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旅游开发系列――关于西部旅游发展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上)
由于工作关系,近一年多接受地方政府和旅游景区邀请,考察了西部陕、甘、宁、青、新、川、滇和内蒙等地的旅游,并参加了一些旅游规划策划项目。在工作中对于西部旅游发展急待解决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感受较深,在此愿抛砖引玉,引起重视。
一、经济圈旅游发展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圈在我国逐步发展,形成一批经济辐射和拉动力非常强的区域发展极,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圈、以京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华北经济圈等。从世界旅游发展的历史看,城市向来就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城市不但提供了旅游客源和市场、发展资金,而且城市引导着旅游的趋向和偏好。上述的城市经济圈对现今中国旅游的影响作用显而易见。
我国西部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落后,省会城市往往成为一个省、地区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中心,从而也成为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近年来地区大交通的飞速发展迅速改变着旅游区位,使省会周边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社会文化生活方面更快地融入城市经济圈,由此产生了所谓“后花园”概念:即周边地区放弃了独立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自觉地融入省会经济圈,依托城市市场、客源和资金,作为城市后花园发展旅游。如陕西南部汉中、安康、商洛地区,随着秦岭屏障打破,“秦塞”变通途,敏锐地认识到大西安经济圈为旅游大发展带来的机遇,纷纷以“西安后花园”自居。
“经济圈旅游发展”理论不但体现了旅游开发市场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而且符合西部旅游发展实际及《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精神。例如距省会兰州160公里的甘肃临潭县冶力关风景区瞄准省会绿色休闲旅游市场,以“山水大观园,兰州后花园”为建设目标,景区游客量从2004年开始的4万人次迅速发展到2006年的43万,约增长10倍;门票收入从2004年的20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800万元,几乎是以40倍的速度递增。陕南汉中和商洛柞水作为西安后花园,出现自2006年以来旅游持续“井喷”。
因此,根据“经济圈旅游发展”理论,西部旅游发展亟应重视建设时序和发展效益;防止脱离中心,脱离市场,独立发展,遍地开花的倾向;集中财力、整合资源,重点发展建设符合大市场需求的重点景区和旅游产品。最近笔者参加“北京青年青海行”代表团应邀考察了青海旅游,感到在青海这样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要使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发挥拉动作用,须贯彻“经济圈旅游发展”理论。目前,青海省旅游部门选择“环西宁旅游圈” 发展战略作为突破,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二、产业引擎问题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实际情况,旅游业已经或正在成为“产业引擎”,因为旅游业是拉动性较强、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在旅游发展良好的地区,旅游GDP的直接贡献一般可以达到8%-15%。因此许多地方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具备旅游发展带动的好资源优势,效果更为突出。如云南通过建设60个旅游小城镇来整体带动第三产业,四川通过旅游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宁夏、青海、西藏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增长,都取得了和正在取得产业引擎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旅游业也是产业依托强的行业,这就要求交通、城建、商业服务、通讯、农林渔牧、环保、餐饮住宿业等协调发展,共同构筑旅游六要素的完整产业体系。但在一些地方却忽视了这一点,在旅游产业链缺失的情况下,斥资倾力孤立地打造所谓A级景区,实际上有些地方连可进入性的起码条件都不具备,有的景区甚至连旅游产品体系都没有,因此往往造成投资效益低下恶果。我们在西北某贫困县就曾看到一座耗资3000万元的伏羲文化城,建成多年后至今仍是一座无人问津的空城。
可见,要使旅游业成为产业引擎,须具备两方面的要素,一是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二是旅游产业壮大到足以拉动当地的第三产业,甚至整体经济环境,否则所谓“产业引擎”是一句空话。在西部一些地区近年来出现“到处旅游开发,遍地景区开花”,而经济社会效益并不显著的反常现象,就是出于发展的考虑,过分地放大了旅游的拉动作用,却忽视了旅游的产业依托性所造成的。
三、关于流域旅游带
西部地区多为山地,山岳纵横,森林密布,水系丰富,构成不同于东部平原的独特地貌,由此影响到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式:首先,丰富的水系形成众多各具特点的小流域风光,虽不能建设大规模景区,但流域风光带却在山水映带间构成适宜休闲度假、自驾车旅游的世外桃源景色。如陕西商洛一地就分布着洵河、乾佑河、丹江、金钱河、北洛河等5个小流域风光带。其次,小流域小城镇、乡村耕作区、牧场草原、林地、交通干线等沿山间河谷水系分布,串珠状连接,形成自成系统的经济发展带,有利于依托经济带构建旅游六要素相对完善的产业支持体系。第三,在国土面积广袤的西部,旅游开发的巨大资源空间仍然在流域分布的广大乡村,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旅游富民是西部可以实现的目标。须要清醒地认识,“三农”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然是决定西部发展的严重问题。
因此,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既不能照搬东部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城市依托型的模式,也不能走著名景区独立发展道路。根据小流域的特点:
1、应当挖掘小流域自然田园风光和地方民间民俗文化的独特旅游资源,依托小流域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自驾车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
2、在条件具备的小流域地区,应当形成旅游带、旅游小镇、旅游村。
3、小流域中的中心景区应当注重带动和辐射作用,解决普遍存在的景区和乡村二元发展结构矛盾。
4、小流域的城乡体系规划应当遵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精神,充分重视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5、小流域旅游发展带明显的优点是投资小,见效快,发展均衡,开发强度低。但仍然不能忽视环境保护的压力,因为小流域的环境自净能力比较薄弱。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认定“放管服2022-03-18
- ·三大城市型休闲项目正成为景区重要竞争对手2022-03-10
- ·绿维文旅:乡村振兴八大问题及解决方案2022-03-09
- ·一图读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03-07
- ·疫情常态化不变 2022旅游需要六个点发力2022-03-03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03-03
- ·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 的若干政策2022-02-25
- ·一图读懂 | 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2022-02-25
- ·一图读懂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2022-02-24
-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方向——“八大任务”2022-02-14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