“说头”的基础上,地方认为应该编出花来,但是我们反转过来看一看,有没有“看头”,在“说头”和“看头”的基础上能不能有“玩头”。如果“说头”、“看头”、“玩头”都有了,才是真有“搞头”。只不过很多地方对类似的东西缺乏全面认识,总是希望专家能给他们说出一朵花来。但是即使按照地方的要求,我们把这朵花说出来了,反转过来又说,这东西不好落实,确实不好落实,因为有些地方就是没有什么“看头”,也没有什么“玩头”,还要求落实?能说出一套来就算不错了。但是,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专家班子和地方的党政首脑之间就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甚至产生了一些磨擦。就目前来看,应该说第一个作用,也就是把资源梳理清楚,把基本定位定清楚是基础性的作用,在各地已经普遍起到了。
第二个作用是对于地方产品的设计,应该说产生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很多规划在落实的过程中实际上主要是在产品上下功夫。
第三个作用是把地方的旅游发展形象或者旅游的市场形象在总体上做了一个提炼和归纳,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可是在目前的规划过程中,地方往往把这个事情看得最重要,这就是刚才邵总编讲的,地方总觉得这一套东西比规划本身还重要。所以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我们规划组绞尽脑汁,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地方的旅游形象,在规划评审的过程中争论最大的大体也是这个,即使规划已经做好了,大家还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这里边有需要探讨的因素,不管什么事情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自身规划的问题。从这几年来看,应该说我们的很多规划在进一步的拓宽,也在进一步的深化。比如很多规划已经增加了招商引资这部分的内容,不只是做项目的策划,同时把投资的渠道、方式,整修投入产出方式都做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