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一个包含吸引人气、体验升级、服务升级、度假升级、产业升级的系统结构和发展逻辑。景区人气不足,产业聚集无从谈起;没有服务核心,必然只能成为一个收入单一的观光型景区;没有休闲度假核心,产业延伸必然出现短板;缺少产业配套,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必然不足。因而,绿维认为,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打造可以采用五部曲的打造模式,理顺产业聚集的发展逻辑和脉络:
(一)打造文化景区体验核心——文化景区提升的四大设计手法
1、文化旅游情景化
2、文化体验博览化
3、文化体验游乐化
4、文化体验互动化
(二)构筑景区旅游服务核心——旅游服务核心打造的六大方向
1、建筑本地化与创新
依托景区的旅游服务核心,在打造中要尽可能的采用与本地文化风格相一致的建筑特色,但又需要与游客求新求异的需求相契合,通过本地文化与建筑创新,形成与重要旅游景区、经典的视觉反差,形成自身吸引力。
2、地域文化名片化
地域文化名片化是要把本地特有的文化底蕴,通过文化的挖掘、演绎、引入等,塑造项目特色,并进一步将此主题形象落地到项目地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扩大和渗透该形象的影响力,最终形成项目的新名片。
3、服务建设的游憩化
旅游服务核心,通常会由门景区、旅游小镇、特色村落、主题街区等形式来承担。在其打造中可采用多种手法,如情景雕塑、景观故事化等手法,包括景观小品主题的选择、内部氛围打造等,都应与商业与旅游服务内容相吻合。除此,建筑物、构筑物、街头小品、背景音乐、行为艺术、休闲旅游产品、业态、名称、张贴物件等,形成与景区相协调的旅游体验与服务结构。
4、旅游商品创意化
旅游商品的创意化,即地域文化的创意化延伸,在创新中传承地域文化价值。比如集合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从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门类中提出具有表现力和游憩体验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进行创意创新,形成特色的旅游商品创意和生产。
5、特色活动多样化
要想实现一个旅游服务核心的持续经营,以及形成旅游吸引力,需要靠多层次的节庆、会展和主题活动的开展来催动。一方面须与旅游目的地中主要景区的节庆活动相对应,另一方面也要不定期举办旅游小镇自身的特色活动,来聚集人气,增加收益。
(三)打造休闲度假核心——构筑特色文化休闲生活方式
相对于城市郊野度假与生态景区度假而言,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所营造的休闲度假氛围,会因其独有的文化背景与文化价值而在休闲度假体验中有极大的独特性。因而,也会具有更好的经济产出。绿维创景认为,作为文化型景区而言,休闲度假产品的打造本质是“构筑特色文化休闲生活方式”,依托特色文化品质,打造不可替代的文化度假与养生产品。
然而,文化型休闲度假产品核心的打造并非要复古、回归历史。如何有效处理文化本底与现代人对于度假、养生、舒适性等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度假养生产品开发的难点所在。以佛文化度假养生产品而言,绿维提出“生活禅”的度假养生意境打造手法,将佛禅意境与现代人的度假需求有机结合,从“筑、意、物、景、尊、活”等维度,构造“身在庙外,心在禅中”的特色度假意境。以杭州的安缦法云为例,依托佛教寺庙,将江南水墨建筑、佛禅的意境与现代休闲度假需求有效融合,以建筑、景观语言构筑独特的禅境与度假品质;水墨建筑的创意设计,使其独具特质与内涵;内部设施的现代与奢华,满足客人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从而,在整体的体验与感受中呈现“独具江南魅力的低调奢华生活”的独特价值。
(四)打造产业服务核心
产业服务核心的打造,即是作为产业聚集区的生产系统存在,一方面是以文化旅游为导向的产业生产延伸,另一方面更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富民工程。产业服务核心是景区式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真正成为循环经济系统的重要构成要件,可以是特色生产聚落、旅游纪念品村落、创意产业园区等多种形态。
产业服务核心的打造可以与研究统筹发展有效结合,如:用综合的理念经营农业,通过旅游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用人才的观点发动农民,使农民也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工艺美术师,最终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武器。
(五)打造产业聚集目的地结构
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在空间上的构成,绝对不是一个文化景区能够完成的,需要地域空间、其他景区、配套服务的整体支撑,最终要在区域性的格局上来培育。产业聚集区的最终形成必然是一个目的地结构,以游客长时间停留为前提,形成以文化景区为龙头,旅游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并通过旅游要素、产业发展要素、功能聚集、娱乐聚集,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提高运行效率和综合效益,架构整个目的地的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