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成为旅游行业继5A级景区之后又一金字招牌。日前,文旅部启动了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认定工作。如何准确把握旅游度假区的评定标准,更好的进行度假旅游开发?5月13日,在《疫后旅游·振兴方案 》援助工程系列公益行动中,北京绿维文旅集团副总策划师、综合分院院长、经济学博士刘祎先生分享了题为《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解读及度假旅游开发研讨》的演讲,深度分享国外代表度假区的要素提炼,分析国内旅游度假的产业价值链,梳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缘起与发展,解读最新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的评价体系。
国外的旅游度假区类型多元,比较著名的如巴厘岛、墨西哥坎昆度假区、韩国庆州波门湖、美国太浩湖、阿尔卑斯山脉等等。
1、海岛型-巴厘岛:是以度假酒店和度假海滩为依托的生活方式,嵌套文化灵魂形成的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成功经验是注重生态、文化的原生性保护,产品多样化,以及接待设施的品质化。
2、海滨型—墨西哥坎昆度假区:发展特色包括生态保护和文化资源挖掘+多元产品组合+完善的配套+灵活的开发模式+高起点的营销。
韩国庆州波门湖:成功经验是丰富的休闲度假体系结构+完整的招商引资系统+全方位“菜单式”服务。
美国太浩湖:成功经验是产品主体化、规模化+特色的营销节事活动+健全的生态保护措施。
4、山地型—阿尔卑斯山脉:成功经验是多样化的山地旅游产品链+国际化营销+保护性的差别开发。
通过综合世界级知名旅游度假区的成功模式,可得出如下经验:
1、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挖掘:包括生态保护法制化、文化保护和挖掘;
2、复合型开发:即资源+X,多元产品组合,产品主题化;
3、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度假配套国际化、品牌化,游客重游率高;
5、高起点营销:借力国际赛事、论坛、会议等进行宣传;
6、开发模式灵活:盘活当地原住民,政府通过与投资商、运营商整合,实现共同富裕,撬动当地产业发展。
“度假”是旅游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追求更高端、更个性化、更高品位、更私密性、更精细化服务的旅游形态,强调相对独立的小环境营造的度假私密氛围和高端的软性服务。
新时期度假是一种旅居生活方式,旅居即亦游亦居,寻找静下心来享受生活,追求健康、精神享受的生活方式;度假是一种生活趋势和生活态度,逐渐成为休闲生活主流。
度假是一种产业经济——度假经济时代的来临,催生一系列新型业态和产业链,成为新时期经济突破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度假是人们经济富裕后追求闲逸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高品质生活、高幸福度生活的表现,全民度假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追求,是整个社会的梦想。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带薪休假制度,度假将成为居民生活中必须的生活内容和形式。
将“度假”导入空城,通过度假产业配套、度假娱乐配套、度假文化配套、度假商业配套(购物、餐饮)、度假环境配套、度假服务配套,用度假经济改造“鬼城”,将空城通过“度假化改造”,形成度假区、度假城市、度假小镇等形态,是解决目前我国大量空城的一种手段,度假置业或者分时度假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房地产大量空置的问题。
旅游度假区是指为旅游者提供度假休闲服务、有明确的空间边界和独立管理机构的区域。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指符合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26358)相关要求,经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旅游度假区。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GB/T26358-2010)中给出的普适性的定义“是指具有良好的资源与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休闲需求的,相对完整的度假设施聚集区。”
旅游度假区快速发展的关键节点是2015年和2019年:2015年实施旅游度假区国家标准认定;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旅发办【2015】81号文件,是当前的最新评定依据。
自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26358-2010)发布实施以来,2015年、2017年、2019年共推出3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成为旅游行业继5A级景区之后又一金字招牌,是旅游产品改革创新、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
从地域分布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较大,呈现东部多,中西部少,南方偏多北方较少的分布特点。
从资源类型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类型逐渐多元,除了常见的河湖型、温泉型、山地森林型、海滨海岛型旅游度假区,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出现了小镇、庄园等新类型的度假区。
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各省公示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数量来看,在近500家的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中,有6%的国家级度假区,另外有总量约460余家的类型丰富数量庞大的省级旅旅游度假区储备,可以为新一轮乃至未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加速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势头迅猛,仅从过去一年各省公示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就有近60家,其中河南省2019年末2020年初新增8家,居各省之冠,云南新增7家、广东新增6家,河北新增5家,江西新增4家。
我国目前共推出了3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类型多元,以下选取部分代表案例,对其特色进行解读:
吉林省长白山旅游度假区:以雪山、山林资源为依托,将滑雪场、高尔夫球场作为项目核心,配合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商务、会展、居住、购物等不同功能的产品项目进行整合,形成产业链条和集聚。
重庆市仙女山旅游度假区:依托山地森林资源,开展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引入知名企业建设国际赛马场、度假酒店、主题娱乐项目,形成休闲集群。
广东省东部华侨城旅游度假区:自然景观与人造主题景观结合,与互动休闲体验结合,以互动性的主题体验取胜。
江苏省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优质的度假环境和度假产品,配以国际化服务。
湖南省灰汤温泉旅游度假区:温泉+X(特色休闲产业嫁接)+Y(高水准服务体系),1湖1山1园的生态格局。
江苏省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立足于精品高端、绿色生态、滨水休闲养生度假。
浙江省太湖旅游度假区:资源整合度高,酒店、高尔夫、温泉、游艇、主题乐园、健康城等项目,节事活动丰富。
山东省海阳旅游度假区:以文化主题、度假休闲、康体运动、养生理疗“四位一体”为主线的海阳旅游度假模式。
云南省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神奇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风情为主要特色。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认定和管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度假休闲旅游发展水平,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遵循自愿申报、规范认定、动态管理和示范引领的原则。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认定和管理,具体工作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承担。
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初审推荐和日常管理,以及省级旅游度假区的认定和管理。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共要经历八大步骤:自检、申报、推荐、资料审核、基础评价、现场检查、公示与授牌。国家旅游度假区原则上从省级旅游度假区中评选,各省具有自己的评审规定。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级标识、标牌样式由文化和旅游部统一设计。变更名称、管理机构或者调整空间边界的,应当自变更或者调整之日起2个月内,经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报文化和旅游部备案。采取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原则上每3年进行1次全面复核。根据不同情形进行通报批评或给予取消等级处理等。
评分表中,度假产品与设施、配套设施与条件两项所占比值最高。另外,度假区环境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智慧度假区建设,可分别加10分和20分。
六大评定项目各有具体的评分要求,详细解读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视频链接。
点击图片查看
绿维文旅十余年来,围绕度假旅游进行了大量研发工作,形成了丰富的旅游度假区项目案例,可为各地度假区的创建与申报工作提供综合服务。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