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降门票运动屡战屡败 这次能毕其功于一役吗?
在国内,景区降门票行动可谓是屡见不鲜,从2007年起,几乎每隔两三年就来一次。
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以5A级国有景区为重点,通过开展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清理规范门票价格“额外负担”等,在今年“十一”黄金周之前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目前,湖南、湖北、江苏、广西、山东、贵州、安徽、青海、山西、陕西等地已出台国有景区降价的具体方案或计划,多数景区票价降幅达10%—30%。
又一场轰轰烈烈“降门票行动”席卷全国,和以往历次调价相比,这次行动有何不同,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门票问题吗?
“和以往相比,这次的行动有两个显著不同值得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对新旅界(LvJieMedia)表示,“一个是宏观经济面临压力,居民负债率攀升,消费能力受到挤压,降门票是变相打折吸引流量,现在景区普遍缺流量,借此溜坡下驴;二是发改委此次强力发音,信号精准,当前的行政力量亦非十年前可比。”
十年努力降门票
盘点历次降门票行动,可以看出此次的行动力度空前。
2007年,景区门票涨价过快的现象引起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并对调整幅度、提前公布时间进行要求,并提出社会公益性的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等,要从低制定门票价格或免费。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强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对此,相关部门迅速出台配套措施,包括扩大免费景区数量,收费景区严格调价程序,实行听证制度,延长调价提前公布时间,禁止法定节假日前1个月内调整价格,禁止捆绑收费。
2012年,为鼓励旅游消费,相关部门出台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政策,同时,又一轮降门票行动开始了,据统计,先后有数百家景区加入降价名单,部门省份实现票价普降政策。
2015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规定专项整治期间,各地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景区门票价格方案。该行动上升到了“专项整治”的程度,几乎是全面禁止了景区门票涨价行为。然而,很难说该行动取得了多大成效,一年后,发改委公布的行动成果显示:共降低了312个调价不规范景区的门票价格,但其中5A级景区仅有24个;中止了181个景区的拟调价程序,然而部分景区在行动结束后立即着手启动调价程序。
事实上,“雷声大、雨点小”,这是历次调价行动面临的质疑,而连续不断的调价政策也侧面说明了,此前历次的行动未取得满意的效果。
调价的同时,全民也在进行一场“门票价格为何过高”的大讨论。按照法理,国有景区属全民所有,应以公益性为先,游客和舆论界占据法理优势,将高票价归结景区及当地管理者的贪婪;而景区则各诉苦衷,并扛起市场经济大旗,表示景区投资、建设、运营、维护成本高,人员工资年年涨,涨价也是迫不得已。部分龙头景区则认为,涨价有调节客流量的功能,避免突破景区客流承载能力。
原国家旅游局规划专家王兴斌认为,“整体来看,大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并不高,一个大数据说明近1万个A级景区人均门票收入才20来块钱。5A级景区有250个,他们是全国最有名的景区,又是黄金周最拥堵的景区,250个里边门票在50块以下和免门票的大概十分之一,50块到100块是十分之二,100块到200块的占了43%, 200块以上甚至有到600块的占10%。问题就出在收费金字塔尖的一二百个5A级景区,他们的价格在老百姓心中都很高。”
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某种程度上,这是对“门票价格居高不下”的精准打击。
“这次降价是力度最大的一次,不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国有景区带头降价,还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比如发改委明确了门票定价成本的构成,包括景区支出中依法应由各级政府承担部分,以及与景区正常运营无关的支出,不得计入景区门票定价成本;各级政府提供的补贴和已通过单独收费补偿部分,以及景区特许经营收入,应冲减景区门票定价成本”,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杨彦锋告诉新旅界(LvJieMedia)。
“这次降价行动方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国有的涵盖了绝大部分景区的数量,然后重点景区又涵盖了绝大部分游客的数量,所以有望非常普遍的让游客感觉到门票降价”,杨彦锋称。
长期效力有待观察
此次门票降价行动得到了各地重点景区的积极响应,也被不少业界专家学者们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并非一套长效机制,短期效果显著,但长期来看,能否跳出此前“调完再涨、涨了再调”的循环,仍有待观察。
事实上,景区门票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机制”。
例如,国内游客和媒体津津乐道的美国国家公园低门票、免门票,主要源于美国联邦政府的投入。美国联邦政府共管辖约59个国家公园,以及纪念碑、战争纪念公园、海岸线、自然保护区、休闲地区等350个。为此,每年美国国会拨款约30亿美元,占以上旅游机构总开支的70%左右,国家公园管理局从不给各个公园下达创收指标,以防止公园借口搞开发项目。
此外,社会团队和私人的捐助、特许经营、门票、停车费等,构成国家公园剩余经费来源。美国国家公园起步较早,开发理念以保持原貌为主,罕有大拆大建,摊销折旧、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日本的国家公园与美国类似,日本国家公园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地方政府的筹款,国家公园免收门票,决不允许国家公园管理部门下达经济创收指标。
景区、旅游资源归全民共享,那么景区的开发、建设、维护应主要由中央财政买单,全民受益。而国内大部分景区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开发建设,这种情况下,想要全民受益,地方买单,难度颇大。一些地方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只能“靠山吃山”,把成本费用通过门票转移到游客身上。而门票创收的口子一旦打开,难以避免夹杂地方政府的各种诉求。
例如不少地方政府在门票中设立各类基金,如城建基金、文化发展基金、扶贫基金、XX专项基金,抽取资金用于地方建设。例如,此前峨眉山的门票就包含新农村建设基金等。
不少地方需要安置由历史遗留、退伍安置、国企重组等产生的人员就业,本地又缺乏有足够竞争力的企业,只能安插到景区。中部某县国有历史遗迹景区,正常编制30余人,然而为了安置就业,不得不安排了130余人。该景区负责人表示,“只能让大部分员工不来上班,否则景区工作人员比游客都多”。
景区能带来利益,这激发了地方政府进一步扩大景区的意愿,导致景区越来越“胖”,成本也越来越高,票价相应激增,例如江苏宿迁的项羽故里,原本是不过十亩的纪念遗址,2012年当地投资40亿元扩大至近千亩。面积扩大百倍,大批新修项目和建筑,反而冲淡了其原本的文化韵味。而这仅是各地景区扩大化的一个缩影。
其实,采取免门票或低门票的景区,往往是当地政府财力强,工商业、服务业发达,城市本身并不依赖旅游景区带来的收入。如杭州的西湖免门票,北京的故宫门票淡季仅40元、天安门15元、天坛的联票仅20元。这类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接待能力突出,由层次丰富的工商业和服务业,高效满足游客各种需求,游客平均消费较高,游客类型也更多样,如商务会展游客、活动赛事演唱会游客、购物游、休闲游等,旅游对经济带动作用突出。政府往往能从税收和土地增值中获取高回报。
而高度依赖旅游业的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除基本的旅游消费之外,缺乏其他优质产业和服务承接游客溢出的消费需求,游客平均消费支出有限。此外,这类城市的综合接待能力有限,在不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情况下,难以快速提升接待能力。对于这类城市,游客增多对税收和土地增值的贡献有限,又会带来接待能力的压力,提升门票价格才是最立竿见影的创收手段。
对于贫困地区的景区,财政上更是高度依赖门票收入。原国家旅游局规划专家王兴斌举例,“九寨沟的门票很高,缆车和购物也高,但它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如果阿坝州没有九寨沟摇钱树,这个州政府财政状况就非常困难。在像这样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景区门票价格高,也是这一次工作的一个难点。”
“降门票问题,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博弈的平衡,要考虑到当地经济状况”,王兴斌表示。
长期来看,破局“门票经济”需要解开地方政府和门票的利益绑定,需要对旅游资源的投资开发模式和回报机制,重新进行理顺。短期行政命令的干涉,一方面有不顾各地差异一刀切之嫌,另一方面利益面前,地方政府难以保持长期定力,十年来,门票调控越调越涨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贵州降低景区票价有示范意义2018-08-17
- ·湖北:10月31日前完成5A和4A国有景区门票降价2018-08-13
- ·不靠名号,拒绝套路,景区如何让游客主动掏腰包?2018-08-10
- ·湖南三家5A级景区降价2018-08-09
- ·旅游"减负"只降门票还不够2018-08-01
- ·传统景区里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 这盘棋要到终局2018-08-01
- ·门票降价倒逼国有景区转型2018-07-30
- ·人民日报生活漫步:旅游“减负”,只降门票还不够2018-07-30
- ·“完善门票价格机制 创新景区增收模式座谈会“在天津召开2018-07-19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