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节庆演艺:只能锦上添花,切莫喧宾夺主
随着中国旅游经济的渐入佳境,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步伐越来越深入,对于旅游产业来说正逢绝好的发展机遇,毋庸讳言,市场竞争也趋于愈演愈烈之势。在这种"旅游热"高烧不退、旅游业态百象纷呈,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跟风照搬严重趋同的境况下,保持一种客观冷静,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旅游节庆,顾名思义,就是以节庆的形式或者借助节庆宣传推广主办城市、地区、景区、企业,借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继而达到在短时间内扩大影响、集聚人气、招徕游人、取得效益的一种手段。这种形式与手段应当说无可厚非,有些也确实达到了主办者的诉求,名扬了,利也有了,如“张北草原音乐节”,依托京津冀庞大的消费群体支撑,每场几万人的参与,高成本的投入,高水平的制作,高水平的演艺,从而获得了较高的回报。
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和旅游景区借助节庆,宣传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展示了民俗特色,推销了当地的农产品,吸引全国各地的游人前来观赏游览,达到了很好的旅游扶贫效果;花开两朵,但据笔者多年的了解与观察,大多数的节庆活动都是花钱赚吆喝,图个热闹而已,究竟名扬了多少?利在何方?到底能给主办方带来多大的效益?就得划个问号了,也许只有主办者自己知道。
旅游节庆这种事情,不搞不行,因为目前还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搞不对不行,或策划组织不到位,或杜撰主题,花里胡哨,或伪文化作伥,倘若再出个事故,结果就赔了夫人又折兵,只有贻笑大方了。搞大了烧钱,像样的节庆活动,一次一般小者几万、几十万,中者百多万,大者成百上千万;搞小了掀不起大浪,闻者寂寂,愿者寥寥,只能是例行公事,搞出点动静而已,要不别人搞我不搞,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众多的旅游节庆:摄影节、电影节、微电影节、音乐节、戏剧节、锣鼓节、合唱节、歌舞节、摇滚节、武术节、书法节、杂技节、登山节、冰雕节、乞巧节、开渔节、风筝节、风车节、彩灯节、摔跤节、红叶节、面食节、西瓜节、啤酒节、采摘节、红枣节、荔枝节、茶文化节、稻花鱼节、热气球节等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旅游节。
加上传统的民族节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泼水节、火把节、雪顿节、龙舟节、开斋节、古尔邦节、那达慕节、猎神节等等。以及国家节庆:三八节、五一节、六一节、七一节、八一节、国庆节等等。还有西方的一些节庆: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等等。都可借于开展旅游节庆活动,可谓题材广泛,琳琅满目,花样繁多,应接不暇。
陕西还就此专门成立有节庆文化研究会,俨然已成规模。
旅游节庆要想搞好,除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些个必不可少的客观因素之外,与节庆明确的目的、设定的主题、历史文化资源、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另外与合适的主题、鲜明的特色、准确的定位、充足的经费、缜密的策划、精准的组织、安全的保障息息相关。
再者需要了解和掌握形势的要求,需顺“势”而行,趋“热”而往,要满足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区分不同人群的喜好,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予以实施。比如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文化旅游节:祭祀仪式、赛马活动、歌舞演艺、婚礼表演、文化论坛、民族商品展销等活动内容,彰显出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各地游人争相前往。
又比如,山西临汾黄河壶口瀑布国际文化旅游节,依托“黄河风景绝佳地、中华母亲河”的宏大背景,包含民族歌舞表演、唢呐锣鼓吹奏、诗画摄影展示、吉县苹果展销等形式扩大了了黄河与临汾吉县在世界的知名度。
再如山西晋城的“动感太行、康养晋城”旅游文化节,策划者出色的策划能力和资源调度,给予当地不同景区以不同的文化定位,赋予不同景区以不同的旅游诉求,活动形式多样,天上地下,新奇独特,宾客如云。“新闻发布在路上”创出了宣传推广的新形式;“户外运动领袖高峰论坛”紧紧贴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让“旅游+”魅力无穷。
旅游节庆的作用无可代替,但也不是包打天下的奇招绝技,更不能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对于主办方来说,应该服从于整体战略和文化及市场定位,应该在夯实、提高各项软硬件运营服务的管理水平基础上,量力而行,相向而行,因为表面的“繁华”只能是一时,真正的本领还在于底蕴和功力。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一个景区乃至一个乡村旅游点,应当着力把核心竞争力、文化内涵、经营特色挖掘出来,以此为基础,假以良好的品牌、优质的服务、文化的魅力、美丽的景色示人,如果再加上设计得当的营销策划、宣传推广、节庆渲染,由此内外兼修,才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案例一:某地某景区创建几年来,一直业绩平平,不温不火,老总感叹道:“不做节庆吧,景区冷冷清清,没有人来,搞点节庆吧,最少也得花个几十万,人倒是来了不少,可事后一算账,还是个亏,不知道该怎样走下去?”在这里,节庆活动仿佛成了一种“强心剂”。
案例二:某地刚建成一个景区,名字起的倒不错,地方倒也不小,围栏圈了有几千亩的土地,不知道是请了哪里蹩脚的规划师还是投资者自己拍脑袋而成,景区建设没有主题,市场定位不知在哪,毫无规律,杂乱无章,随意混搭,粗陋不堪,可是在组织节庆活动上不遗余力,舍得花钱,一场接一场的灯光摇曳、刺耳的摇滚音乐声,令人眼花缭乱、精神亢奋......但不知道今天过后,明天游人会到你这里来看什么,游什么?不知道如此下去能走多远?说句实话:真替旅游投资者们担忧!
案例三:某景区搞活动,只因为景区内有猕猴的缘故,独出心裁搞出一个名堂叫“猕猴文化节”,令人啼笑皆非,谁能说出来猕猴文化是什么?恐怕策划者也说不清,如果猕猴有文化,照此理论,是不是也该有“猪八戒文化节”、“牛魔王文化节”等等之类的东西?虽然现在文化倡达,也不可以伪文化作怅,千万不能干出这种没文化的蠢事来。
这样的案例不仅限于一地一区,为什么屡试不爽?
究其原因之一:无怪乎没有把节庆活动与经营本位的关系搞清楚。节庆活动应当是一种权宜之计,是锦上添花的事,而经营本位才是立足之本,没有好的东西尽管你把她说的天花乱坠,也只是障目一时;没有丰富的内涵,只是靠花拳绣脚,只能是得意于一时。最终人们愿意看到的、喜欢的、回味的、乐此不疲的,应当是有生命力的、有纪念意义的、好看的、好玩的、好住的、好吃的东西。如此不在内外兼修上真下功夫,不在差异特色上创出新意,不在研究游客心理上做文章,而是寄希望于喧嚣一时,短期效应,花了许多的冤枉钱不说,给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该需要多长时间、多大的精力、多少的财力才能挽回(能不能挽回尚不知道),如此“赔了夫人又折兵”,该是多么的无奈和无知呢?
究其原因之二:许多景区投资者、经营者是从别的行业转型过来,对旅游的规律和特性认识仅仅限于初级水平,对文化的理解仅仅限于一知半解,又听了各种专家和伪专家们的经验说道,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左右上下不明其里,往往干出花钱不讨好的傻事,令人扼腕痛惜。景区投资者有自己的主见,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不懂就是不懂,更不要不懂装懂,要虚心向内行的专家、向先行者请教学习,汲取教训,要关注市场的前沿资讯与行业动态,方不致耳目闭塞、坐井观天。
究其原因之三:许多景区投资者、经营者浮躁的市场观念,浮躁的心态,往往静不下心来,不从发展的长远出发考虑,认真打好基础、呵护景区、培育市场,而是急功近利,不按市场的科学规律办事,今天刚养一只鸡,明日就想吃鸡蛋;刚刚洒下一粒种,就要期望长成谷。造成这种思维的因素就多了,有的是经营期所限,有的是快速回笼投资所想,有的是资本运作考虑,有的是经营惨淡所致,不一而足。
旅游节庆的盈利与否,一直是受人诟病的一个问题。作为主办方来讲举办一次活动,涉及人力、财力、物力、精力的投入,受到预算经费的制约,可以说事无巨细,皆在考虑之中。理想的状态一定是名利双收,安全无事,但何其难也!抛开实际的利不说,换个角度考虑,广博的影响,长久的扬名,其实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利”呢?考量一次活动的成败如何?不仅要在投入产出上考虑,不仅要从眼前一段时间上着眼,要综合把握,高屋建瓴,这里需要把握和取舍的应当是:是否有历史文化底蕴?是否有举办价值?是否有支撑力量?是否相互映衬?是否为市场所必须?
旅游节庆,切忌虚夸浮躁,粗制滥造,为办而办,本末倒置。
旅游演艺,顾名思义就是围绕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旅游景区的特色禀赋,通过歌舞、戏剧、影视、表演等形式来提炼、再现、渲染、烘托出所要表达的诉求、精华和主题,让人们在参观游览了现场、实物之后,耳濡目染,游兴之余,有一个活化具象、回味升华,加深影响,继而达到旅游的终极目的,当然还有一个能让游人留下来、住下来、有事做、有看头的理由。
目前国内许多著名景区,基本上都有演艺节目,像“印象系列、又见系列、千古情系列,少林禅宗大典、大唐芙蓉园、清明上河园、八路军文化园、乾隆巡游”等等,由于大投入的资金支撑,高水平的艺术创作,已经成为常态现象,让旅游生活更加活色生香,丰富多彩,夜游变得风光旖旎起来,并且在旅游消费收入中占据较大比例。
旅游演艺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但是做好了不易,关键在于文化的理解熟稔,艺术的拿捏到位,编排的手段精湛,场地的选择得当,尤其第一条可谓是演艺功败垂成的生命线。反观国内旅游景区演艺成功的案例,无一不是以上几种因素的综合,演艺不成功的案例必定是在某一方面欠缺或不到位之缘故,概莫能外。
旅游演艺分室内演出和室外演出之分,笔者曾经观赏过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和云南《印象·丽江》的实景演出,宏大的自然山水背景下,演绎出宏大的主题,音乐、舞蹈、表演、场景浑然一体,人物、山水、天地、自然天衣无缝,真可谓大手笔制作,看来令人叹为观止,艺术享受!也观赏过山西平遥的《又见平遥》和西安大唐芙蓉园的《梦回大唐》演出,无论是沉浸式表演的内敛还是张扬式表演的奢华,都较好地显示出各自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获得游人青睐,无疑都是精品。当然也曾无奈地看到过,演出难以为继,节目千篇一律,游人味同嚼蜡般感受的状况。
旅游演艺成本一般耗资巨大,动辄几千万、几个亿的投资,不是一般的小景区所能承受,不是一年半载既能收回成本,所以在立项时一定要严苛把握、科学论证,一定要选好操盘人,而操盘人首先应当对所要表达的主题一定要深刻理解,对所依据的文化底蕴一定要吃透吃准,艺术所能发挥的东西倒在其次,否则,市场会做出抉择,游客会打出分数,票房会显示晴雨表。
旅游演艺说一千道一万,应当是手段,不是目的;应当是“毛”,而景区底蕴、文化内涵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概言之:旅游节庆演艺,应当是锦上添花,而不应喧宾夺主。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
超80%的实景旅游演出都在亏损,该反省了!2018-08-02 - ·“旅游+”:融合创造叠加效应2018-07-02
- ·旅游演艺成目的地旅游“标配”2018-06-13
- ·多途径促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2018-06-08
- ·旅游演艺——文旅融合生动样板2018-06-08
- ·旅游演艺产业——经济增长新动能(附《实景演出服务规范》解读)2016-11-23
- ·旅游+创意文化,四角度提升旅游景区2015-12-07
- ·景区四季全时系列研究(十四)丨商街夜市的架构及打造关键2015-02-09
- ·景区四季全时系列研究(十二)丨旅游演艺,四种模式打破景区夜晚无人尴2015-01-29
- ·景区四季全时系列研究(六)丨春秋季旅游解决方案:大地景观+庙会节庆2014-12-31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