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走协调、集聚、绿色、人文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编者按:郭文炯现为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城镇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多年来,郭文炯教授对山西省域城市化和城镇体系发展进程、发展战略及城镇规划等方面有深刻独到的研究,先后以资源型区域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城镇体系发展、区域发展与规划等为研究重点,完成了山西省城镇体系发展研究、晋西贫困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山西中部城镇群区际比较研究、破解山西省城镇化障碍的对策研究等项目,参与编写出版了《山西省城镇体系发展研究》、《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研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山西省浮山县案例与理论研究》等论著。联合与独立承担了山西省“十二五”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总体方案城乡统筹发展专项方案编制、山西省小城镇发展规划等全省性重大战略规划工作。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煤炭资源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布局协调发展研究。
近日,本刊就我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等问题向郭文炯教授进行了专访。
问:郭教授是全国著名的城镇化建设研究专家,您如何看待我省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情况?我省城镇化建设具有哪些特征?
郭文炯: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省区,近年来走出了以资源型产业推动为主的资源开发速生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到2012年,全省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这个速度是比较快的。在快速推进同时,也显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大体可以概括为“六大六小”:
一是城镇化率增幅大,质量提升步子小。从2000年以来,我省城镇化进入了1个百分点以上的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2012年增幅均超过1.5个百分点。但是,城镇化质量未实现同步提升,“人口半城镇化”现象普遍,全省城镇人口中约有570万农业户籍人口,占33%;城市设施水平仍较低,城市的承载能力提升不快。
二是山区城镇数量大,人口平均规模小。山西的城镇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大分散”就是城镇分布散,分布于丘陵山区的城镇合计占全省城镇数量的近一半。 “小集中”表现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太原、临汾、运城和上党盆地成为全省城镇与人口分布密集区,承载了约82%的城镇人口。与这种分布结构相对应,城镇平均规模小,特别是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大部分小城镇缺乏集聚效益。
三是资源型城镇比例大,辐射带动能力小。目前我国共有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其中山西省最多,有8个。城镇功能结构的这种突出的资源型色彩,严重制约着城镇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制约着中心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带动作用的发挥。
四是资源环境压力大,集约发展能力小。山西省城镇化的健康推进必将面对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重大约束,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可谓任重道远。
五是文化遗存数量大,传承发掘力度小。全省保存完整的古村镇约有500个,列入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镇)名录的有102处,其中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的30处,占全国总数的12%,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一方面保护不力,另一方面传承与发掘不够,厚实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遗存,并没有落实到城市建设中,城镇建设缺乏特色。
六是承东启西优势大,外部协作联系小。在山西“承东启西”的区位特点和交通条件共同作用下,城镇空间组织“内聚外联”的特征突出,处于门户区位的大同、阳泉、晋城、运城等城市及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外向性联系日趋加强。但是,目前对外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区域资源配置、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产业合理分布受到行政区划限制,区域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全方位的合作态势还未形成,承东启西的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问:也就是说,我省城镇化建设的成就明显,但也存在许多需要突破的瓶颈。按照您的研究,我省城镇化建设应当从哪个方向突破,或者说,怎样走出一条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建设道路?
郭文炯: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山西城镇化建设的方向与路径既要面向山西城镇化的特点、解决山西城镇化中的突出问题,更要符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观政策环境。
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关注城镇化进程中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让广大农村居民“出得来”、“留得下”、“有尊严”的人类生活住区,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动力是产业支撑,应当以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主体形态是以大城市为依托的城镇群,要遵循主体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并与其有机匹配,通过城镇群集聚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发展方式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
结合我国目前新型城镇化的一般内涵,山西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提质提速为核心,“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组群发展、产城互动、绿色转型、文化复兴为基本途径,城乡和谐、惠及百姓为根本目标,走出一条协调、集聚、绿色、人文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根据这一城镇化道路,推进山西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包括:第一,组群发展,构建城镇化空间新格局。要引导人口与经济活动向中部盆地汇集,促进一核一圈三群发展,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市和大县城、重点镇集中,形成集聚型的城镇化空间格局。第二,产城互动,打造经济转型的新平台。坚持产城互动,推进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整合“矿城关系”,推动矿区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推动开发区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城镇化提供强大动力,以城镇化发展引导人口和经济要素集聚,拉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构筑新型产业集聚与创新增长的空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引擎,促进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第三,绿色转型,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新途径。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绿色转型作为促进山西城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集约利用土地、水等资源,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四,文化复兴,彰显城乡建设特色与竞争力的新路径。把文化建设摆在更突出的地位,融入山西城镇化发展大局,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促进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彰显三晋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风韵。第五,改革攻坚,建立城镇化发展新机制。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必须进一步大胆探索,破除体制尤其是城乡二元体制的障碍。只有不断推进土地、户籍、财税、行政管理等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才能为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问:新型城镇化特别强调“四化”协调发展。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工业化与城镇发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郭文炯: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两大车轮”,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密切联系的两个侧面,工业化更多地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的变动,而城镇化更多地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中空间结构的变动,两者共同作用构成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工业化从生产、消费需求和结构转变方面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通过空间结构的转变,为非农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环境,创造市场需求,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具体来说,资源型经济转型对城镇空间组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新要求:第一,创造良好的转型环境需要构建高效、集约、可持续的空间格局,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需要重组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按照市场规律,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通过构建高效、集约、可持续的空间格局,来提高区域盈利能力,进而提高区域竞争力。第二,促进人力资本开发和科技创新需要依靠大城市的快速成长。只有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都市区,才能形成知识集约利用的外部性,形成了创新的源泉。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构建新型的空间载体。资源型转型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发展服务业、发展研发产业、发展非资源依赖型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都需要资源与要素重组,企业与产业的集聚,只有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地区才能提供这样的支持,发挥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支撑作用。
问:按照您以上的观点,我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当如何通过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调整来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郭文炯:山西省城镇化推进要适应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将城镇发展放在优先位置,调集更多的资源特别是公共资源用于城镇发展,优化城镇化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辐射全国性的重点城市和城市群,积极构建与区域发展阶段相适应高效、集约、开放、可持续的城镇体系组织结构。基本路径包括:
第一,调集更多的资源特别是公共资源用于城镇发展。必须纠正工业化偏向,将城镇发展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建立资源收益分配的新机制,将公共资源倾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增强城镇对产业、人口的吸引力。第二,把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摆在区域空间发展的核心位置,构建新型产业集聚与创新增长的空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引擎,成为牵引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新兴经济生长空间。第三,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县域空间结构,重点是以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为导向,加大县域城乡居民点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力度,着力打造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第四,充分利用转型综改平台,建立完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城镇群一体化发展机制、矿业城市和煤电集团对接融合机制、以煤补农的长效机制等机制体制,建立基于提高交易效率的规划、财税、产业、土地、公共设施供给等政策,建立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个景区取消原定跨年活动,多地紧急宣布……2020-12-28
- ·国内外湖泊旅游开发案例赏析2020-08-13
- ·“鄄城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项目”成功落地2019-01-11
-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 助推共享之旅立体经济新模式2019-01-11
- ·向时尚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青岛全域旅游添新地标2019-01-11
- ·培育5个“旅游+ ” 威县构建全域旅游产业体系2019-01-11
-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彰显首都魅力,聚焦文化旅游产品创新!2019-01-11
- ·文、商、旅融合发展开启广州旅游新局面2019-01-11
- ·黑龙江:文旅融合刻画“北国好风光”2019-01-11
- ·沙坪坝区: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升级版2019-01-11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