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我对旅游的了解不是很多。想请专家解答一下。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旅游发展,现在旅游界逐渐认同两个基本理念:一、旅游是一种文化社会活动,旅游的过程实质上是旅游者的文化审美和文化比较历程;二、旅游业是文化本位的经济产业。同时,中国旅游在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市场逐步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多元化、中高端市场过渡,旅游产业进入系统升级新阶段。因此,旅游景区的品质也必须适应市场的文化诉求和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并提供具有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旅游产品。
目前,挖掘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旅游产品创意的潮流。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浙江杭州的“宋城”,陕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园”都是以历史文化创意的成功旅游产品;而云南的“印象云南”、“纳西古乐”,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则以绚丽的民族文化作为创意的核心大受追捧。许多地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观念,重新盘点自己的文化遗产。他们发现过去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俗不登堂的、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蕴涵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信仰情结。一经创意包装,立刻一鸣惊人,成为成功的旅游产品。
许多经营不良的景区或者向来被认为是资源缺乏的地方,现在也因此而游客趋之若骛、摩肩接踵。江苏张家港市是闻名全国的文明城市,当地政府一直苦于缺乏资源,没有旅游品牌。实际上市郊有一个地方叫古黄泗浦,是公元754年鉴真和尚受日僧荣睿、普照邀请东渡日本的地方。目前中日关系的发展急需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平台,古黄泗浦恰恰具备了历史渊源和现实契机,可以开发为优秀景区,并由此形成了张家港市的城市名片:“传播中国文化的圣地,走向世界的国际港口。”由此可见,在旅游开发中,文化观念必须转变和突破,否则即使家藏千金也会视之敝帚。
即使那些依托生态自然资源的旅游地也必须重新认识山水文化魅力,有必要进行文化提升。因为从美学和风景学的角度看,自然的本质无非是人内心的对象化。山水风景是旅游者人格的对象化。钟嵘《诗品》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形象地揭示出旅游者与大自然交融的美妙境界。山西省盂县藏山的自然景观一般,但其却因“赵氏孤儿”的故事而出名,这里是当年程婴藏孤的故事发生地,忠义文化就是藏山的旅游卖点,游客络绎不绝正是冲这个文化而去;山西介休的绵山,是春秋时晋文公重耳和介之推的故事发生地,我国的“寒食节”也来源于介休绵山,近年来火爆的绵山旅游当然也离不开这个故事动人的忠孝精神。名山之有名,就是有文化,比如中国的“五岳”就是文化山。
从最近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在全国各地接受委托的数十个项目看,大多数都与旅游文化有关。如最近刚刚接受委托的《荆楚映象》、《三峡映象》、《恩龙世界木屋村》、《白洋淀•在水一方》、《河北迁安龙山风景区》、《湖北长阳巴国古城》等。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和传统的力量,虽然它不如“时尚” 的东西炫耀一时,但其影响是久远的,根基是牢固的。
针对于国内文化旅游的开发,我们院曾经组织过各个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倘若你想要进行系统的了解,推荐您阅读我们的研究报告:
关于文化旅游的开发,绿维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典案例:
如果您觉得还是不太明白,可以与我们公司联系,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有之士一注史文化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