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 雨中登黄山
2011年7月13日,我们冒雨登黄山。
头天夜里直到10点钟我们才赶拢黄山脚下的汤口镇。从浙江到安徽,近5个小时的车程,脚已经变得僵硬,腰酸背疼,的确让人感受到了旅游途中共生的愉悦与艰辛。
十年前的一个四月天曾经来过黄山,记得是从后山云谷寺步行上山,在白鹅岭一宾馆住过一宿(8个人一屋,共用两瓶开水),也在光明顶看到了瑰丽的日出,还有幸攀登上了天都峰,黄山雄伟与秀丽的景致,尤其是那云海、奇松和怪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CCTV上曾经有句广告词说:“感受黄山,天下无山。”这句话或许有些惟我独尊之嫌,甚至令许多人反感。但没去过黄山的人,的确无不向往黄山;而已经去过黄山的人,也无不迷恋黄山,这的确又是真的。这句广告词源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所说的一段话:“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也。”而那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谚语,也是后人根据老徐这句话的语意而改的,却又给人一种仿佛不登黄山,枉过此生的感觉。
摄影:毛胡
听导游说黄山原来并不叫黄山,叫黟山。黟这个字恐怕很多人不认识(我也不认识),导游解释说它的读音跟“一”同音。叫黟山的原由很简单,因为黄山脚下有一个县叫黟县,这个黟县非常古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个县就叫这个名字了,并一直沿用至今。那这个县又为什么要叫黟县呢?黟这个字拆开来就是黑多,据说这个县盛产一种黑色的大理石,黑色的石头多了,人们就把黑多这两个字组成一个字,叫“黟”。有些人也管这个县叫黑多县(我们那导游也这么叫),那么在黑多县的那座大山就叫黑多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黄山了。
一大早,冒着沥沥细雨,我们从前山大门慈光阁坐索道上行到玉屏楼。我们的登山大致线路:由慈光阁上山,经玉屏楼,攀莲花峰,穿一线天,爬鳌鱼峰,抵光明顶,过北海宾馆,探西海大峡谷,绕始信峰,达白鹅岭,最后乘后山新索道到云谷寺下山。
摄影:毛胡
出玉屏楼索道站,雨还在继续下着,时大时小,所有的游客都不得不穿上一次性的塑料雨衣。雨衣是黄色或灰色的,远远看去,游山的路线上尽是一群群移动的黄蚂蚁、灰蚂蚁。穿上雨衣自然不方便登山观景,也不方便拍照,更要命的是,雾雨蒙蒙,视野模糊,稍微远一点的东西都看不清,根本无法观赏奇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山景。每到一处,我只能凭借过去曾经来过的印象,来“观赏”当前远处的景象。当然在雾雨之中,也有许多晴日里体会不到的奇妙。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游览和体验了雨中黄山。
大名鼎鼎的迎客松就耸立于玉屏楼旁,因为这个原因,即使是雨雾蒙蒙中,玉屏卧佛前的小广场也人满为患,人们争相拍照,四处传来相机的闪光。我不想去凑热闹,约了几个人,组成一个“九人团”,推举了临时的队长和副队长。听说海拔1830米的天都峰已经封闭(据说从2010年开始,要封闭五年,不对游客开放,以保养维护;而五年后,再轮到莲花峰封闭),大家一致决定要去爬莲花峰。
我们在悬崖峭壁上行走,攀登,直向山顶行,路窄且陡,风大又夹雨,人往往行走在悬崖边,只有手脚并用,一手抓好扶栏铁索,另一只手抓住石壁的凸凹处。驻足,远眺,风声呼啸,雨雾身边飘。我们时而心生畏惧,时而感慨,时而欢呼。约半个多小时,终于登上了峰顶。当我们来到只能容纳十几个人停留的峰顶之上,过了好一会激烈跳动的心才渐渐舒缓下来,大家气喘吁吁地说:“真险!”只可惜老天始终未放晴,能见度极低,不能一览众山小,但是这已经够了,这足以使我们觉得不虚此行了!因为莲花峰是黄山群峰的最高峰,海拔1864.8米,山顶有国家测绘局和建设部于2007年4月立的一块地理高程碑为证。照相之后由莲花峰上下来,我们觉得余下的路程已经不算什么了,所以精神特别放松,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摄影:毛胡
快速通过百步梯走下莲花峰,再通过龟蛇二石把守的关口,我们去攀登“一线天”险境上鳌鱼峰。这鳌鱼峰位于黄山中部,是前后山的必经之路。因山峰形状极像鳌鱼而得名,但雾气 ,在山下也看不清楚它的摸样。仰望高处,在两座耸立的山峰中,有一条只能单人通过的狭缝,这就是黄山著名的“一线天”。这条山道太窄,是条“单行道”,要么只能上,要么只能下,所以景区专门派有安保人员在此协调管理。正逢上山,游人排起了长蛇向前蠕动,踏着陡峭的石阶向上攀登。抬头仰望,天空只有那么狭细的一线,中间还悬吊着一块圆溜溜的巨石,真可谓鬼斧神工,也不禁让人心惊胆颤。慢慢攀爬上去,站在一线天里,领略窄小空间的惊险,倒是别有一番情趣。
从鳌鱼峰下来,山有起伏,路随山形。走了一段山路,觉得轻松许多,前面就是光明顶,它是黄山的第二高峰,也是长江与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海拔1860米,是一个高山台地,没有奇峰突兀,没有怪石成景,但就是这块上万平米的宽广平台,既是观云海日出的好地方,也是过往游人歇脚、就餐的好地方,只可惜雨雾弥漫,什么也看不清楚。有名的国家气象台黄山气象站就建在光明顶以前的炼丹台上,很远就可以看得见,也算得上是光明顶的地标了。终于,大约上午10点钟,光明顶上有了我们的脚印,到达这里,我们从心理上感觉已经完成了登山的任务了。于是在光明顶气象台前我们选择了休息,开始庆祝胜利,补充水分,分食干粮,顺便减轻背包的重量,也享受片刻愉悦的心情。
摄影:毛胡
黄山奇石遍布,令人称叹,飞来石即其中之一,离光明顶不远,约20分钟的路程。“飞来石”是一块高大的巨石,犹如一个浑圆的大棒槌,直立在一座峰顶平台上,似天外飞来,旅者莫不称奇,1987年拍摄的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顽石即取景于此。
但黄山最出名的还是它的松,所谓黄山四绝之一。在黄山的千峰万壑,漫山遍野挺立的松树比比皆是。黄山松的种子被风刮到山石裂缝中,发芽、生根、成长。因生长环境贫瘠,生长速度异常缓慢,故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树龄可能是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在随后的游程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黄山松都是从坚硬的岩石上长出来的,有的长在悬崖,有的长在峭壁,还有的长在深壑幽谷,不管在哪里,它都显得那么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缝里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潇潇洒洒,铁骨铮铮。它们为守住一种恒久的风骨,永远地坚守在悬崖绝壁之上,为黄山造就了万世不凋的青翠与葱茏。
在北海宾馆旁稍事休息,我们感觉时间尚早,便决定去穿越西海大峡谷(这要感谢一位清洁工热情的推荐)。西海大峡谷又称梦幻峡谷,是近几年才开发的一处新景区。要穿越幽深的西海大峡谷,必须从峡谷的最高点下至谷底,再从谷底登上高点,正常情况也要5~6个小时才能走出来,体力消耗大,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按照官方的警示(一执勤民警告诉我们的),西海大峡谷属于没有完全开发的景区,道路险峻,进入必须得注意安全,下午4点后就禁止进入了。所以大多数游人和旅游团队不会进入,一则时间耗费长,二则体力消耗大,三则相对于常规线路有一定的危险,尤其是在这样的下雨天,所以去西海大峡谷的人并不是很多。
摄影:毛胡
我们从峡谷北入口(在排云亭附近)进入。北入口其实是一段幽深向下的隧道,应该说是一个洞穴,不知是人工开凿还是天然而成,正好形成峡谷的大门,那地势有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据说在极端天气时这个洞门会被锁闭,禁止游人进入,以防意外发生。穿过这个山洞才算真正进入峡谷。初进峡谷,脚下的栈道即令所有人叹为观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刀劈斧斫般的悬崖峭壁,让神仙不能逾越,而修筑在垂直峭壁上的人工栈道更让神仙叹自不如吧。简单地讲,路都是在岩壁上凿出来的,栈道或悬空建在峭壁边缘,或劈开山峰从中间穿过,或直接从山峰的腹中凿洞而出,蜿蜒曲折,惊心动魄,而扶手之外就是万丈深渊。有时对面的高山仿佛近在咫尺;有时走在两座山峰之间;有时视线又开阔起来,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跃入眼帘;有时一座山峰拔地而起,耸立于眼前,好象从天而降。前行不到二十分钟,来到一相对平缓之处,天神居然开了眼:浓浓雨雾突然散开,换之薄雾,惊叹声和欢呼声顿时响起。只见眼前俏峰俊秀,层峦叠翠,怪石林立,栈道岌岌,悬崖巍巍,奇松耸峙,群峰在虚无缥缈中忽隐忽现,如同幻境,极具诱惑。面对如此美景,有谁还会放过?于是争先恐后寻找最佳位置,纷纷留影拍照,希望永久保留住短暂出现的美丽景象。同伴们带的都是卡片机,我的单反成了众人期盼的宝物,我也成了大家的专职“摄影师”。只不过一会儿,又是雨雾笼罩,峡谷中四周依旧白茫茫一片,什么风景也看不见了,最美的景色和最差的景色就这样在极短的时间内相互转换,犹如梦境。我感觉自己的眼睛不够用了,在心底里不断发出一声声惊叹:“太美了”!我认为,到黄山如果没来这里真的算白来了,前山的多数景点都没有这里奇险,可以说这里浓缩了黄山的精华,我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处处是风景的含义。远处有人大喊,我们连忙回应,这可是从出发到现在所看见的不多的几拨人,看来这片景区真的是人迹罕至。
其实西海大峡谷最令人叹为观止的,除了它的风景之外还有它的天路,那长长的挂在悬崖峭壁上的人工修筑的平整规矩的石砌的栈道。我觉得这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一条观景长廊。走在其上,四周的风景变幻无穷,前方神秘莫测的道路与风景诱惑着你,使你兴奋不已。而风雨飘摇中在危崖上的栈道行走,更多了几分探险的情调。我们在整个行走过程中一直都处于一种新奇亢奋中,一点也没觉得累,而且我们的行程也没有讲解,只有看不完的风景。但可惜天雨路滑,悬崖险峻,尽管美景连连,我们没有能力冒雨完成全部旅程,只是试着走了所谓“一环线”,没有完全下到谷底。
从西海大峡谷循原路返回,雨越下越大,时间也挺紧,我们只得放弃了攀爬始信峰,往白鹅岭索道站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后,我们到达了海拔1770米的白鹅岭,走在这东海和北海的分水岭上,豪雨更添风势,风助豆大的雨点狂下,雨水汗水横流交织在一起,雨衣未遮住的衣裤全部湿透,运动鞋早已成了名符其实的雨鞋(里面全是水)。山风吹来,凉丝丝地令人顿生寒意。此时,小腿两侧的肌肉开始感觉疼痛难忍,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也只得硬着头皮赶路。
带着一身水湿淋淋,也带着一丝遗憾,终于坐上下山的缆车,黄山之行结束了。
(来源:个人门户 作者:毛胡 责任编辑:吕振勇)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