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2019年中国景区必须要创新!
1月9-10日,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主办,广东省韶关市旅游协会承办,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广东省韶关市旅游局协办的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二届四次理事会暨第三届中国景区创新发展论坛在广东韶关举行,新旅界作为战略直播媒体进行现场直播。
会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魏小安发表了精彩主题演讲。以下为现场实录。
今天举行的是第三届中国景区旅游创新发展论坛,我三届都参加了。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行业的成长,也看到了行业的困难。但是我反对现在的很多说法,一个比较典型的说法是“中国景区5%暴利,95%活不下去”,按这个说法今天的会都不用开了。这种夸大的网络语言背后,一定隐含着很多东西。但是我们过去缺乏大数据,三年以前,我看过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景区统计数据,那个数据水平不高而且很多数都对不上,但是毕竟有数据比没数据强。最近我又看了一个新版的便览,以这个为基础,我们进行探讨。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2019年中国景区的创新”。
先说一下景区的未来,景区是观光旅游者的主要需求,涉及到种类、区域、从属、等级等,如何做趋势分析,涉及到现状、发展、变化等,但是说到底根本在于趋势。
所以我说两个方面:一是景区永恒,因为第一代旅游者追求景区,第一次目的地是探索景区。这几年有个比较时髦的说法,说我们在从景点旅游转向休闲度假旅游,从景区旅游转向全域旅游,这个说法是很权威的人说的,但我不认同。因为这不是一个转向,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管理,它是同时存在的关系,所以很自然,第一代旅游者追求的一定是景区,如果我们第一次到一个地方,首先想去去的也是景区,这很自然。我第一次要去青海,毫无疑问青海湖是我要去的地方,第二次去就不一定要去青海湖了。天山、黄河,第一次去的时候不知情,就是这样一步步深入。所以,所谓的从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这是个伪命题,因为永远有第一代,永远有第一次,所以由此而说是景区永恒。
第二是景区永变,市场竞争很激烈,景区需要变化,一方面景区有资源的垄断性,如果没有资源的垄断性,很多事我们就做不成,但也有运营的变化性,把这两方面融到一起才能达到永变。
所以第一发展景区化,不光是景区本身,有很多城市都开始景区化,酒店都开始景区化,这是发展景区化。第二景区体验沉浸化,原来大家对景区关注的就是视觉,所以我们要追求有震撼性的视觉感受。现在不同了,应该是眼、耳、鼻、身、心、神全面都顾及到。第三是门票多元化,但是怎么多元化呢?第四是消费生活化,我们都说二次消费如何重要,这谁都知道,游客在景区停留短;如果停留时间长,达到了消费生活化,二次消费自然就起来了,所以这不能笼统地说。由此,淡化景区,淡化开发是新要求。
中国景区现状分析
先进行现状分析,景区的现状要按照中国A级景区统计便览的数量:
一是数量情况。截止到2017年底,总数9450家,增加791家,增长率9.14%,这个增长率无所谓,只是个工作的结果。中国景区共分成四大类、14小类,实际已经超出了传统景区的概念,我们现在的种类丰富、体系已经形成。总接待量53.95亿人次,增长21.73%,这是比较实在的数据,反映的是市场繁荣拉动增长。因为按照同年全国的旅游数据,2014年全国旅游52亿人次,我们景区接待的人次已经超过全国旅游人次,所以很多数对不上可以理解,但是总的概念是这样。
其中5A级景区接待了9.4亿人次,评价人数是385.8万人次;1A7.9万人次,平均5A接待385.8万人次,这个数有点偏高,我不太相信,因为我们比较好的5A景区达到这个数据没有问题,但是249家5A景区平均是这个数,1A平均7.9万人次反差巨大。总收入4340亿元,增长12.48%,平均收入是4592.4万元,增长3%,所以这反映一个情况:数量在扩张,但效益在下降,也不能说是效益下降,应该说是收入在下降。
第二是投资情况,总投资3271.6亿元,增长14.21%,平均投资3462万元,增长4.65%,也就是说总投资量在膨胀,平均投资额在下降。就业情况,总的固定就业是130.1万人,平均138人,临时就业133.58万人,加在一起约260万人。
第四是门票价格:5A景区96元、4A景区50元、3A景区20元、2A景区10元、1A景区6元,总体来说5A数量占2.46%,但是接待量占17.75%,收入占39%。所以很自然,5A在市场上形成了主体格局。4A景区数量占32%,接待量占48.5%,收入占44%,所以很自然,这是我们追求景区增长的内在动力。因为5A和4A从数量上看大体是39%,接待量上看大体是60%,从收入上看大体是70%,基本上这就是我们市场的主体。
所以景区A级标准制定和推行至今刚好20年,从1999年开始,达到了推动质量标准和发展升级的初衷,超过预想的成效。我是开发者,我写这个资料时就想起了当年的艰难,因为在研究景区标准时就涉及到我们要定什么样的标准。我坚持要用A级标准,因为A级标准涉及到质量,1A叫国家A级景区,这样企业好接受,地方也好接受。在刚开始时确实困难,当时建设部、文物局、林业局、环保局四个部门联合下文反对,领导们说这个事能做下去吗?我说放心,因为我相信这个标准的生命力,所以那时我就专门找了林业局和环保局,我说这个事和你们没有多大关系,你们何必跟着掺合呢。
之后又在地方推行,14个评定组到各地去评定,那时候就一个要求,因为那时候只有4A没有5A,我们就说基本是地方提出来我们就给。他们说,那我们评定目标就是要走过场,我说这个时候就要走过场,因为我们现在在打基础,所以到现在20年过去了,变成了我们旅游工作的一个主要抓手,因为对应了市场需求,对应了企业的发展。
中国景区的八个判断
所以由此可以形成几个基本判断:第一,景区仍是中国旅游者消费的主体,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也不是说我们要从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但是重中之重的主体我们应该怎么看,怎么重视。
第二是景区种类结构多样化,反映了需求的多元化。现在自然观光类景区2503家,历史文化类2914家,占景区总数的57.3%;但是接待量占88.4%,收入占90%,说明观光旅游仍然是主体。我看到这些数的时候我都有点反映不过来,因为我感觉国际上说我们现在官方旅游只占了40%,休闲度假占了40%,剩下的20%是其它,但是看我们的数据官方旅游仍然是主体。
第三是总量扩张与单位收入量和单位投资量不匹配,尤其是增长率不匹配,一是说明单位规模下降,二是说明单位效益下降。
第四是景区门票价格正常,甚至可以说是不高。为什么舆论汹涌?在景区门票价格方面,多年以来我始终认可,因为每次说到了黄金周就涨价,就引起舆论风暴,记者就纷纷采访。我就说我们要客观地看,涨价的到底有几家,不能以偏概全。多数景区每年涨价,还有一部分景区在降价,我们不能只看个别涨价的景区,同样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一是以偏概全,二是以点带面。客观上来看,我觉得我们景区价格不高,我们也不必跟着忽悠,包括现在很多景区免费,这个我就很不赞成。
第五,有一个数据是中国景区有3万家,如果这个数据成立,A级景区只占三分之一,其他的景区情况如何?还有2万家情况如何?为什么没有进入这个序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多数是小景区,不甘心低A级,所以高不成低不就,只要能够满足需求,不亏损就好,多数是这种情况;另一方面是高端项目和大项目不屑于,或来不及进入序列。比如上海迪士尼,人家说你们这个对我们没有意义,因为当年饭店评星时的北京饭店和钓鱼台国宾馆,北京饭店是搞重大活动的地方,他说要你就得给我五星,要不然我就不要。按照五星标准,他们确实达不到;要他整改,他说我不整改,我这么牛怎么要整改。但是陆陆续续他们也就接受了,这也是一个过程。
第六,景区投资总量3000多亿元,而当年全部旅游投资1.5万亿元,意味着景区已不是投资重点,逐步边缘化。另一方面是景区总收入和旅游总收入不匹配,接待人数占大头,但是收入比重也低,我们4300多亿的总收入,可是当年旅游总收入是5万多亿。也就是说,我们接待人数基本上超过了全国的旅游人数,可是我们的收入只占了十分之一,那么什么原因?
第七,与景区占有的资源和形成的资产量相比,就业人数严重不足,动摇了劳动密集型的说法。所以我对景区现在的判断,景区是资源密集型,也应该是人才密集型,但不是劳动密集型。平均一个景区二三百人就业,那一个酒店有多少人就业?农家乐有多少人就业?这么一比,你还说自己是劳动密集型?这个说法不成立。
第八,2018年投资的大项目不少,即将在未来进入市场,这也会改变格局。2018年最突出的就是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正在建设,2021年“五一”之前进入市场。这些都是巨无霸项目。还有一批民营大项目进入,都是二三百亿投资的,这个将来的格局会怎么变?
所以做这么一番现状分析,我得出这八个判断。
景区发展的十大误区
下面看一下景区发展的误区。
第一,供求误区:大家认为景区供不应求,仍然可以大发展。我认为这个观点已经不成立了,因为人数占大头,收入占小头,这显然不是供不应求。
第二,投资误区:资源无限,抓住就是好项目。这是我这几年碰到的最多的情况,所有的投资商都觉得终于抓到好项目了。我说景区基本上没有好项目,因为中国第一流的旅游官方资源在80年代就进入市场了,一直到今天还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其中自然类的黄山、九寨沟是两个标志,文化类的故宫、兵马俑是两个标志,80年代进入市场的旅游标志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第二类资源从90年代进入,到2019年将近20年了,我们还有多少资源能够开发?所以不能说资源无限。
第三,运营误区:生意好做,开门就有客人来。这是“生手”才会这么说,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四,结构误区:新的消费兴起,新型产品不足,仍然涌向景区。休闲度假类产品全面地进入市场,我们的需求不是景区的需求,但是现在没地可去,所以只好跑一景区。可是有新的东西了,我就不用到景区去了,这是结构性的误区。
第五,层次误区,以景区情况笼罩全面,以偏概全。实际上,5A景区至少我看到的有三五家都是亏损的,5A都亏损,其他的怎么做,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第六,消费误区:单一门票,单一消费,二次消费不足的普遍性。
第七,建设误区:只强调资源,不注重产品,建设粗放,精致化不足。
第八,文化误区:资源导向创造不足,观光导向,活动不足。这已经很难对应现在市场的需求。
第九,全域旅游的误区: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景区可以不做了,比如旅行社说我这个团不购物。现在有一些地方都在谋划全域旅游无景区无景点,那你的全域旅游是什么?就是乡村,那我也可以把乡村视为景区景点,所以这个话本质上不成立。
第十,门票误区:政府误导,降价困难,免票找死。所以我一看,要求国有的景区降价这个事我就不赞成。所以我得多说几句,这违背了经济学的逻辑,违背了社会学的逻辑,违背了人心的逻辑。如果降价,那我投资怎么回报,如果免费,免的这些费用谁来出,政府出吗?政府是不可能出的,那为什么要把这个担子加在我们这?现在说的是只有国有景区,你也不可能要求民营企业投资,你要要求民营企业投资的景区降价或者免票。那他说,对不起,我的投资本你给我回了,我不要利本你总得掏吧。所以现在只限于国有,但是国有也有问题,国有资本,国有资产就可以这么随意用吗?你们南山今年的一个政策损失多大,因为他是国有的不得不这么做。我说的是我们不能倡导这个,好的东西就应该有价,越好的东西越应该有价。
比如一个公共性产品的例子,全世界的海滩都有公共海滩,但是公共海滩绝不在最好的位置。逻辑很简单,黄金地段要产生黄金效益,我把黄金地段拿出来作为大众产品、公共产品免费提供,那你还想不想干了。同样,如果政策往下推演,第一现有的景区维护都难,第二没有人投资新的景区,造成的结果就是品质大幅度下降,然后供不应求。可是你在这儿管着,也因为你在这儿管着,所以最终的结果一定如此,最终受损害的人还是消费者。所以貌似很讲道德,貌似很为民众着想,最终的结果是迫害、损坏了民众的利益。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我始终是不赞成的,我也觉得我们不能政府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或者你40年以前就说这个话,到现在没有景区,我们现在只有人民公园。
我记得1981年有一次颐和园降价,从当时的3毛钱降到了2毛钱,那天颐和园进去了31万人。中山公园那次,也从2毛降到了1毛,进去了十几万人。那个时候大家没钱,所以对价格很敏感。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大家追求的不是贵不贵,而是值不值,追求的是性价比。
我们刚才数了十个误区,有消费者的误区、企业的误区也有政府的误区。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需求膨胀,而且全面渗透,迭代不断,很少有稳定的产品。
第二个问题是细化不足,但是市场又要求细化,我们现在难以适应。
第三个问题是各类产品相互替代,难以定型。这样一来,高端消费产生了,但是转变成炫耀性消费,这是成长中还不成熟的消费。严格来说我们缺乏时间的积累,缺乏世代的积淀,缺乏休闲的技能,缺乏休闲的文化。
西方有一句话叫三代之后出贵族,中国有一句相似的话叫“三辈子做官学会吃和穿”,吃穿都是要做官做三辈子才能学会,我们现在刚刚开始,还要学很多东西。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无限制地满足所谓的大众需求,我看是走不下去的。
景区的十大发展创新方向
第二方面谈一下发展创新。
第一个创新,从模式来说,就是从单一到综合。复合型产品、多元化发展,是我们的方向。酒店景区化,景区度假化,度假生活化。每一种类型都有不同的诉求。景区是观光为王,度假是酒店为王,休闲是玩乐为王,不是要求每个景区都这么做,规模大了一定要走到复合型,规模小走专业化道路也可以。
第二个创新是景区向目的地模式的转换。面积大的景区,本身已经形成目的地模式。有突出特色的景区必须向目的地景区发展。所谓目的地模式就是在综合体模式基础上的扩大和升级,理想状态是终极目的地,中间状态是主要目的地,初级状态是顺访地。比如我到一个地方,旁边有一个地方挺好的我顺访一下。中间状态是我这次来,我的目的就是到哪儿去,是目的之一。理想状态是,这是我此次的中心,比如我要去黄山,黄山就是我的终极目的地。所以这个状态的判断很重要。
举一个迪士尼的例子。我一开始觉得,迪士尼的开业会改变半个中国旅游客源的流量和流向,但后来我发现,并没有。大数据显示,迪士尼的游客主体来自长三角,预期远程的客源,比如从西北、东北过来的只占4-5%,基本没戏,90%的客人还是长三角客人,另外5%的客人是长三角周边的客人。再一个数据,原来大家想当然觉得礼拜天一定是高峰,后来发现礼拜五下午是高峰,礼拜六是高峰,礼拜天上午是高峰,下午就往下走了,这意味着迪士尼的游客是中间距离游客为主。如果是远程游客为主,很自然地大家倾向于礼拜一才走。有这样的大数据,你才能有大观点。
同样道理,旅游小镇的田园综合体加上景区,可能成为新的趋势。因为旅游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投资量大、运营困难,需要绑架景区,所以我倒觉得这是一批中小景区的出路——你现在做的也不怎么样,但是食之无味、弃之不舍这样的状态。如果你和一个旅游小镇嫁接,你也火了他也火了。一个小镇投资量平均下来二三十亿,那他靠什么来聚人气,反正我们也是不死不活的,和他们绑在一起就可能双赢,这样也形成一种目的地模式。
第三个创新是关于空间扩张,从跑马占地到功能第一。不能只满足于面积大,可用土地是商业化的根本。我听到这种词太多了,40平方公里,初步考虑投资30亿,实在不行加20亿,40平方公里的权利无非就是个景区经营权,如果40平方公里可用土地有1000亩就算不错了,现在能有100亩大家都认为算是不错。所以浙江的点状供地,正在全国扩张,北京现在也开始点状供地,通州30亩的也点状供地开发商也高兴得不行。
但是这么大的面积,怎么往里面填充内容?现在是内容为王的时代,没有内容光有旅游环境是不行的,所以这就需要分区规划、云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大分散是整个资源的占用,小集中就是你可用的土地,形成集中消费,这就需要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创新内容。跑马圈地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强化功能的时代,无功能的少搞,即使是标志性建筑也需要丰富功能,比如亭子它有个美观的功能,这也算是功能,但是最终功能是实用。内容决定功能,功能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形式,这是一个规律。我们现在往往是颠倒了,一个景区从规划开始先弄一个什么形式,按照这个形式来决定结构,结构再决定功能,功能再决定内容,这说明我们违背了规律。
第四个创新是时间延长,从阶段性到全年利用。现在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客源地到目的地时间,一比一是底线,超越则超值。比如我从上海到昆明,坐飞机半天,我在昆明至少要玩一天,这还是距离长,距离短超过了一天我就觉得不行。比如韶关这个地方不错,我这是第四次来了,南岭里我都走过也都看过,更不用说丹霞山了。可就一条,距离不合适。我们现在的距离,不是空间距离,而是时间距离。来得一天,走得一天,我在韶关如果没有两天玩的内容,就觉得不值,如果两天玩不过来我就觉得很值。
所以基本上进了景区,5分钟要有一个兴奋点,15分钟要有一个高潮点,需要创造亮点,形成焦点,突出尖叫点,爆款的产品就是这样。三小时一顿饭,六小时一个晚上,这样就需要有日光经济、夜光经济,这才能把时间充分利用,这种时间的充分利用是景区的关键。延长全年经营时间,要塑造新形象,五彩缤纷玩景区。延长客人停留时间,要深化产品,丰富内容。要有四季产品和四时产品。二次消费的核心就在于此,如果说客人在你这儿待不了多长时间,那周边有没有连通的产品,连通的产品加在一起能超过半天,这个事儿就可干,如果不能超过半小时,原则上就不用做。
五分钟我们觉得很短,走平路能走一里地,如果爬山五分钟能爬得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所以五分钟一点都不短。所以这一套时间的利用,如果我们不下功夫是很难的。比如说北方的景区。基本上每年只经营三个月,如果你投资量不大,一年经营三个月过得去,如果你投资量大,一年只经营三个月赔死你,可是大体上如果你能回调半年,盈亏就平衡了,景区的运营超过半年都是利润,只有半年就危险了,要是只有三个月,那就有很大的风险了。
所以我往往在想北方这篇文章怎么做,原则上来说,东北冰雪旅游起来了,再加上春夏旅游,一年大体上可以做9个月,所以日子好过了。华北地区就难过了,因为没有冰雪,最难过的是每年春节之后、五月份之前,民俗也过去了,大年夜过完了,哪儿都光秃秃,到了五月份树才绿,花才开,就看能不能靠剩下九个月的运营维持,如果也维持不下来,那这个项目真得衡量一下。现在很多地方,通过各种运营的花样延长了客人逗留的时间,所以全年、四季、四时我们都需要研究。
第五个创新是体验:从观光到沉浸。旅游现在形成了六种类型。视野型就是观光旅游,主要的就是多看。家庭型的是乡村休闲。享受型是多元度假。撒欢型是主题乐园。这四种是主体。撒野型是户外体验,还有一种是自虐型是特种旅游,比如要开飞机、跳伞,花大把的钱过把瘾,我问过很多自虐型游客,你在图什么,他说什么也不图,就是过把瘾。确实如此,这种过程是消费场景、消费过程、消费体验,所以需要全面沉浸。神游不能代替身游,身游必然追求深度。消费者在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消费者的行为基本上就这几种类型。
第六个创新是深度建设:情景规划与体验设计。情景规划涉及到内容规划,功能规划、空间规划、时间规划。我们现在上来就是空间规划,然后就是功能规划,时间规划和内容规划都短缺。另外,情景规划还有一些方法。体验设计方面,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运动觉、活动设计,这一系列都是体验设计,就是要让客人达到一种深度的沉浸,这种沉浸需要我们综合性进行情景规划和体验设计才能创造出来的。
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给你留下了很的印象,这个点你体验到了,有时候景观本身反倒没有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我有一次出国在科伦(音)大教堂,一个女郎拉小提琴,正好夕阳西下打在她的身上,金发飘飘,拉完以后把小提琴盒放在了地上,我就明白了这是卖艺的,我就把身上的钱都放进去。这个场景让我很难忘,这是几个元素集中在一起形成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有的时候我们光顾着怎么投资大项目,怎么没想到设计这样的小场景,这样的小场景可能给你的印象更深让你更觉得好玩。
再比如运动,比如走台阶,有的宽有的窄,有的高有的低,越走越累,我们走路需要一种韵律感,你有这种韵律感走起来就很舒服。所以一个好的旅游景区一定注重这一点,比如我们老总就说过,我这个景区道路的安排,客人需要走的路一步不能少,客人不需要走的路一步不能多,这就看你怎么把握了,这就是经验,所以需要我们一步步来研究。
第七个创新是市场:资源和区位。资源的垄断性决定了市场的覆盖性,区位的便利性决定市场的融合性。又远又不方便,为什么还要去,因为有资源的垄断性。比如九寨沟,我问过一个跟团游客值不值,他说太值了,但是我不会再来了。今天来看,九寨沟交通的便利性已经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垄断性转换为产品的垄断性,这个转换工作需要我们做。然后是区位的便利性,这两个要结合在一起。初级产品、初级市场,这是一种落后的局面,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局面,地摊货只要有人买它就是好的,不一定非要上专卖店买东西,地摊货有需求就是好的。传统资源要守护,新兴资源要突出,建设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如果你有一流资源。建设一流产品。没问题,这是建设精品体系,但是很多地方不需要一流资源,照样可以做出一流产品,因为打造了精致产品,这是真正的创新。比如说无锡的灵山、浙江乌镇、陕西袁家村等,全国有一批这样的精致景点,问题是只有这一批。我们经常把这一批当成一种普遍情况。
比如我去袁家村看完之后,我就知道它的真正活力在于体制机制,在于它的生长基因。我们一般学袁家村学的都是皮毛,无非就是小吃汇聚,所以我就说谁学袁家村谁就死,因为它的基因你学不到,它的体制机制你能学到一点点,但是这种基因不是简单的我们做个分析就可以分析出来的。
再比如说全国的演艺节目这么多,黄巧灵的《宋城千古情》,现在已经在全国做到17个了,大体上收入利润率47%,就是一半的收入都是利润。我们哪儿找回报这么好的项目?但是其他人干就是不行,这也是因为基因。这种基因性的东西我们很难用一般的东西来替代,上次我碰到黄总,人家说请黄总来给我们做演艺,一个钱不用掏,但是要求就是第一黄总要当总导演,第二必须要团队一起来才行,这就是IP的价值,这就是知识的价值,这就是创新的价值,我真的从中看到了前景,但是很多人都很会忽悠,比如无锡灵山,我大概听了不下一百个人说灵山是我做的,我不信这个话,我跟踪了灵山跟踪了二十多年我很清楚,无数人都说乌镇是我做的,大家都想打这张牌,但是这并不是好打的牌,你能不能做出精细化的产品很重要。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各种各样的情况,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置方式,我从来不认为一个类型可以走遍天下,一个策划可以走遍天下,一定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八是运营创新:A+B+C。二次消费说易行难。一难在运营的单一。二难在消费者的惯性。三难在消费时间的短暂。我们现在讲做好二次消费,文创方面一说就是故宫,故宫一年十个亿,第二是无锡的灵山一年三个亿,老拿这个来说话我们够得着吗,其实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消费的时间太短了,与其研究这种二次消费,不如研究怎么延长客人的消费时间,比如客人在你这个园子里走了半天时间了,肯定得吃顿饭,而且他待的越久,对你的文化、自然的魅力感受得越细,消费意愿越强烈。
现在的问题是我想花钱但是没有地方花钱,所以你得好好琢磨一下这方面。没有足够的消费时间就挖掘不了足够的消费潜力,这是很自然的关系。我们研究二次消费的核心就是研究如何延长客人的消费时间。比如有一次我到云南石林,有一些环保专家提出来说云南石林不能有休息的地方,连凳子都不能设,我说你这是在刁难、虐待消费者,是拿着鞭子把消费者往外赶,你设几个休息地点集中一点就可以了,现在的石林两个小时的路程,按照专家的说法是一个小时你就赶紧出去,石林这种资源,按照我的看法应该把游客在石林的时间延长到三个小时以上,这样二次消费就产生了。
所以要以增量拉动存量,以高端拉动中低端,这里需要机制的创造、产业的创造、科技的创造和文化的创造,一个激励机制就是A+B+C,A是吸引中心,B是利润中心,C是文化中心,一个大的项目、一个大的目的地,符合A+B+C一定是成功的。所以有一些A项目不需要直接形成利润,可能往里贴钱,但是吸引力越强越好,重要的是在B上挣钱,长远来看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中心。
第九营销:智慧手段多元化。这方面就不用多说了。
这九个方面的创新是我们下一步景区发展的要点,其中消费者的全面参与和深度参与很重要。前一段时间我去了一个景区,很多地方没有名字,想找点专家来命名。我说不用找专家来命名,你搞一个营销活动让消费者来参与命名,如果消费者参与,本身就是个实践营销,将来会长久地形成魅力。你何必动不动就找专家,要找的话得找年轻人,找孩子们。孩子们的创造力无穷,像我这样的专家,我是见的太多了,所以我还能有点建议,说句不太合理的话,多数的专家引文献引观点能有多少创新,可是年轻人是旅游消费的主导,让年轻人来介入参与,应该会做得更好。
最后是新竞争:IP先导。这方面我不多说了。
总体来说,2019年景区必须要创新,2019年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但是我们要追求好玩。如果一个事情我们自己想的时候就不兴奋,怎么能让客人消费,我们自己做的时候都不好玩,怎么能客人觉得好玩。所以很多东西必须有一些突破性的思维。我曾经归纳了三句话叫做“倒情逆势求发展,吹毛求疵抠细节”,第三句我不太记得了,总的意思就是我们要有颠覆性的东西,最终达到好玩、玩好。
所以我也祝愿,今天不管有多少困难,但是景区永恒、消费永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可能年年变,我们抓住几个点在细节上抠,能被市场理解,我们就能活下去。所以今年要活下来,当然有一些景区有能力,那你可以“趁火打劫”,最终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景区这个产业进一步发展起来,我也祝愿大家在2019年谋求一个新的格局。谢谢大家。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景区“抖”起来仅仅是开始2018-10-16
- ·改革开放40年之后,中国景区“未来”40年什么样2018-10-11
- ·国庆假期景区唱主角:门票是真降了还是暗涨了?2018-10-10
- ·成都市9家景区拟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10-10
- ·景区降价提质是大势所趋2018-10-09
- ·陕西已有80个国有旅游景区门票降价2018-09-27
- ·门票降价,多点诚意少点套路2018-09-26
- ·陕西新增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09-26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