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委员:传统戏剧应与时俱进 不能光靠"非遗"保护
在莫言老家高密,有一种地方戏曲叫“茂腔”,上世纪中叶在潍坊一带影响很大,火到需要下午去占座才能看到晚上的演出。
但如今,让莫言忧伤的是,虽然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却再难重现当年的辉煌。
小时候看戏的场景还能回来吗?地方戏能否挽回衰落?创新是一条对的路吗?4日正在北京参加两会小组讨论的全国政协委员莫言,说到这里有些无奈。
“当年县里剧团到村里演出时,观众非常踊跃,晚上演出下午就要去占座。但现在已无法再现当年的辉煌。”说起“茂腔”的衰落,这位刚过花甲之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出忧伤的语气。
“茂腔”俗称“拴老婆橛子戏”,是在汉族民间说唱形式“肘鼓子”(姑娘腔)的基础上,吸收花鼓秧歌的剧目及表演程式,逐步形成为声腔系统,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气息浓郁,被誉为“胶东之花”,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
据山东省高密市委宣传部长万丽介绍,当地政府每年拨出30多万元,用于挖掘整理传统剧目,还出资百万元创立了茂腔少年班,培育后备人才。
“有人看,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地方政府花了很多钱,只是把剧团保留住,把剧种保留住,却没有观众,意义何在?”莫言无奈地说,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都面临类似的矛盾。
莫言对于家乡戏“茂腔”的困惑只是中国地方戏现状的一个缩影。如今,被评为“非遗”的剧种越来越多,截至去年底,共有162项传统戏剧被纳入国家级“非遗”保护伞下,然而还在演出的剧种却在逐年下降。来自文化部的数据,上世纪末,我国曾有394个剧种在演出,到2004年只剩260个剧种。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瓦解,进入城镇的青年群体相继转向了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体,使得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不断萎缩,生存空间遭到了严重挤压。”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说。
事实上,莫言也明白,地方戏的衰落是全国普遍的现象,或许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减弱”。
“传统艺术应该与时俱进,与当下社会相结合,千方百计创新,来吸引观众。但是怎么创新,什么尺度,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矛盾。”莫言说。
“缺少反映时代特点的新剧目。”莫言认为,这是地方戏存在的显而易见的问题。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多家航企发布北京进出港航班国内客票退改政策2021-01-07
- ·重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8大任务 24大要点2020-12-21
- ·“2019年中国新型城镇化论坛”举办2019-01-21
- ·董长瑞:激发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2019-01-10
- ·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2018-12-28
- ·省文化和旅游厅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2018-12-14
- ·乡村振兴 规划先行—《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12-13
- ·河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5年)出炉2018-12-12
- ·人大代表进乡村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2018-12-11
- ·国家颁布的2项“旅游政策”,一项国人欢喜,一项韩国人“难受”2018-12-11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