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导语: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这一重要论述,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各地区各部门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政策提出的时代背景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从工业制造向服务业转移。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普遍超过70%,而中国在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标志着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传统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环境约束等瓶颈,亟需培育新动能。文旅产业因其低能耗、高附加值特性,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中国人均GDP于2019年突破1万美元,消费结构从物质型转向体验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19年文旅消费年均增速达12.4%,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游客需求从“看山看水”转向“品文品史”,《国家宝藏》《长安十二时辰》等文化IP的热播,印证了市场对深度文化体验的渴求。
中国拥有56项世界遗产、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但大量资源长期处于“静态保护”状态。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创造性转化”,要求通过旅游开发实现文化价值变现。与此同时,乡村旅游成为精准扶贫关键路径,2020年乡村文旅带动1200万人口脱贫,占脱贫总人口的17%。
二、政策演进的时间轴线
2016年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文旅融合”概念,提出到2020年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超过12%。
2018年
2021年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正式将文化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要求2025年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文旅融合项目投资占比提升至40%以上。
2023年
《“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规划》发布,将文旅纳入国家对外合作框架,计划在沿线国家建设30个文化旅游交流中心。
2024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月安徽、福建考察,都提到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这一重要论述,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各地区各部门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12月10日,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机遇,深化融合理念,强化金融支撑,注重科技赋能,加强要素保障,增强底线思维,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项目高质量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三、确立支柱产业的战略意义
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每1元直接收入可带动4.3元相关产业收益,就业带动比为1:5。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达3758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显见其经济韧性。
从《只此青绿》舞剧出海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破圈,文旅产品成为文化输出的新载体。敦煌研究院运用AR技术还原壁画场景,使莫高窟游客量在2022年逆势增长15%,实现文化遗产的现代性表达。
贵州“村BA”、淄博烧烤等现象级文旅事件,验证了“小城逆袭”的可能性。2022年,中西部省份旅游收入增速普遍超过东部,张家界、丽江等城市文旅业贡献超过60%的地方财政收入。
相较于传统工业,文旅产业单位GDP能耗仅为制造业的1/6。浙江余村“矿山变景区”的转型案例,使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91万元增至2022年的1300万元,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逻辑。
四、对旅游产业的深层变革
• 场景革命:大唐不夜城通过“演艺+街区”模式,使游客停留时间从2小时延长至6小时,二次消费占比提升至40%。
• 技术赋能:故宫建成全球首个5G全覆盖博物馆,VR技术让养心殿“可触摸”,2023年数字门票收入突破2亿元。
• 夜间经济:黄鹤楼《夜上》光影秀带动武汉夜游市场规模三年增长320%,重构消费时间格局。
• 上游内容生产:河南卫视与腾讯联合开发《风起洛阳》VR剧本杀,实现影视IP向线下体验转化。
• 中端服务升级:华住集团推出“文化主题酒店”品牌,客房溢价率达30%,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超出行业均值22%。
• 下游衍生开发:三星堆推出“青铜面具”雪糕年销百万支,文创收入占景区总营收比重从2019年的5%跃升至2022年的35%。
• 文旅综合体:无锡融创文旅城融合乐园、商业、酒店三大业态,开业首年客流量突破800万人次,重资产模式ROE(净资产收益率)达15%。
• 订阅制服务:携程推出“超级目的地”会员计划,通过预付卡锁定消费,2022年复购率提升至68%。
• 数字资产运营:黄山景区发行NFT数字藏品,首批5000份秒罄,开辟文旅资产证券化新路径。
2023年上海迪士尼年接待量达1200万人次,超过东京迪士尼成为亚太区第一。但本土品牌亦在崛起:华强方特全球主题公园游客量排名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五,输出“熊出没”IP至俄罗斯、中东等市场,实现文化反向输出。
五、挑战与未来展望
文化和旅游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各地打开文旅融合新思路,开展了许多创新实践。在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唐风”演艺和“唐潮”文创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在无锡,拈花湾景区的沉浸式文旅项目将表演者、观众、音乐、光影、动态雕塑等与唐风宋韵的建筑风格和水乡园林景观融为一体,让游客耳目一新;为数众多的非遗项目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国潮”“新中式”等兼顾中华美学与现代设计的文创纪念品圈粉无数……一系列文旅融合新实践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密码。
尽管文旅产业已显现支柱效应,仍需破解三大难题:文化资源开发同质化(全国仿古小镇超80%亏损)、科技应用表层化(70%景区智慧化仅停留在扫码入园)、国际话语权薄弱(全球文旅品牌100强中国仅占8席)。未来需在IP原创、数字基建、标准输出等领域重点突破,真正使文化旅游业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还要总结提炼实践层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促进深度融合的制度设计,从系统规划、资源统筹、政策保障等方面突破,促进理念、机制、业态、模式等方面创新;要尊重文旅融合的市场规律,找准文化和旅游的契合处、连接点,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推出新产品、拓展新服务、培育新业态、形成新动能;要持续做好“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的大文章,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好融入乡村振兴、城市发展,让文旅业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欢迎合作
绿维文旅是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EPCO综合服务商,“四甲”规划设计、建设总包、文旅运营全程服务机构。从2005年创立之初,便提出了“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理念,经过十几年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顶层设计、投融资、EPCO、招商、运营、智慧旅游、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全产业链多引擎驱动发展新格局。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运营,绿维文旅形成了“运营为基础、资源全整合、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全流程操作的核心能力,将更好地为文化、旅游、大健康、体育、农业、教育、房地产等区域综合开发及项目落地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链全程的服务。
绿维文旅期待与大家的合作!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宣恩竖屏短剧《新年恋爱申请,请通过》定档2025-02-24
- ·林峰视点:具有代表性的10个 成功文旅项目案例2025-02-17
- ·林峰视点:2025文旅发展六大新特点2025-02-17
- ·林峰视点:AI在文旅目的地运营中如何应用?2025-02-12
- ·绿维文旅2025年最新版介绍,请您查收!2025-02-12
- ·我的园艺家-入选中国北京·水立方“邮票文化展并获奖2025-01-21
- ·林峰视点:文旅重大项目投融资解决方案2025-01-21
- ·临颍县委赴肥西调研“我的园艺家生态农庄” 乡村振兴样板项目2025-01-13
- ·绿维文旅:2024受欢迎的旅行综艺排行榜前102025-01-13
- ·林峰视点:年终盘点2024年 10大文旅流行语2025-01-13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