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桥梁设计准则第八章
2008-12-12
绿维创景
标签:
8 立体交叉――跨线桥和地道
8.1 一般规定
8.1.1 城市立交工程应按城市规划中的总体要求并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而设置。
8.1.2 在决定兴建立体交叉后,立交的平面布置,选用立交结构(上跨或下穿),应按以下各条综合分析:
(1)立体交叉宜按规划一次兴建,特殊情况下,其次要部分或近期不需要的部分可分期建设;
(2)要减少工程占用的土地及房屋拆迁;
(3)妥善处理街区间交通相互关系――解决好附近街区因建立交而带来的交通问题;
(4)注意立交结构的建筑造型,街景处理。桥下空间利用时要防止可能产生的对交通的干扰。注意对墩、台位置的特别要求;
(5)在决定立体交叉采用上跨或下穿结构时,要密切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地下水情况及地下工程设施等;
(6)对原有地上、地下管线的搬迁安排应妥善解决;
(7)要考虑设计中采用的施工工艺对周围建筑及现有交通的影响;
(8)要考虑规划中的新建筑对本立交工程的影响。
8.1.3 立体交叉的平面、纵、横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布置应与其相衔接道路的技术标准相适应,以满足立交区域道路行车需要;
(2)纵断面设计,应与其相衔接的道路技术标准相适应,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车辆类型及爬坡能力等因素,选用恰当的纵坡值。竖曲线最低点不宜设在地道(有顶盖段)内;
(3)横断面设计,应与其衔接的道路技术标准相适应。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可设置分隔带,以疏导交通;
(4)立体交叉区段的各种杆、柱、架空线网的布置,要注意保持该区段的整洁、开阔。跨线桥同第7.0.8条。地道引道的杆、柱以设置在分隔带上或路幅以外为宜。立交区段的杆、柱横向间距应与相连道路的杆、柱的横向间距大致相同;
(5)立交桥、地道的上、下层之间一般应设置人行扶梯,可根据立交区段交通组织的需要确定位置、数量、用途(供一般行人用抑供管理、养护人员用),形式和造型应纳入总体设计。
8.1.4 立体交叉的下穿交叉道路(地道或跨线桥下的道路),对其紧靠的墩、台、墙所需要的安全带宽度(机动车道路缘带外侧至墩、台、墙表面的宽度)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下穿道路紧靠柱式墩或薄壁的墩、台、墙时应设防护栏,保护柱、墩、台、墙。防护栏应独立支承,面向机动车道,其表面距路缘带外侧至少0.60m,距柱、墩、台、墙表面至少0.60m。
①当下穿道路为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时,其安全带宽度大于7m时可不设防护栏。
②当下穿道路为支路时,机动车所需的安全带宽度不小于0.50m,可不设防护栏。
(2)当下穿交叉道路紧靠实体墩、台、墙时(如大体积圬工体):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机动车所需的安全带宽度不小于0.60m;支路不小于0.40m。
(3)下穿交叉道路的非机动车道路缘带外侧,距柱、墩、台、墙表面不小于0.25m。
(4)若下穿交叉道路路缘带外侧与柱、墩、台、墙之间设有0.50~0.75m宽的安全道,而大于所需的安全带时,则可不再设安全带。
8.2 跨线桥
8.2.1 跨线桥下,严禁存在生产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等危险品的工厂、车间,或存放此类物品的仓库;若附近有上述危险品设施时,应在平面上与桥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距离较近时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8.2.2 当跨线桥跨越行驶蒸汽机车的铁路线时,跨线桥上部构造底部应设置防烟板。防烟板位于铁路上方,其中线应与铁路中心线相对应,长度(即铁路线路宽度方向)在每一股道上方不小于4m。
防烟板两端伸出桥宽以外。
8.2.3 跨线桥跨度小于30m而桥宽较大时,桥墩可以采用柱式,柱数宜少,以利视觉通透,不产生零乱感觉。
8.3 地道
8.3.1 城市立体交叉中,下穿线的道路净空全部或大部低于附近地面,其下穿线穿越的构筑物,洞口至洞口的净长小于50m或小于10倍净高,称为地道。
8.3.2 地道照明要求,应高于衔接道路的照明要求。地道不要求机械通风。
8.3.3 作用于地道的铁路荷载按现行的《铁路工程技术规范》选用。
作于用地道的汽车、挂车、非机动车和人群荷载按本准则有关条文规定选用。
8.3.4 地道施工采用顶推工艺时,宜布置成正交,必须斜交时,斜交角不应大于45°(正交为0°)。
8.3.5 下穿铁路的地道长度,应满足铁路本身宽度及管线、沟槽、信号标志等附属设施和铁路员工工作需要而行走的总宽度。
8.3.6 铁路轨顶至地道箱体顶面的距离,应同时考虑沿铁路的管线、沟槽等铁路设施的布置要求。
8.3.7 地道中设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时,为降低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引道坡度和(或)长度,在满足各自净空的条件下(按第4.4.1条),可将其布置在不同的高程。
8.3.8 地道净空应与桥梁净空保持一致,具体要求见本准则第4.4.1条。当非机动车道净宽小于3.0m(不具备通行消防、救护等车辆能力时),而净高达到3.50m要求有困难时,可适当降低,但不得小于2.50m。
较长的地道,每一行驶机动车的车行道孔中,若无人行道,应在一侧路缘石与墙面之间,设置0.5~0.75m宽的安全道(或执勤道)。若机动车的车行道孔较宽时,另一侧还应再设置0.5~0.75m宽的安全道(或执勤道)。
8.3.9 地道与其引道的路面结构应高于两端道路标准。路面面层须用粗糙沥青混凝土铺装。受地下水影响地段,应采用水泥混凝土垫层。寒冷地区还须考虑冻胀影响。
8.3.10 地道箱体顶面,应设置防水层,并应有排水横坡。地道壁亦需满足防渗要求。
箱段较长时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其缝应满足防水要求。
8.3.11 设计若采用顶推工艺,则应一并考虑有关箱体预制、起顶的工作坑位、顶推工艺的配套要求等。若地道下穿铁路,还须会同铁路部门研究施工时铁路加固方法,以期设计符合施工工艺要求。
8.3.12 地道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雨水设计的重现期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2)下穿地道应避免地面水流入,可将引道与地面相连处高程略高于地面0.2~0.5m左右(作成小驼峰),并加强引道路面排水。若引道较长时,可在引道与地道接头处做一横截泄水沟(上置多孔盖板)。
(3)地道内路面边沟雨水口间应有不小于0.3~0.5%的排水纵坡。若在较短地道内不设置雨水口,则地道纵坡不小于0.5%。
引道与地道内车道路面,设不小于2%的横坡,以利排水。
地道引道段选用径流系数应考虑坡陡径流增加的因素,其雨水口的设置与选型必须适应汇水快而急的特点。
(4)下穿地道凡不能自流排水时,均需设置泵站:排雨水的泵站应保证地道内不积水;
(5)以降底地下水为目的的盲沟排水和兼排雨水的管道和泵站,必须保证排盲沟地下水的设计要求。
8.3.13 各类管线、电缆敷设在地道内,应便于维修、养护。以敷设在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为宜。
禁止高压电缆(大于10KV)、煤气管及其它可燃性和有毒物料输送管在道路地道内通过。若安排在地道外另行敷设的专用管道内,而专用管道与地道贴近,则其沉降缝、伸缩缝应与地道的沉降缝、伸缩缝错开。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拟入选名单2024-03-05
- ·《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等保护提升项目建设指南》“六不”要求2024-03-05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1月11日发2024-01-12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2024-01-11
- ·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名城的杭州方案(8大措施)2023-10-30
-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六大经验2023-10-30
- ·关注!2024年文旅创建申报项目汇总2023-10-17
- ·重点关注!2024年12个乡村振兴创建申报项目2023-10-16
- ·一文了解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政策、名单与创建流程……2023-09-26
- ·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开始(含评价细则详解)2023-07-25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