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人气聚集的主要路径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人口学方面经历着两个重要变化: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以及由农村进入城镇的流动人口的迅猛增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人才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农民是农业发展的第一主体。导入旅游产业,以三产带动一产发展,推动二产发展,形成三二一产联动的发展模式,从而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增加吸引新农人和新乡民的持续动力,是农村快速聚集人气、快速建设发展的有效路径。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短缺,耕地抛荒,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呈现,“空心村”成为近年来农村发展的严重问题。中国农村目前存在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人才缺失、劳力缺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模式落后,村庄治理等问题。
一、现代农民的类型
“乡村是不是振兴,关键是看人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如是说。
乡村人气的聚集不能只依赖原住民的人口扩增,需要依靠产业提升、产业转变、产业聚集而形成新的人口聚集,也就是要形成新的“现代农民”体系。现代农民主要包括拥有户籍、拥有土地的“原住民”;拥有户籍、进城后返乡的二代农民;农业产业升级带来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创新创客的“情怀乡民”;以养生养老为目的的“回归乡民”。
(一)老农人
通过教育培训,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获得提升,一批务农、有经验的“老农人”转变观念提升技能,成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基础力量。传统农民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而新型农民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他们参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开展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基础支撑。
(二)新农人:为乡村注入新的要素
新农人是具有知识、眼光、技能、追求的一群人,他们中不乏海龟回国、城市青年下乡或乡村进城求学然后再回乡从事农业的高学历人士、有经营工业商业的成功者,也有进城务工、在外参军转业回乡的草根青年农民。
1.新型职业农民
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农民队伍,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他们通常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经营主体。农业领域正成为创业创新的沃土,“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催生一批跨界新农人,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渐次放开,逆城市化潮流日趋明显的时代背景下,新农人将带来乡村人口结构的重塑。
2. 返乡就业青年
乡村工作机会增多,吸引乡村青年返回家乡就业。旅游引导的三一二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带来人口的回流,形成产业与人口的正反馈。例如台湾宜兰县苏澳镇白米社区是“木屐之乡”。1993年村民牵头成立“白米社区发展协会”,把复兴“白米瓮”的木屐产业,作为社区产业发展方向,通过生产、制作和销售木屐,白米社区每年吸引大量人潮,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前到城市工作的年轻人看到了木屐产业带来的生机,开始陆续回流。年轻人回流,也让木屐玩出了更多新花样。在年轻人的倡导下,以“木屐新花样”为主题的“苏澳镇白米文化祭”,每年都在社区上演,吸引了成千上万名游客参与。白米社区的模式实现乡村青年的“留下来”和“引回来”。
(三)新乡民:旅游将人口从城市搬运到农村
1. “回归乡民”:真正回到农村生活的养生养老
土地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乡村的山水、乡村的田园,天然的食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生活规律,村口大树下的谈天说地,这些最简单的生活场景、人文文化、生态环境成为最核心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归,养生、养老客群成为新乡民的主力军。
2.“情怀乡民”,创新创业创客,为农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一批心怀乡土的新知青、艺术家、跨界精英等到乡村寻找创作灵感、追求田园生活。例如浙江丽水的古堰画乡,以油画制作为特色产业,包含了来自福建、海南和温州等地的知名油画家上百人。古堰画乡从最初自发形成的油画创作点,发展到现在的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商品油画生产基地,还从油画扩展到了艺术领域,融合了民间艺术、音乐艺术、摄影艺术等,开设了民间艺术工坊、摄影展览馆等。画家、画院学生和摄影家等形成新型乡村居民,他们组建新社群,与原来的乡村居民一起重塑乡村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
图片来源网络
新乡民是旅游为引导的三一二产融合发展的结果,是独立于原来城市人与农村人概念的独立结构,它不再以乡村传统的户籍、土地进行划分,而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居住概念。老农人、新农人、新乡民构成新型乡村居民结构,他们在乡村的聚集过程中形成乡村新的文化土壤与自治结构。
二、旅游引导下的三产融合实现人气聚集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而传统农业难以提供乡村吸引人的持续动力。导入旅游产业,以三产带动一产发展,推动二产发展,形成三二一产联动的发展模式,从而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增加吸引新农人和新乡民的持续动力,是农村快速聚集人气、快速建设发展的有效路径。
旅游具有搬运人口、带动消费的基本特征。旅游的强关联性和带动性,孵化出大量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全产业体系的构建,进而提供新的工作机会和就业岗位。从“人气”的角度看,旅游是带动外来人口,促进外来消费,实现消费促进乡村发展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老农人、新农人、新乡民构成的乡村居民,形成农村人口聚集,激发乡村的民宿业、餐饮休闲业、健康服务业、酒店服务业、会议会展业、文旅产业、零售服务业、乡村电子商务、亲子教育业、演艺产业、交通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带动的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村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与职业形态,如农产品销售员、互联网技术人员、农产品包装工人、手工艺品制作人、手作传授师、文创个体户、乡村讲解员、酒店服务员、民宿经营者、美食烹调师、养生保健师等。
随着新农人和新乡民进入农村,激发更多新的职业形态,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使乡村建立起以产业为基础,人口回流为核心的新农村人口发展模式。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如何才能做好文旅EPC?关键在于模式选择2022-03-22
- · 绿维文旅:自主旅游时代的特征2022-03-02
- ·未来五年,旅游消费版图如何重构?2021-05-17
- ·博物馆景区化的五大工具和技巧黑箱2021-03-19
- ·博物馆景区化的理论基石2021-03-19
- ·线下知识服务迎来变革时代,博物馆的极致形态必然是景区2021-03-19
- · 为什么自动麻将桌就是最好的文创产品2021-03-19
- ·年赚千万美刀的博物馆会员系统是怎样炼成的?2021-03-19
- ·解密邓丽君复活和空气成像2021-03-19
- ·国家补助博物馆30亿,民办的如何获得支持?2021-03-19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