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城市规划建设方向与途径

2013-10-11 云南网 标签:城市规划

      

近日,推进昆明城市建设,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昆明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进行现场调研,主要是进一步了解昆明城市的历史文化,研究提升昆明城市品质的思路和举措。秦光荣在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上讲到,未来,必须挖掘历史文脉,突出文化优势,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

  一、透过历史和文化的视角,深刻反思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城市求新求变的合理方向和正确途径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一个有文化的城市才能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把握这座城市的生命,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留下深刻的记忆。我们可以透过城市的建造和人类的活动来回顾昆明的发展轨迹。昆明有2400年的建城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历史文化。在昆明的发展中,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人物是不能忽视的:一是公元前280年,楚国大将庄率众入滇,抵滇池地区“修池立国”,将古代中国南方的楚文化带入滇池地区,滇池地区从此开始与华夏文明的主要支系融合,并共同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二是元朝赛典赤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期间,于公元1276年把省会从大理迁到昆明,在滇池盆地疏浚河流,设坝闸以节水分洪,现昆明上游最重要的松华坝水库之坝,就是始于赛典赤;还在滇池下游清除出水口的淤泥,整治河道险阻,使滇池水可顺畅流入金沙江,避免城市被淹,同时“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从而使滇池周边地区呈现一片富饶景象。三是公元1381年,即明洪武14年,沐英、傅友德率30万大军征平云南后,在昆明建置城池。当时云南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沐英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建筑大家汪湛海先生,主持昆明城的规划建设。汪先生到昆明后,“审山龙,查地脉,别阴阳,定子午,就高下而奠基础,取形胜而立范围,经八年之惨淡经营,功始告成”。汪先生利用长虫山与滇池之间的丘陵岗地和平原,把老昆明城建成一个灵动的乌龟形状,堪称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精品杰作。四是近代抗战期间,昆明在全国乃至世界成为焦点,全国各地涌入的国民政府要员、大学教授、银行家、商人以及各路军人,跟随南迁的老百姓以及援华的美国军事人员在这里汇聚,特别是一批文人学者聚居昆明,一时间,文化交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铸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篇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现代新昆明建设战略构想以来,昆明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一湖四环”、“一湖四片”、“一主四辅”的空间格局。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夯实,轨道交通、绕城高速内环和外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实现转场运营。三是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称号,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回顾过去,昆明城市规划建设取得许多成就,但是昆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要善于反思,正确认识昆明城市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找准合理方向和正确途径。这里,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就昆明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谈几点看法。

  第一,作为城市发展内核的历史文脉被割裂。文脉是城市的根、城市的魂,是城市软实力或潜在竞争力的核心,是一座城市深层价值的源泉。走进一座历史名城,即使是一些残垣断壁,也镌刻着一个城市发展的记忆,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我们看过古都西安的大雁塔,也曾在北京城的古城墙下漫步,这些都会引起我们对历史的回顾,勾起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一些事件的回忆。但是,反思昆明的过去,我们在以往的规划建设中,对原有形成的城市特色、历史文脉保护不够,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基本上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许多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被拆除。这对昆明历史文化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拆除城墙、填平护城河;80年代拆除武成路、金碧路原有建筑,使古城的历史风貌荡然无存。曾经十分有名的“云津夜市”、“螺峰叠翠”、“灞桥烟柳”等古老的昆明人文景观不复呈现,只留在文字记载和老昆明人的记忆之中。总之,由于许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基本被无情摧毁,许多古迹特别是名人故居要么部分倒塌、要么全被拆除,造成了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第二,城市原有的大山大水空间格局被破坏。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理念,昆明古城的规划设计就体现了这样一种文化理念。昆明古城的规划设计,是一种大山大水的空间布局格局。我们先来看昆明的山。中国传统文化把山脉称为龙,认为来龙远大,越是雄浑、越是壮丽,再伴有大江河、大湖泊、大平原或大坝子,这些地方就是人居环境上好的宝地。昆明的老城设计符合这个要求,城外有长虫山、金马山、碧鸡山等大山。特别是北边的长虫山,是昆明的主山,是从中国人称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起脉,行徊曲折,伸缩起伏,从东北方向蜿蜒而来,气势雄浑。老昆明城的规划以长虫山为靠,城东以金马山为屏,城西以碧鸡山为护,城南以滇池水域为堂,形成“大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另外,长虫山向南逐级而下,依次为圆通山、螺峰山、五华山,与翠湖一起,在城内形成了“小三山一水”的格局。我们再来看昆明的水。昆明的南面有滇池,过去形容滇池为水满盈野、荻苇蔽天,绿杨铺岸、江空月明,这与北、东、西三面群山形成绝妙对景,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佳境。昆明城以滇池作为城市开阔的明堂,从而让日照更充分,让城市的空气更清新,此外,城边有护城河、盘龙江等大小河流,城内有纵横的大小河塘,可谓家家流水、户户垂杨;建筑之间隔水或隔空望绿,相互通透。总体上看,这是一种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大山大水的空间结构,是一座风光旖旎的山水城市。可惜的是,昆明在过去的城市规划建设中,缺乏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尊重,任意破坏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随意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城市中心区与各片区由放射组团的田园形式逐渐转化为“中心摊大饼”的形态,破坏了优美的山水风貌。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后期,围湖造田,破山毁林,埋河建路,对城市原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很难见到城市里面河塘流水、满目翠绿的景象了。再比如,西山脚下一些建筑使得本来自然山水交相辉映的生态画卷大煞风景;翠湖及周边的五华山、圆通山、螺峰山“小三山一水”传统空间环境被破坏。

  第三,城市的人文之湖滇池受到严重污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一座城市的灵气,在昆明人的眼里,形成于7000多万年前的滇池不仅仅是一个湖泊、一道自然风景,而是昆明的母亲湖、人文之湖,它承载着滇池流域人类发展厚重的历史文化,被世人称为高原明珠,是昆明最独特的名片之一。长期以来,滇池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到较好的保护,历史上多次泄水得田、围海造田,致使水乡泽国不复存在。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由于大修水利,数万人用西山上的石头筑起高高的防波堤,从滇池身上强行剥离了几十平方公里的水面,导致湖面和水体迅速变小。同时,多年来的乱砍滥伐致使森林大面积遭到破坏,导致水系干涸,降低了环境的承载力;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给滇池流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水质下降。一个被污染的滇池不仅减弱了昆明的生态文化力,也给城市的形象和其他各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

  第四,城市的街区和建筑风格没有特色缺乏个性。如果说空间形态是城市骨架的话,城市的街区和建筑就是城市的血肉,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昆明古城建筑特色鲜明,极具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从目前一些仅存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景观看,比如东西寺塔等古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历史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即便是后来复制的金马碧鸡坊,也成为这座城市精神的标志和符号。就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建的许多建筑,也是风格迥异、十分独特;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昆明城里还保存着整条街的中式古典建筑以及完整的法式建筑、俄式建筑、越式建筑等等。但是,目前的昆明正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特色危机、个性危机,“千城一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城市建设中,古老的有传统特色的标志性的建筑被毁灭,一些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被单调的新建筑群所淹没。同时,新规划建筑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缺乏文化意识、缺乏民族特色、缺乏人文特色、缺乏美学观念,建筑物千篇一律,满目“水泥森林”,几乎看不到具有特色风貌的建筑和街区,也看不到让人记忆深刻的城市地标性建筑,而且城中村多而乱,许多“老昆明”感到自己的城市愈来愈陌生、别的城市却愈来愈熟悉。

  第五,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反映的是服务功能和水平,最终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反思昆明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容量缺乏科学、超前的意识,服务功能缺乏国际视野,导致昆明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不足以支撑城市快速、大规模的发展,给市民工作、生活、出行带来不方便,也给境外旅游者带来不方便。比如:道路、给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缺乏统筹,造成反复开挖建设,城内一些道路维护不到位等等问题,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城市综合交通建设对汽车的发展预测不足,城市道路长度、密度增量与城市发展不相匹配,忽视了公交专用道的建设和非机动车、步行交通系统的提升,恶化了城市交通环境;一些新区建设中,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长期跟不上,一些公共设施项目被随意调整和挤占等等。另外,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但排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使得城市污水不能完全地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这是造成滇池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第六,城市的管理缺乏文化视野和战略眼光。一个管理有序、工作方便、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特质与文化元素。近年来,昆明在城市的管理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从昆明的发展现状来看,城市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突出表现为:在管理观念上重建设轻管理,在管理内容上重表象轻内涵,在管理途径上重人治轻法治,在管理手段上重经验轻科学,在管理效应上重近期轻长远。具体表现为:交通秩序混乱,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脏乱差,城市绿地严重不足,城市缺乏绿化、静化、亮化、美化的美感,人性化服务也不够,市民难以感受到城市的人文关怀等等,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主要是城市管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缺乏应有的文化视野。

  二、牢固树立文化城市的战略思维和品牌意识,着力把昆明打造成个性之城、特色之城,加快推进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

  每座城市都会有不同的景观、形象、空间以及气质、灵魂,从而使城市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才会有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一个城市的历史积淀越深厚,个性才会越强;一个城市文化与其他城市文化的差异越大,特色才会越鲜明。因此,昆明要培育个性和特色,其根本就是要牢固树立以文立市的理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突出原创性和差异性,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围绕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春城”、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知名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世界知名的西南开放城市四个品牌,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旅游城市建设。

  (一)发挥昆明气候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春城”品牌。全世界城市多达数万个,但被称为“春城”的城市只有4个。“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各族人民认同的元素,它象征着希望和梦想。昆明的“春城”品牌是其他城市不可复制的,是昆明最核心、最富有特色和最具有竞争力的元素,是昆明最具垄断性的资源,要把“春城”打造成昆明内涵最深、外延最广、知名度最高的文化品牌。因此,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一是要突显“春天”的宜人,展现避暑避寒之地的元素。要注重整体的规划设计,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空气质量、基础设施、休闲设施、市民休闲力、休闲感受度等要素,融入城市景区度假公寓、功能服务等方面,着力塑造“最佳休闲宜居城市”形象,打造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二是要突显“春天”的色彩,展现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的元素。要注重城市建筑的色调设计,使之与春天的色彩相协调,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统一;要注重道路绿化,选好植物种类,突出不同特点,不能搞千路一面;要注重庭院的绿化,让院落成为城中错落有致的小森林;要注重规划城市森林,开展生态林和景观林建设;要注重利用城市周边森林资源,塑造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的绿色城市。三是要突显“春天”的气息,展现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元素。注重整体与局部的结合,在凸显春天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大背景下,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将历史神韵、现代动感、都市活力完美结合起来,向世人展现出昆明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美丽画卷。四是要突显“春天”的意境,展现包容万物、百花齐放的元素。“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昆明是一个移民城市,具有“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城市规划建设一定要体现强烈的开放性、包容性、开拓性和创新性,展现昆明人的开放胸怀、开放思维,通过进一步传承历史文化,吸纳世界优秀文化,展现各类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的特征,让世人感受多元文化交织的神韵和多宗教、多民族和谐相处的魅力。

  (二)发挥昆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在昆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昆明珍藏了许多历史记忆,出现过郑和、杨慎等许多重要历史名人,发生过兴办陆军讲武堂、重九起义、护国首义、飞虎队、西南联大、“一二・一”运动等历史大事,留下了东西寺塔、太和宫的金殿、真庆观的古建筑群、云南陆军讲武堂、抗战胜利纪念堂等历史遗迹。长期以来,昆明还是一个多民族长期和睦相处的地方,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多元民族文化。因此,从昆明的文化土壤看,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都为塑造城市特色和个性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基础。要精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维系历史文脉,挖掘历史文化,弘扬特色文化,让深埋于地下的文物遗迹“浮上来”,让记载于史籍文献的文化“走出来”,让湮没于历史尘埃的文化遗存“活起来”,进一步培育城市文化气质。一是要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制定研究、保护、利用相结合的规划,延续历史文脉。对昆明现存古遗址、古建筑、古街区、古籍及重要史迹等文物的数量、分布、文物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等作进一步的调查摸底;对民间工艺、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民间节庆等非物质文化资源,要进行分类整理。二是要加强保护与利用的结合,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采取积极的态度、稳妥的办法,使文物在有效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中有效保护,使文化遗产融入人类现代生活,发挥更大作用。三是要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学术研究。深入开展对昆明历史、昆明城市发展的学术研究,推出一批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决策参考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精品成果,不断丰富昆明历史文化资源内容。四是打造历史旅游资源品牌。深入挖掘古滇文化、抗战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等,推出一批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昆明历史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发挥滇池湖泊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品牌。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山水作为大自然的杰作,往往成为文化的载体和文明的寄托,体现了一种人文之美。对一座城市来说,水是城市重要的景观标志和功能纽带,是一座城市的灵气,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具有较大的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赋予了昆明无可比拟的优越环境、舒适气候和高原湖光山色。要高起点、高品位、前瞻性地做好环滇池湖滨生态建设规划,使滇池成为城市的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要在规划建设上充分发挥滇池“高原明珠”山水资源优势,凸显湖滨生态城市魅力。要坚持“一湖四片”、“一湖四环”的建设思路,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要实现对沿滇池区域的高品质开发和最严格保护,科学规划湖滨旅游观光路线和休闲生活区域,建设湖滨亲水空间,要着力打造“山水相映,城湖交融”的城市空间特色形态,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四)发挥沿边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西南开放城市品牌。昆明处于亚洲的地理中心和5小时航空圈中心,处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三圈”交汇点,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门户。昆明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内陆边疆城市,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是内地和西南地区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东南亚文化、南亚文化在这里交融。到近代,随着滇越铁路通车,昆明成为了一个开放城市,逐渐形成了“汇东方与西方、融传统与现代”的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为昆明建设国际化开放城市奠定了文化基础。要进一步加快昆明开放步伐,加快推进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国际金融、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务服务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标识体系和外语建设环境,更好地集聚国内外资源要素、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同时,要借鉴国际知名城市建设经验,注重融合东南亚、南亚文化元素,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一个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尚色彩,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

  三、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规划建设,把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凸显昆明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向世人展现昆明的良好形象

  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来指导规划工作,就是要把文化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增加昆明城市文化的浓度,培育鲜明的文化形象。为此,昆明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加快完成昆明城市规划修编工作。规划是龙头,是先导,城市建设必须先抓规划。一是要按照“一湖四环、一湖四城(片)”的现代新昆明战略构想来修编城市规划,尽快完善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今年年底前,要力争实现全市域总体规划全覆盖,县市区中心区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环滇主城四片完成城市形象设计全覆盖,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做到村村有规划。二是要强调规划的控制红线。突出以人为本,合理布局城市主干道、城市立交、平面交叉路口、停车场等设施,让市民感受生活的舒适。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合理划定生态红线区域,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三是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城市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依法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干预,更不能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四是要注重地下空间规划,立足长远发展,做好地下建筑、地下交通、地下管线、地下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规划,加快地下空间规划的补课。

  (二)加快建立完善城市交通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配套。要加强系统规划,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一是要推进环滇池交通体系建设,规划形成环滇的轨道、环滇的高速快线、环滇的自行车道和旅游步道,并合理规划航运码头,适度开发水上交通。2014年底前,除环滇轨道外,力争初步完成环滇池的立体交通体系。二是要强化“一湖四片”的交通网络联接和“一主四辅”的交通体系。交通规划要环射连接,环片相交,并依托公路国高网、入滇出滇的铁路网、门户机场的航空网,形成主次分明、主辅完善、配套齐全、形式多样的立体交通体系,覆盖昆明全域。三是要注重考虑路网建设的密度。可以借鉴香港、上海的路网设计经验,适当提高城区道路密集度,多修支路,合理规划快速干道与普通道路出入口衔接点,使车流得到很好的分流,最大限度避免拥堵现象。四是规划建设水、电、气、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必须与现代新昆明的建设和未来发展形成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保障支撑体系,环滇池的水、电、气、通讯网要在明年底前实现闭合。

  (三)充分展现昆明山水之美。要保护昆明的大山大水城市布局结构,充分展示昆明的山水城市之美。一是要保护好“大三山一水”格局。保护好长虫山、金马山、碧鸡山等昆明主要山体,保护山体轮廓的完整性,维护山体生态的安全性。要继续推进滇池综合治理“六大工程”,加快构建环湖生态体系。二是要保护和恢复“小三山一水”格局。昆明城内的五华山、圆通山、螺峰山以及翠湖周边的良好生态、自然环境一直是整个昆明城市的绿肺,被称为昆明的“小三山一水”。要科学规划,严格管制,恢复翠湖周边的自然山水绿廊,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名人故居,保护好翠湖周边怡人的城市空间,加快形成昆明现代文化、现代商业最有品质、最具代表昆明文化特色的人文聚集区。三是加大对滇池入湖河道整治和景观美化。用好管好牛栏江―滇池补水资源,有效增加滇池水资源总量和提高水环境容量;加快完成35条入滇池河道的全面截污、全面清淤、全面绿化、全面治理,加快展现高原湖滨城市的壮丽风光。同时,要充分利用牛栏江―滇池等上游河道水源,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水处理,形成穿城而过的水景公园、观光廊道,重塑高原生态水城风貌。四是加强对城市的绿化。要加快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市区与郊区融为一体的园林绿地系统。城市面山山体植被以封山育林为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对“五采区”(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砖瓦窑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完成滇池流域山体保护,实现面山绿化全覆盖。规划建设好一批城市森林和公园,城市庭院要见绿透绿,所有公园都要对外开放。此外,加强对松华坝、清水海、云龙等水源地保护,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

  (四)做精做美昆明城市新六大片区。昆明城市新片区的开发一定要注重品质和质量,坚持大手笔、高起点规划,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东城呈贡片区,要加紧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增强功能服务,形成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昆明新片区。南城晋城片区,要按照组团式发展的新型城区的规划要求进行打造,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步伐。西城海口片区,在改造提升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海西黄金海岸线。草海片区,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生态休闲功能,着力打造融时尚、文化、生态为一体的现代新昆明“城市客厅”。空港片区,要严格控制好规划“红线”,依托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以临空经济发展为核心,着力构筑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新昆明临空产业新区。巫家坝片区,要着力打造以配套设施齐全、交通组织流畅、建筑风格统一、景观特色显著、区域品质高端的南部城市副中心。同时,要将巫家坝片区延展至环湖三个半岛,突出专业会展、文化体验和生态旅游三大功能主题,加快新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打造环滇旅游发展带和都市休闲目的地。

  (五)保护和修复城市人文历史古迹。总体要求就是对于昆明区域的古城古街、古树古宅、古塔古庙、古雕古碑、名家名典等文物古迹,进行保护修复,延续昆明的文脉。一是要恢复重建一批具有历史文化的古寺庙。重点要恢复建设长虫山的铁峰庵等历史文化古迹,恢复建设碧鸡山沿山的历史文化建筑和碧鸡寺,恢复重建金马山的金马寺等一批古文化建筑。二是要对一些重要历史遗迹进行修复,认真修缮翠湖片区文化走廊和城内其他名人故居、历史文物以及文化遗迹、标志建筑,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三是要依托昆明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建设好二战、护国、民主运动等近现代史上的一批文化资源项目。四是恢复一批特色街区,充分继承城市发展的文化脉络,留住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

  (六)塑造城市建筑特色风格。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有形的语言、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承载着民族、地域和时代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要精心设计和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设立有昆明历史特色的雕塑作品,体现云南多民族文化的优秀特征,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显著特性,体现高原生态城市的特点。二是要精心规划设计街区,新建的每个街道、每个组团、每个区片、每幢建筑都要在造型、风格上都能体现个性化的城市景观。三是建筑要与山水格局相和谐,建筑布局应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态自然,与山水格局相融合。四是对建筑要进行限高。昆明是山水城市,一定要考虑山水城的空间比例,做到高楼相对集中,同时要根据昆明的地质地貌对建筑进行适当限高,禁止盲目攀高。另外,还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科学确定并严格控制好容积率。

  (七)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昆明产业布局,特别是滇池流域内四城(片)整个区域要以适应居住、适应生活、适应创业为目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附加值,以及产能过剩的项目。二是要积极发展轻工业,发展与最终消费市场相衔接的日用轻工产品,推进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三是要大力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重点要发展现代物流、商业贸易、金融业、会议展览及旅游业,加快促使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通过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方便群众,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八)坚持以先进的理念管理好城市。城市不能“重建轻管”,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是城市重要的竞争力,也是构建国际春城的重要要素。要构筑“制度化”的“刚性”管理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系统,加快建立从城市规划、建设施工、城市各功能运作体系的设计、运行、管理的一整套完整的体系。要结合昆明实际,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全面规划建设城市的数字化智能网络、平台,2014年底力争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初步建成智慧城市,做到城市管理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反应。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按照条块结合、统筹协调、合理分工、重心下移、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城市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最基层,下放到街道、办事处,使之成为管理责任主体,使各个片区和街道守土有责。

  推进昆明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汇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在城市建设中,要树牢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知晓昆明的规划,参与昆明的建设,使昆明城市建设的过程,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成为集中民智、集思广益的过程,共同把昆明城市建设好。

  同志们,公元14世纪,我们的祖先在规划昆明城时,赋予了城市龟蛇相融的形态,并埋下了刻有“五百年后云南胜江南”的石碑,就是希望后代子孙能够在他们亲手打造的美丽家园上努力奋斗、能够把他们托付的美丽家园不断发扬光大。今天,作为昆明城市的建设者,我们相信,昆明市的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能够担当历史的重任,一定能以更大的气魄、更高的水平、更有力的举措,把昆明建设成为个性鲜明、底蕴深厚、品质卓越、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成为最有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的宜居宜业的新都市,成为现代化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本文关键字:城市规划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