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旅游利用热带海湾、海岛等自然景观资源大力创造出“椰风海韵”的旅游氛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海南的海岸资源几乎全部开发殆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因此,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开发在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海南的旅游资源将会面临一次新的再整合开发海南旅游面临着由“蓝色”向“绿色”延伸,滨海向山地延伸、平面向立体延伸的发展态势。
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热带林区,海南应该如何深度挖掘绿色的“森林游”,让“蓝色”和“绿色”成为海南旅游发展的两大杠杆是海南旅游升级转型的关键。在海南发展发展绿色的乡村旅游,和滨海的蓝色旅游一样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
一、世界滨海乡村旅游现状――绿色旅游互补蓝色旅游
目前在世界著名滨海旅游度假地的发展中,乡村旅游都会成为发展成熟中的重要部分。乡村旅游的发展与滨海的海滩度假形成了山海互动的良性发展模式。
通过对国外旅游发达国家滨海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发现,滨海旅游发达的国家在其滨海观光度假旅游的基础上,其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会渐渐转移到乡村旅游、主题公园、休闲城等产品上来,以丰富旅游产品。
世界滨海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有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与天堂农庄的互动;
西班牙的太阳海岸距离海岸线几公里的内陆地区有包围在美丽风景之中的”白色村落”;
法国科西嘉岛上别具特色的村庄与独特的民俗;意大利卡普里岛上独特的苏莲托村庄的美丽在意大利著名民歌中唱响;
韩国济州岛上的生态村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等;世界名岛的乡村旅游与滨海观光度假游对于滨海地区的旅游发展来说同等重要。
二、我国滨海乡村旅游现状――海南具备发展“蓝绿互动”的资源基础
而我国滨海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而我国滨海的乡村旅游发展现在才刚刚起步。
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乡村旅游在大力发展,而滨海地区的乡村旅游也是在这个大环境中提出来的,对于我国来说滨海旅游多以滨海海滩的观光与度假为主要旅游产品,鲜有滨海地区和乡村旅游开发成功的案例。这里面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除了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我国滨海县市渔业和种植业往往泾渭分明),更多的是滨海区域的绿色资源的缺失,相比较世界滨海旅游胜地,我国滨海区域的缺少“绿色”的自然景观对开展绿色旅游受到极大的限制。
目前除了在广西、广东等少数海南具备蓝绿互动的基础外,海南也就成为我国唯一的能够开展和蓝色海岸互动的“绿色旅游”的资源基础。
三、海南岛乡村旅游――绿色旅游互补蓝色旅游前景广阔
现在海南也注意到乡村旅游对海南旅游业的重要性,在适合的地方开始利用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旅游。全省也已开展诸如农庄、农家乐、文明生态村、农业旅游、农业主题公园等名目的旅游,但是总体上来说海南的乡村旅游和国际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发展滞后,今后发展空间很大。
2008年,海南省各森林旅游区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5亿元,成为海南旅游收入新的增长点。这组数据一度让海南对“绿色旅游”的深度开发产生了更多憧憬。
因此,海南目前很有必要与时俱进地以国际旅游大视野来考虑其今后的旅游开发建设问题。目前单纯的依靠滨海旅游资源开展的“蓝色旅游”已不能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加大滨海内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力探索符合海南特色的绿色旅游的开发模式。
结合目前海南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绿维创景经过对系列案例的研究总结一般概括为以下三个模式:
1、新农村建设模式――三亚槟榔河“梦里黎乡”案例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的城边村改造计划,促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区域产业的提升。
三亚的摈榔河“梦里黎乡”的虽然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黎族文化,但因区位靠近城市,分流三亚旅游的城市人口,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具体表现为观光旅游者在乡村地域内消费所带来的区域直接经济增长、当地居民提供服务或接受雇佣而形成的直接经济收入以及受产业溢出效应和经济乘数效应而形成的区域间接经济拉动。
2、风情小镇建设模式――海棠湾安置小镇案例
随着海南地产的热销,带来海南滨海资源价值的提升,必然面对着原住民的搬迁和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
海南滨海湾区的开发带来了大量的度假人口,这些人和传统的观光客不同,拥有房产,在海南的居住时间较长。对当地的消费拉升较强。因此在湾区规划设计风情小镇,可以取得当地原住民和外来度假人口的双赢。虽然现在目前还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但是安置小镇的开发建设对滨海旅游的补充和优化是最直接的。
包括乡村人口的回流、公共服务的改善与提升、地方居民素质的保持与提升、地方传统手工艺和特色技能的保护和复兴、地方民风民俗的保护与再现以及由于社会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新兴社会文化现象等等。例如海棠湾的风情小镇。打造了具有明清风格的民宅,将旅游引人到居民生活中来,借鉴云南的发展模式,摸索搬迁安置的新模式,建设成为了服务式的风情小镇。
3、主题公园建设模式――保亭槟榔谷的案例
海南丰富的黎族文化,以及根植于热带雨林的生活方式都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但是早期的简单的旅游公园的开发更多的难以为继,成为海南旅游发展过程的过眼烟云。
随着国际旅游岛开发的深入进行,文化主题公园的开发的市场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例如海南的槟榔谷让保亭的原住民直接参与旅游,体验海南原始黎族文化,让居民实现当地就业,原住民就当地文化进行文化植入性的新农村建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持,地方政府和居民将自发形成环境保护观念以及环境改善的动力。例如海南的呀诺达是一个展现以热带雨林景区为主,为发展旅游业,自发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将景区周边进行生态恢复。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南海这个国际旅游岛上,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符合国际蓝色旅游与绿色旅游互动的基本模式,对于促进海南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快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海南岛还有重要的产业意义: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乡村振兴农旅融合2019-03-11
- ·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2019-03-11
- ·休闲农业与休闲商业2019-03-11
- ·现代农业的3大体系与6化手法2019-03-11
- ·农旅IP|农家百坊--传统农庄文化体验区2019-03-11
- ·农旅IP|艺术田园—以农业为基的文化创意活动2019-03-11
- ·郊野休闲:生态型农庄主题公园开发模式2019-03-11
- ·十九大与旅游(三)-农旅融合2019-03-11
- · 农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人气聚集的主要路径2019-03-11
- · 乡村土地获取的八大策略分析2019-03-11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