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布局全域旅游,新规划提速文旅融合

2019-12-04 绿维文旅 标签: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
日前,绿维文旅《武汉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5)》通过评审,专家组对《规划》成果体系、规划技术规范、旅游发展方向、产品体系、支撑项目给予了充分认可,基本符合武汉市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需要,基本符合武汉市全域旅游大发展的战略部署。

武汉市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起着龙头带动作用,围绕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加速城市国际化两大目标,《规划》从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四个方向展开,兼顾旅游产业升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引导和旅游国际化三重任务。伴随规划的落地,将推动世界光谷、中国车都、长江新城、高校院所等资源与旅游融合,形成不同特色游览体系,支撑武汉旅游的国际化与城市的国际化。

全域旅游规划是一场需要深扎的持久战。需要破“全”思维找准定位,形成前瞻性和落地可操作性的规划,打造有“灵魂”、有“骨架”、有“血肉”的项目。武汉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在通过旅游激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存量,放大农业及生态空间的综合效益,推进城市运营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文旅产业融合、滨水旅游产品策划等具体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对于非传统旅游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及省会城市,如何在城市发展、产业升级中利用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带动性等综合功能上,具有较强的借鉴性。
 

image.png

壹、项目背景

中国迈进全面开发开放的新格局,从与国际对接逐步转化为引领国际发展,城市群是中国参与全球分工和引领国际发展的平台。中国的城镇化格局形成“弯弓搭箭”的整体态势。“弓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城市群。“弓弦”以成渝城市群为节点,长江经济带是“弓箭”,长江中游城市群则是中间节点。
 
“弯弓搭箭”的城镇格局中,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最低,直接影响国家对外开放的发展。武汉市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起着龙头带动作用,因此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加速城市国际化成为城市升级的两大目标
 
同时,消费逐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以旅游为引领的幸福产业也成为各地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自主旅游新态势下,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热点不断涌现。
 
武汉市全域旅游规划从“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四个方向展开,兼顾旅游产业升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引导和旅游国际化三重任务
 

image.png

贰、项目难点

2018年,武汉市总人口达到1100万人,城镇常住人口889万人,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特大城市,经济社会系统极其庞杂。全域旅游规划主要的难点有:

(一)旅游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低,旅游角色缺少正确认知

武汉是传统工商业城市,旅游产值小、重视程度不够,一直被作为民生产业。根据2018年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武汉市旅游总收入、总人次等数据排在前列,但人均旅游消费、旅游基础设施排名靠后,旅游业/GDP比重的排名为24,比同级别的杭州、成都靠后。旅游产业对于城市品牌的推广远不如杭州和成都。
 
(二)四大功能与各类设施在城市聚集、旅游产业空间受限
 
国家发改委在《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中,明确要求武汉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等四大功能为支撑,加快建成国家中心城市。与之相对应的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设施都在城市中聚集,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严格受限。
 
(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吸引物不足,国际符号缺失
 
目前,武汉市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处,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前,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缺失。在旅游国际化中,武汉缺少具有国际认知的品牌符号,如成都的熊猫、杭州的丝绸茶叶等。
 
(四)旅游发展不平衡,城市与乡村、居民与游客割裂明显
 
目前,全国来武汉的游客主要集中在城区,以武汉、汉口等区为主,其他城区相对较少,新城区的外地游客相对不足。广袤的乡村地区以居民为主,外地游客不足。导致资源闲置、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足。
 
(五)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与旅游化进程较慢
 

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旅游供给体系、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是创建的短板,街区、园区、综合体等产品的旅游化涉及土地、国土、生态、工商等部门,部门协调时间长,推进速度相对较慢。

image.png

叁、项目思路

(一)站在未来看现在、梳理旅游产业角色

从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的未来看现在,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中现代服务业必然成为主导行业,旅游业则成为武汉的支柱产业、主客共享的幸福产业、国际化的先锋产业及城市品牌传播的形象产业。
 
(二)基于目标导向,构建旅游空间格局
 
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创建标准,在提升旅游核心吸引物的基础上,强化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融合和机制体制创新,推动世界光谷、中国车都、长江新城、高校院所等资源与旅游的融合。突出城市格局的旅游化,形成旅游产品建设与融合的示范作用。
 
对照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突出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与长江中游旅游集散地。依托不断优化的交通集散体系,形成武汉的城市与乡村、武汉与湖北、武汉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集散层次,形成不同特色游览体系。
 
对照国际滨水旅游休闲名城,形成世界级滨水旅游项目、长江码头系统、滨水节事活动、城市滨水空间等支撑内容,推动长江主轴、东湖、后官湖等江湖联动开发。
 
(三)架构新资源观、拓展产品梯度
 
在传统“老祖宗(人文资源)、老天爷(自然资源)”的资源认知上,挖掘“老百姓(武汉生活)、产业资源”等新资源空间,开发旅游新品。
 
以中俄万里茶路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为引领,打造滨水名城、国际都市、工商重镇、革命源地、生态原乡等产品体系,形成明星景区、品牌街区、精品湖区、品质园区等系列项目类型,规划兼顾国际国内、居民游客的产品梯度。
 
(四)深化“+旅游”,拓展旅游空间,推动城市运营
 
规划形成三大网络结构:旅游交通网、公共服务网、智慧旅游网;五大开发层次:景区(街区、园区)、综合体、旅游小城、旅游小镇美丽乡村五大类项目,形成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
 
对武汉市的城市公园、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公路服务区、国际机场车站等城市空间的设施增设旅游要素,提升各类设施和场所的附加值,激活城市设施存量。利用已有村庄、科普旅游、休闲农业等特色业态,推进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旅游化,将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武汉城市经营的主要手段。

image.png

肆、项目亮点
 
(一)兼顾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旅游提质升级
 
规划在前期分析、产业定位、产品构建与保障机制中始终贯彻旅游产业提质升级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两条主线,实现不同诉求。
 
(二)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
 
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支撑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在产业体系构建中立足武汉优势产业的未来,推进产业融合。在项目空间上严格遵循与城市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的导向。与一张蓝图结合,生产生成全域旅游项目管理图层,为项目招商与土地获取提供支撑。
 
(三)强化落地实施
 
为保障全域旅游规划的落地实施,形成了武汉市全域旅游行动计划专项和武汉滨水旅游规划专项,推动核心引擎项目突破和近期与远期的重点工作,梳理和明确工作的任务和分工。
 
针对性梳理项目库,衔接重点项目OTA平台的评价分析,形成针对性提升建议与多元项目库。编制过程中,绿维文旅与武汉当地合伙人团队进行密切合作,组建本地专家与外地专家的编制组。

伍、项目小结

《规划》对于全国非传统旅游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及省会城市,在城市发展、产业升级中角色利用旅游产业关联性、带动性等综合功能上具有较强借鉴性。在通过旅游激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存量,放大农业及生态空间的综合效益上,推进城市运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文旅产业融合、滨水旅游产品策划等具体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

封图来源摄图网


本文关键字: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