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文化带:打好文旅融合这张牌
城市之美,美在日新月异。我们精心节选了12个地标和街区,以此见证北京经济转型的经典瞬间,透过社情民意、风土人情、产业沉浮、资源调配、环境治理发现城市之美。我们梳理其中的关键历史片段、企业故事,反映时代的变化和进化,并探寻引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最终将大时代下一景一物的变迁、一人一事的沉浮发散、串联、聚合,描绘出北京70年来的发展图景。
今天的北京城内,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如同一张网,包裹着北京城的核心文化区。三个文化带从北京东部出发,沿途经过北部长城,最终在西山落脚。当运河上漕运的盛景不再,一座座遗址公园却陆续在运河沿线建成;当长城已不再需要抵御匈奴的入侵,古老的关隘正碰撞出文旅融合的火花;当皇家园林已不再是皇家的专属,远在西山古村落里的匠人们却在赋予非遗技艺新的意义。守望历史也展望未来,如今三个文化带上的文旅产业正透过古老的历史文化迸发出新的破局之路。
文脉串联
盘踞在北京城三个方位的文化带无不携带着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基因。
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的运河文化带古时既是连接北京城西北部皇家园林的纽带,更是连接南北方的动脉。在这条从北京流淌至杭州的河道上,来自江南的漕船来往不断、商贾云集,不仅滋养了沿途的一个个经济重镇,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
漕运曾是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分散各地、若隐若现的水道依然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曾经航运的繁华。但随着晚清以铁路运输为代表的近代交通兴起,运河对于北京经济的保障作用迅速下降,运河上漕船航行的盛景不再。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运河流经的地域形成了灌溉区,保障农业灌溉,通过在北运河的上游修建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密云水库等大型水库,消除了北运河水患。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地区运河的农业灌溉功能逐渐弱化,直至消失,运河开始拥有防洪排涝、城市景观、生态保护等新的功能。
与连接江南温柔富贵乡的运河文化带相比,位于北京北部的长城文化带似乎多了一份雄壮的气息。古有“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的奇迹,现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长城都扮演着抵御北方匈奴的重要角色,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
1953年,八达岭长城修复关城和部分城墙后,开辟游览区。经多次整修,可供游览地段达3741米。随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等景区也陆续开放。改革开放40年来,长城沿线的许多重要景区都一改往日买卖秩序混乱的局面,还通过引资、合资、集资等多种渠道,修建了缆车索道、长城博物馆、八达岭梦幻长城球幕影院等。
运河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构建了北京城的山水图卷,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则上演着皇家文化与民俗文化交融的图景,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文化,以大觉寺、卧佛寺等为代表的历史悠久的寺庙文化和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都在这里交织。
三个文化带上的历史遗存,犹如散落的珍珠分散在北京城各个角落,而三个文化带的提出就如同一个链条,让这些历史遗存不再是孤立的文化痕迹,而是串联成了新的文化脉络。
旅游行业资深专家王兴斌表示,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代表着中国文化脉络和历史走向,蕴含着我国东西南北经济文化发展历程。三个文化带的保护建设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形成了北京旅游的大架构、新品牌。
古调新弹
2015年底,北京市文物局在研究制定相关规划过程中首次提出西部西山文化带、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三个文化带的概念。
随后,作为国内首个周期覆盖至2020年之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发布,明确指出推进三个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整体保护利用,让三个文化带的发展在政策上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2014年,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终于迎来“高光时刻”,当年,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通惠河北京旧城段、通州段所含5处运河水工遗存等被列为世界遗产点段。
当古老的历史遗存正散发出新活力的同时,运河沿线也在上演着古今交互的产业新貌。环球影城在国内落地的首个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北京环球主题度假区在运河沿岸落地,并计划于2021年开园。
交通的便利也为运河文化带的发展按下加速键。计划9月开始空载试运行的地铁7号线东延线将设环球主题公园站,构筑环球主题公园与对外交通枢纽间的快速轨道。
毗邻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的台湖演艺小镇,不仅是北京市42个特色小镇之一,也是运河文化带上的重点规划区域。台湖演艺小镇中的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已经正式运营,台湖剧场、台湖露天剧场等配套设施都已陆续落成。
通州区台湖镇宣传委员徐敬福介绍称,“去年一年我们重点进行台湖演艺小镇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同时加快推进土地腾退、环境整治、老旧厂房改造利用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目前台湖演艺小镇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正在做进一步修改完善”。此外,台湖演艺小镇还举办了多场演艺活动。包括国家大剧院2018台湖音乐周和国际影偶艺术周等。
同时,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琉璃烧制技艺、妙峰山庙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长城文化带上的旅游产业也在围绕“长城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文旅业、文艺演出业、广告会展业、设计创意业四大主导产业。
蓝图已现
过去的几年间,三个文化带的确立为三条文脉的发展勾勒出了轮廓,而今年以来各项规划的出台则为文化带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为了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速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运河文化带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以文化遗产、河道水系、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提出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推动形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模式。
运河文化带上的古迹保护一直是这条文化带上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北京商报记者此前走访多个运河文化带上的遗迹后发现,很多文物古迹并没有被很好地留存,有些遗迹虽然被保留了下来,但是在后续的利用与开发上却不尽如人意。
如今,在加快推进运河文化带沿线产业发展的同时,文物保护修缮也在积极推进。据了解,张家湾城墙、晾鹰台等文物的修缮工作正在进行,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也已经在上半年完成了一期绿化工作。通州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李自强介绍说,接下来预计对潞河驿进行修缮,潞河驿是大运河华北地区仅存的水马驿,是古时由水路转为陆路的重要节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此外还计划建设瓮城博物馆,集中展现通州区的城墙文化。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今年7月调研运河文化带时的一席话也对运河文化带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蔡奇指出,整合运河水系、城市森林、文化遗产等资源,推动北运河早日通航,开发水上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学术研究,系统挖掘大运河历史文脉,因地制宜保护好非遗代表性项目,支持大运河题材的文艺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讲好运河文化故事。
正在描绘未来蓝图的不只是运河文化带,今年4月,《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也已经出炉,将长城文化带的发展定位确定为首都文化传承与生态安全屏障,为未来这一区域的工作推进与项目落地提供了明确思路。而《北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也正在制定中。
王兴斌表示,“文化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三个文化带需要通过物质或非物质手段,充分展示各文化带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三个文化带而言,所涉及的历史文物只是文化载体,将文化内涵做活,融入京津冀地区人民的生活中,才是三个文化带之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课题”。
北京商报记者 宗泳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运河三老”之一朱炳仁:
文化带也是经济带
出生在京杭大运河末端杭州的朱炳仁自小就耳濡目染地接受着运河文化的熏陶,2005年12月,古文物专家罗哲文、古建筑专家郑孝燮、朱炳仁三人开始积极推进大运河申遗的步伐,三人也被称为“运河三老”。从京杭大运河成功申遗到运河文化带的提出再到运河沿线日趋繁荣的产业新貌,朱炳仁既是其中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北京商报:当初是怎样的契机引发了为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想法呢?
朱炳仁:2005年12月,罗哲文与郑孝燮到杭州开会,我前去探望,期间向罗老与郑老提起,自己为大运河上一座步行桥翻修的项目流产了。郑老说,这座桥建不成,咱们还可以搭另一座“桥”——通向运河申遗的“桥”。那时候距离长城申遗成功已经过去20年了,但京杭大运河的申遗却遥遥无期。因为运河流经的省份和城市非常之多,并不归属于某个省份和地区,水利、文物、环保等多个部门都可以共同管辖大运河,所以缺失一个将大运河串联起来、推进申遗的掌舵者。
于是,我们三人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记者齐欣的建议下,连夜起草了《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并寄给了运河沿岸18座城市的市长。在次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刘枫领衔58名全国政协委员群起响应“运河三老”的呼吁,草拟了“大运河申遗提案”。2006年,由国家文物局牵头,联合运河沿线35个城市共同参与的全国大运河资源调查工作启动。
这次考察不仅带动了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步伐,流经河南、安徽一带的隋唐运河和从杭州流经绍兴、宁波等地的东运河也申请加入到京杭大运河申遗的范畴中来。而这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热潮也带动了全国范围内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北京商报: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应该如何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保护?
朱炳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带既是文化带也是经济带,运河申遗成功已经让保护和传承成为共识,接下来如何利用好才是运河文化带工作的难点。运河文化带如何寻找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非常担心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会成为各个地区获得经济利益的工具,在重视商业化的同时忽略了文物保护。
北京商报:运河沿线未来产业建设的方向是什么?
朱炳仁:未来在运河沿线的城市应该将城市建设、运输和运河文化联系起来,将运河文化与城市风貌相结合,辅之以美术馆、博物馆等配套设施。运河文化将会变成中华民族与大自然相处共生的百科全书,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 最火“五一”:出游或达2亿人次,部分机票已售罄2021-04-19
- · 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公示2020-12-16
- · 2020世界旅游发展报告2020-11-24
- ·旅游业的“双十一”战绩如何?2020-11-18
- ·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2020-06-02
- ·民宿十一报告:95后最爱“浪宅”、可带宠物房源受宠2019-09-26
- ·国家体育总局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19十一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2019-09-26
- ·乐高乐园落户四川 背后的默林娱乐是仅次于迪士尼的乐园巨头2019-09-26
- ·旅游夜经济,能否“越夜越美丽”?2019-09-23
- ·国庆拼假出游难度大,境内游“南下西进”2019-09-19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