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专题
四、先进经验
1、浦东新区城乡统筹发展
10多年前,在上海人眼里,浦东就是农村,意味着贫穷、落后,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到处是农田、泥路还有芦苇凼。浦东一直在做城乡统筹,一直希望消除二元结构矛盾。在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方面,结合多心组团的规划布局,建立了以统筹发展、整合资源为主要职能的功能区域管理体制等。如实施村改居,把城市基层管理的先进经验引入到农村去。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卫生方面,2002年时实现了城乡教育二元并轨,由社会发展局统一管理。
2、滨海新区发展经验
(1)认准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在改革中,滨海新区在法律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大力探索、勇于创新,对优势产业认识十分清楚,在政策上重点倾斜、大力扶持,让区位优势、功能优势、科技研发优势、产业优势、土地和资源优势均得到了充分发挥。
(2)打破常规,推动土地改革
依照“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以宅基地换房”的原则,划时代地提出了“宅基地换房”概念,并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即村民委员会用村庄建设用地及地上附着物,向政府换取小城镇的小康住房;村民用宅基地和现住房,向村民委员会换取小城镇的小康住房。破解了城乡统筹过程中,土地和资金双重制约小城镇发展的难题,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样本。
(3)整体规划,功能分区促发展
滨海新区着眼未来,将整个区域分成八大功能区,将产业集聚,让其产生聚合效应,促进了各个产业繁荣发展。特别是在黄金区域内,为未来发展还预留了一个170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的做法,更是值得借鉴。
(4)城建超前,避免“拉拉链”
始终坚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速度是成正比的,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当于当地GDP的6-8%;发展中国家则为10-12%;而滨海新区的投入却占同期GDP的20%。比如在机场、水电、道路、港口、码头、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方面始终保持着一种超前性,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后续保障,也避免了一些城市出现的“拉拉链式”反复建设。此外,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还具有一定的功能锁定作用,其他地方就可能会不再设置了。
(5)解放思想,彻底实施对外开放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滨海新区60%的功劳应归功于“外来力量”。靠“外来力量”去推动如此宏大的经济总量,其政府的管理水平、执行力不得不让人佩服。滨海新区管理者提出最响亮的口号就是“除了新区,都是对外,开放的政策都一样,人人都可享受优惠”。
(6)开先河,金融改革创新
滨海新区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等方面进行的改革试验,具有标本意义。对大、中、小企业的融资,迅速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7)“精卫填海”的精神
滨海新区人以“精卫填海”的精神,向大海活生生地要来了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开辟的东疆保税港,正在积极探索由保税区、保税港向自由贸易区过渡的途径。
3、成都城乡统筹发展经验
成都在统筹城乡方面早在2003年就开始试验,闯出了一些好的经验。2003年10月,成都市委发出《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十六大刚开过,“统筹城乡”首次明确提出。
首先是“推墙砸锁”。推墙,推倒城乡户籍壁垒的铁墙;砸锁,砸开阻碍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枷锁。2004年,成都市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统称为“成都市居民”,随后又规定,成都市的农民可通过城市租房获得成都市户口,被学者称为“户籍改革急先锋”。
随后,成都又率先提出“农村土地向规模集中”。这一被海外媒体惊呼是“闯雷区”的举动,很快在邛崃等地试点铺开: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集中,统一由股份公司经营,实行“股权+红利+工资”的收入分配方式。“邛崃模式”的成效立显:规模化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让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城市发展。
土地改革是“纲”,配套改革是“目”,纲举目张,土地盘活了,各项配套改革自然顺水顺风。有数据显示,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006年的2.61:1。
中共成都市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成都市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作出新部署。会上抛出一个新概念――“全域成都”。“全域成都”着眼于建设1.24万平方公里的现代化都市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体发展,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努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勾画出一幅新蓝图。
成都试验区未来发展目标在会上首次披露。到2017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去年的2.61:1缩小到2:1,土地规模经营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75%,城市化率达到70%。同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执政为民的价值体系。
用10年时间,把成都建设成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基地,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会议出台了推进试验区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深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群众基础;坚持求真务实,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乡村振兴农旅融合2019-03-11
- ·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2019-03-11
- ·休闲农业与休闲商业2019-03-11
- ·现代农业的3大体系与6化手法2019-03-11
- ·农旅IP|农家百坊--传统农庄文化体验区2019-03-11
- ·农旅IP|艺术田园—以农业为基的文化创意活动2019-03-11
- ·郊野休闲:生态型农庄主题公园开发模式2019-03-11
- ·十九大与旅游(三)-农旅融合2019-03-11
- · 农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人气聚集的主要路径2019-03-11
- · 乡村土地获取的八大策略分析2019-03-11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