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改经验或成为新型城镇化样本
界定农民权利
界定农民权利
改革参照系 权利界定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一个参照系,是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农村联产承包,把农地的耕作权还给了农民,基本解决农村常年解决不了的温饱问题。第二个参照系,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把农产品的销售权、卖粮权还给了农民,恢复了市场,根本废除了统购统销制,结束农副产品多少年供不应求的历史。第三个参照系,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城市居民中改革了住房制度,结束了单位福利分房体制,搞了房改房,也是还权于民,结果就创造出一个城市房地产产业,史无前例地改善了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也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
不依赖政策的改革 农民不需要“被保护”
成都经验不单是将地方财政性资源向农村和农民倾斜,而且启动了土地制度和其他制度方面的改革,通过重新界定财产权利,使经济资源在城市化加速积聚和集中所带来的土地级差收入,在分配上更好地兼顾城乡人民的利益。要保护农民利益,最重要的就是确立农民的权利,其中特别包含财产的转让权。我们再不能把农民看作是被监护对象,要承认农民和城里人一样,同样关注自己的利益,同样能对环境的机会和风险做出理性反应。问题是他们要有权这么做。
成都模式:伸张个人权利
约翰・奈斯比特是个未来学家,因1982年创作《大趋势》一书闻名于世。这本预言世界发展趋势的书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两年之久。从2000年开始,约翰・奈斯比特将目光投向中国,他与妻子在天津创立“奈斯比特中国研究所”。2011年他们出了一本新书,名字叫“中国大趋势:成都模式”。在奈斯比特眼中的“成都模式”指得是中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奈斯比特主要从产权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层民主建设三个方面来阐述成都模式。
奈斯比特认为消除城乡差别,从根本上要建立“尊重个人权利”的价值观。成都模式的核心,就是基于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成都改革的三大支柱“产权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民主”,无非都是以尊重个人权利特别是农民与农民工的权利为标志。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A股6家山岳景区中报披露,转型刻不容缓2019-09-25
- ·「脱贫攻坚」江口: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2018-12-06
- ·崂山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炉 提出四大核心产业2018-11-23
- ·打造“锦绣两岸·创新皖都”合肥绕城运河段 低空飞行等旅游值得2018-11-16
- ·雪峰山:将厕所作为风景来规划和建设2018-07-13
- ·海南无人岛旅游开发 商机与风险并存2018-07-06
- ·激发城市民宿活力 共享+体验是条好路子2018-07-06
- ·万亿体育旅游市场渐启,热潮背后暗藏隐忧和挑战2018-07-06
-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联合发出“嘉兴倡议”2018-06-29
- ·老年旅游市场亟待规范2018-06-29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