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与转型相适应的土地政策
土地资源是发展之本、民生之基,与城市的战略发展密切相关。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必须充分重视土地要素的重要作用。
节约集约用地是新型城市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土地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节约集约用地是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工作和关键抓手,也是研究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性课题。
分析广州市土地资源情况,有4个特点:人口多、可用土地少;已使用土地多、可新增空间少;丘陵山地多、平地资源少;农村土地多、城市土地少。
近年来,广州市土地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进步显著,违法用地得到严格查处,土地批后实施和供后开发利用的总体情况良好。
但是,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的土地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节约集约用地尚未形成全社会共识,拼土地换发展的传统城市化方式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二是农村建设用地管理“乏力”,农村土地粗放无序利用问题突出;三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市场化配置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土地储备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运用土地手段调控经济、引导转型能力较弱;五是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政策还有待完善。
从近年来国家不断强化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来看,“耕地保护更加严、新增土地更加难、违法用地处理更加重”是今后土地管理的走向。实施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应实行“多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机制
一是建立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广州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实施意见》,成立广州市土地管理委员会,把土地管理的重大决策权统筹到城市战略层面来研究、部署,建立覆盖土地管理全过程的共同责任制。明确各区是辖区土地利用管理的责任主体。进一步强化土地规划的共同管控和用地指标的统筹分配,强化用地报批的协同推进和耕地资源的共同保护;实行“市区联动、多个池子蓄水”的土地储备工作机制;实行“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供应机制。
二是创新城乡土地统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有形市场,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有序流转;加强集体建设用地供后监管,加大对农村闲置土地的查处力度;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激励空闲宅基地二次利用的政策措施;建立与耕地保护相挂钩的农村经济发展用地供应机制,形成耕地保护的内生动力;赋予广州部分省级土地审批权限,合理增加广州的建设规模,简化广州用地报批程序。
三是实施精细化、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逐步缩小划拨用地和协议出让用地的范围,更加严格地执行产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尽可能减少产业用地的竞买准入条件;参照新加坡的标准,修订和完善产业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准入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强化投资率、产出率、税收贡献率、科技率、环保率等指标的综合评价,加强产业用地供应前的评估工作,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在用地预审阶段对产业项目进行评估,全面衡量项目供地的可行性;制定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吸引高端、现代产业项目“落地”;严格执行产业进园的供地政策,新进产业项目用地必须进入园区安排;加强产业用地供应过程管理。试行产业用地短期出让、期满评估制度,期满后产出率等指标达到土地出让合同要求的予以续期,未达到要求的,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适当利用山坡地用于生态旅游、高端酒店和住宅建设,合理分流对平地资源的利用需求。
引导项目单位优先在“三旧”用地中选址
四是大力推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在存量中找增量。主要包括:开展全市低效用地普查工作,对产业园区实行节约集约用地更新评价,全面摸清、摸准低效用地的家底情况。总结和完善“三旧”改造的土地政策,进一步提高“三旧”改造的质量和效率。旧城改造要更多地强调民生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建立建设项目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的约束机制,在项目选址阶段,引导项目单位优先在“三旧”用地中选址。探索采取增加土地保有环节税费(或土地出让金)等方式,约束低效用地尽快转型升级。
五是创新土地储备机制,提高土地储备质量和规模。加快解决当前土地储备融资难、安置难、基层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编制我市土地储备规划,制定年度土地储备计划;按照“多个池子蓄水”的要求,明确市区两级工作任务和收益分成办法,发挥区级在土地房屋征收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市、区两级的积极性;在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的基础上,以政府存量土地房屋为资本,筹建市地产投资公司,封闭运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科学制定储备项目开发方案,统筹安排土地储备和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提前安排拆迁安置房建设,做到“先安置后拆迁”。
六是坚持管控和补充相结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农村和农民保护耕地实行利益激励;加大对大面积耕地和生态用地的保护力度;按照“边开发边补充”的原则,加大土地整治和耕地补充开发的力度。
七是加强基础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精细化。加快提升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建立以“一张图”为基础的,“地―楼―房”一体的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强化覆盖“批、供、用、补、查”,“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全过程监管,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精细化。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多家航企发布北京进出港航班国内客票退改政策2021-01-07
- ·重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8大任务 24大要点2020-12-21
- ·“2019年中国新型城镇化论坛”举办2019-01-21
- ·董长瑞:激发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2019-01-10
- ·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2018-12-28
- ·省文化和旅游厅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2018-12-14
- ·乡村振兴 规划先行—《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12-13
- ·河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5年)出炉2018-12-12
- ·人大代表进乡村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2018-12-11
- ·国家颁布的2项“旅游政策”,一项国人欢喜,一项韩国人“难受”2018-12-11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