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与创新,旅游行业千万不要从一个坑里跳到另一个坑!

2020-02-18 绿维文旅 标签:

导读

截至2月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3738例(其中重症病例618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649例(黑龙江核减1例),累计死亡病例811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7198例(山西、黑龙江、河南、海南各核减1例),现有疑似病例2894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7190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8183人。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3例:香港特别行政区26例(死亡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治愈出院1例),台湾地区17例(治愈出院1例)。

blob.png

疫情无情人有情,旅游行业在行动——新年疫情将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牵扯进来,也包括旅游人。

“新冠”后,面临已经变化的市场、早已改变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以及后经济发展高速时期的发展环境,我们是简单地通过市场营销、渠道重建恢复流量与数量,还是利用当前的低谷反思过去几年旅游行业发展中的问题,重塑产品和服务,打造长期的优势产品和优质服务?

旅游行业创新该怎么创,风险在哪里?在这个特殊的事情,旅游行业作为一个脆弱的行业,困难的行业,千万不要盲目行动,从而让自己从一个坑里刚跳出来,又跳到另外一个坑里。本文抛砖引玉,希望对各位同行有帮助!

blob.png

一、短期市场反弹 但问题依然存在

中等收入群体需求变化,短期反弹不能掩盖长期旅游发展问题

回望2003年非典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可知,旅游行业报复性反弹的现象在年底和明年初就将凸显。彼时,有效旅游供给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黄金周期间尤甚。但是,这不能掩盖旅游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供给需求错配、产品结构失衡、低效投资过热等。

2020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距离世界银行定义的初级发达国家标准人均13000美元还差3000美元,即正在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

随着中等收入群体增多、休闲消费需求会发生诸多变化——休闲需求增多、主题文化艺术需求增多、社交互动需求增多、提高认知持续学习需求增多等。这一方面是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诸多问题——供给与需求错配问题日趋严重,即观光居多,休闲匮乏;硬产品居多,软产品很少;美景很多,文化稀薄等现象。而这一结构性痼疾并没有随着过去五年的旅游投资热潮减缓,反而愈发严重。

供求、结构、投资三个问题,实际是一个问题,即消费者到底要什么样的产品?

二、产品需要满足真实需求

前车之鉴——罔顾市场需求的项目大多失败

根据日本的发展经验,其在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大规模旅游项目投资,无外乎几个方向,公寓开发、别墅开发、高尔夫温泉开发等。

blob.png

以日本综合度假区开发计划为例,因日本人均收入增加、国内消费需求增多、平衡贸易黑字、旅游及财政政策支持等原因,其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开展了综合度假区项目的开发。这些项目有个共同特点——都伴有地产开发、超大规模、投入巨大、需要巨大客流支撑。

项目愿景非常美好,但因为政府或外部企业强植入型产品,忽略了当地消费能力与产品主题吸引力、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等因素,再加上遭遇石油危机、经济泡沫等财政问题、环保问题以及地方冲突问题,最终导致该类项目大多搁置或破产,即便是开业的项目,也因为大量的同质化竞争和策划、筹备仓促、开发与运营分离等问题,导致后期运营举步维艰。

成功经验——满足需求、依托优势存量资源拓展的项目,反而发展得非常好。这些满足都市中等收入群体休闲需求的产品包括,在中心城市的文化艺术商业设施(札幌)、主题水族馆(大阪)、休闲艺术主题商街(名古屋),在小城市或乡村的利用旧矿坑改造的工业休闲游憩项目(鹿角市尾去泽矿区主题公园),利用当地人文做的民俗村主题区等。

三、长期存量市场开挖潜力

市场分化,细分赛道将决定未来发展

一边是一系列的景区主动摘牌、酒店主动摘星转型,另一边是在城市休闲主题动物园、体育研学度假区、亲子农庄、乡村度假村的日趋火爆。这都在说明一个现象,即市场正在分化,正在细分。

2019年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解释同样环境下其他休闲主题景区的收入同比上升。这说明市场在做分流,传统项目稍力不从心。

blob.png

四、存量整合、“+旅游”融合创新

从资源供给端看:轻重资产平衡,优化存量资产。

中国当前存在大量低效运营的存量资产,其改造、提升的空间很大,这与日本同阶段非常相似。日本在经济泡沫后期,市场中有大量的旅游开发项目搁置,众多的烂尾或半死不活的旅游地产、旅游综合体、商业等开发项目。当时日本的后入局者,也是利用资产盘活与新项目激活使其中部分项目逐渐重获活力。

鉴于此,我国在经历过前期旅游投资过热、细分市场不明确的盲目开发后,后入局者应一面低价收购优良资产,利用资产包分割、公寓管理、商业改造等手段,优化资产、平衡轻重资产比重及投入产出周期,控制资产质量;一面利用产业融合优势,导入文化、艺术、体育等其他主题内容,盘活老资产,激活新项目。 

blob.png

从消费需求端看:跨界融合发展,软硬结合开发。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在文化认知、消费偏好、消费门槛上有明显变化,这里既是多元的需求,也是多元的消费,故此,对应的产品和服务也应当是多元化、专业化的。而目前的产品都是满足大众消费的或综合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没有进行产品和产业细分。

例如,基于自然博物教育与亲子休闲度假、虚拟现实与户外体育休闲、线上教育与线下亲子活动、传统文化融合研学度假、休闲主题综合体度假区等等方向,都是满足中等收入群体的细分赛道、细分项目的类型。而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的数据,旅游行业的1元旅游消费,可以激活4.3元周边消费。因此,新兴的休闲旅游产品不仅将满足消费需求,还将带动新型的周边投资、建设、服务等等软硬件产业。

blob.png

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同行都想到了创新,准备在疫情之后,迅速翻身,不过创新是一个好词儿,但内涵要求比较高。

我个人感觉,创新的内涵应比改革还高。改革是指改掉弊端、革除痼疾,实施不同于既往的新政。例如,某企业进行一些改革,其它企业也如此去做,我们都可称之为改革;而创新的要求就高了,还有一种独创性的意思。一个企业的新举措叫创新,相邻另一企业再如法炮制,未必就被视为创新了。

从这一点上说,中国旅游业是否就极少有创新呢?情况并非如此。作为一个地域和市场都很大的国家,中国旅游业在崛起之中的创新是很多的,且至今都不乏闪光的亮点。

 

例如:中国旅游业起步发展时是从入境旅游开始,这相对于大多数国家(指较大国家)先国内、次入境的顺序,就是一种创新;中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让旅游发展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这相对于大多数听任旅游业自然发展的国家来说,也是一种创新;中国为了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曾在上世纪90年代实行了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破解旅游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足,也是一种创新;中国大力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快速提升了饭店、景区等旅游要素的硬件和软件水平,也是一种创新;中国通过特别安排假日而形成刺激国内旅游的“黄金周”,又为应对短时间内的旅游需求激增而建立的假日旅游工作机制,这也是一种创新。

 

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虽然创新之声不断,但行业创新似乎艰难了许多,创新步履也慢了许多,一些名曰创新之举,实则是“新瓶装旧酒”,有的甚至只是贴了一堆簇新的标签、刷了五彩斑斓的各种颜色而已。那么,作为一个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产业,旅游要真正把创新做实做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创新应该实至名归

01

旅游行业是一个求新求异的领域,只有不断地有兴奋点、新看点,才能不断地招徕和吸引游客。作为旅游业者所面对的工作领域,是与游客的视角和需求大不相同的,必须踏踏实实去研究市场、开拓市场,而不是整天在嘴上拽新词。

blob.png

旅游行业由于天然的外向性、开放性,新名词一向是不缺乏的,不仅不断地自创(包括官方与行业),还跨行业引进了若干,什么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旅游新七要素,什么旅游综合体、旅游田园综合体、旅游特色小镇、旅居生活,什么旅行社o2o、酒店的OTA、旅游IP、智慧旅游、旅游网红。

作为旅游业者,最要紧的不是操哪种时髦的新词,不是戴多么时尚的帽子,不是把心思都用新名词包装工作进而达到金玉其外的效果,更不是听任旅游企业长期萧条生存、低效运行,而是要通过挥洒汗水和耗费心智,创新观念、思路和方法,千方百计去实质性地解决旅游发展的问题,推动企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应是革故鼎新

02

创新一词以“创”来引领,创的过程必然要进行一番革除和扬弃,穿新鞋走老路不能算创新,穿了新外衣、打了新旗号却依旧是旧脑筋、旧做法,也不是创新。

 

在旅游业的现实发展中,这类似是而非的现象还不少。例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少地方的旅游资源配置,市场依然难以完全发挥决定性作用,行政力量的影响还在变相发挥作用,国有旅游集团或旅投公司就是这种角色;转变职能已经喊了几届政府,但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上,政府部门依旧很难简政放权、“抓大放小”,有的甚至越管越具体;发挥协会、中介机构作用已是老生常谈,但它们依旧很难发挥联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虽然它们对企业和行业更了解,却对涉及评审之类的“权重”职责还是难以染指。

blob.png

因此,一方面让老问题逐步演变为“老大难”,另一方面似乎创新又无用武之地,这不是积极有为者应有的取舍。最不应该的是,个别地方变着花样儿把把控的“蛋糕”进一步合法化,与现行的政策法规和上面的三令五申都吻合,这样子的做法注定是要消弭创新动力的,即使生拉硬扯地搞创新,也不会有什么好的货色。

创新应该敢于超越

03

创新不应是老牛拉破车的自然发展,而应找准当地的比较优势,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有所扬弃、有所赶超。从现实情况看,这种创新从省到县并不多,能够敢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则更少。

 

以旅游产品开发为例,大多数地方的旅游开发是跟风式的,一会儿旅游示范区,一会儿旅游综合体,一会儿特色小镇,一会儿全域旅游。到底哪一种类型最适合你,你选择哪一种最具优势,真正认真考虑和取舍的并不很多,大多数是盲目地、从众地跟着感觉走。这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做法,怎么能有创新成果。人们之所以把乌镇、拈花湾、横店影视城、长隆当作旅游成功案例,就是因为它们在超越自我的同时,也大大超越了它的同业者,令其同行们难以望其项背。

blob.png

令人最为担忧的是,中西部一些市县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经济意识比较淡漠,在向东部地区学习取经后,弄回了早就应该淘汰的过时理念,说到底就是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

例如,抓旅游就得抓项目,抓项目就得抓大项目,抓旅游就得党政领导去主导等,把最为重要的市场需求环节给丢了,结果搞出来的不少项目对应不了市场需求,成了半死不活的僵尸项目。

创新应是跨界交融

04

依托性、关联性、交融性是旅游产业的特点,这也是为何要做好“旅游+”这篇文章的原因。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智旅融合等,发展思路都是正确的,但是如何落好地则另当别论。融合发展是一种相互借势、交相生辉,而不是谁仰仗谁、谁收编谁,更不应跨界以后横冲直撞、无比生猛。资本的闯入,地产的闯入,基金的闯入,互联网的闯入,在某些时段、某些地方是不够自重的。

例如,有的资本运作者,瞄准了3A、4A级景区,想着以资本拢起一批来,通过鼓捣、包装、造势一阵后,快速推向资本市场套现;个别资本大鳄进入旅游市场以后,凭借巨大的资金优势,挥金如土地想抢占文旅演艺项目高地,结果未能轻易取胜。

blob.png

这类做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拿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当回事儿,没有拿旅游服务行业当回事儿,这种倔强的个性和任性的脾气,注定了在旅游行业做不成事情。它也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跨界融合这种创新,不能按照惯常思维一意孤行,必须有融合与合作的意识,有包容其它行业特点的大气,否则就不是融合创新,而是入侵和收编了。

创新应为做好做强

05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做好做强。但做大不等于做强做好,大的是数量和规模,强的是竞争力和各项靠前的排名。

 

做强做好的这种创新,不应老是强调特殊性,不能老是以地方特色自居,而应放眼世界、接轨国际。只有剪除所谓的个性和问题,才能借鉴国际上成功做法,如果老是闭门造车,老是强调自己是国企,登上国际台面的时间怕还要更长。例如,分时度假上世纪70年代在欧美国家就已较成熟,为何中国多年前就已宣布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了,该种产品却依旧没有在中国长起来?

blob.png

自驾车营地在国际上也是成熟产品,在中国广阔的西部很有市场需求,但由于部门间的政策扯皮,目前营地建设依然困难重重;各类保护区、遗产地在国际上的旅游开发,早就坚持“避重就轻”的原则,就是景区公路、步行道、停车场、游客中心、休闲设施等的建设,尽量不影响保护地的地质地貌。而中国却在开发时大兴土木,追求工程量的浩大排场、固若金汤。在上述方面,不是要不要创新的问题,而是一定要睁开眼睛看世界了。

创新应顶天立地

06

创新对不同层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作为行业的设计层级,重点应是开展发展战略、增长方式、重点突破、素质提升、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创新,目标是建设一流产业、比肩国际一线。

 

当然,抓一些宏观性、战略性课题,还是要立足于服务大多数企业和旅游者,前些年提出太空旅游、深海旅游、极地旅游,新意和新奇固然有了,但就是太过小众了,让人觉得更像是“旅游发烧友”提出的主张。

作为省一级,关键是做好旅游发展战略、重点和方式的选择,绝不仅是“上传下达”,中国地盘这么大、旅游发展状况也相距甚远,若没有省一级自己的谋划和考量,不但不可能有所突破和创新,说的稍微严肃一些就是一种不称职。市县一级作为执行层,创新重点应是以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发展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产业要素快速长大长壮,把旅游产业真正发展好,而不是把自上而下布置的工作当作唯一重点、或者把市县领导提出的大而空的发展目标作为工作重点,表面看每年做的工作都不一样,有些说法或表述还挺新颖,但未必就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

 

创新,旅游行业的人既然那么喜欢这个词儿,它对旅游产业发展又是那么的必需,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对待这个词,甚至把它作为旅游行业的精神图腾,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让它刻骨铭心地长存,成为激励行业奋发进取的一个精神动力。

【以上文章内容来源:王笑宇,旅游经济学博士后,副研究员,系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 特聘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特约研究员。高舜礼,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社长/编辑。】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