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验收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发展乡村民宿推进全域旅游现场会”召开,雒树刚部长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工作,抓好首批县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这标志着2016年公布开始创建的,两批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2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2016年2月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共计262个。2016年11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共计238个。
目前,暂没有任何一个已被认定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均只是创建单位。
全域旅游已经提出并推进三年的时间,国家旅游局相继发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等系列文件,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标志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域旅游的概念和实施方向越来越清晰。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验收认定工作要点
本次会议,明确提出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正在抓紧制订出台示范区相关管理办法、示范区验收细则等文件。文化和旅游部将统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验收、审核、认定、复核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本地区县级和地级创建单位的验收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将从县级创建单位开始。
验收包括暗访、明查、会议审核三种方式。
验收工作启动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抓紧要求制定本辖区验收实施方案,依据验收细则,对县级创建单位组织初审验收,根据得分结果综合评估,确定申请认定单位,并形成初审验收报告,然后向文化和旅游部提交初审验收报告等材料,文化和旅游部将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围绕体制机制、政策保证、供给体系、公共服务、品牌影响、市场秩序、创新示范、安全保障等八个方面进行评审。对通过会议评审的创建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将根据工作需要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照一定比例抽查,综合会议评审和抽查结果进行公示。对通过公示的创建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将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原则上,地市级创建单位,其辖区内70%以上的县级创建单位通过验收后,方可向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省级创建单位在其辖区内70%以上的地市级创建单位通过验收后,方可由省级人民政府向文化和旅游部提出认定申请。
各地要按照统一部署要求,充分认识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对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按照职责分工,把握工作节奏,规范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确保验收认定质量,及时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验收
结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相关文件,绿维文旅认真学习本次会议文件精神,将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与验收的理解,分享给大家,与领导和同行们共同研讨。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验收标准,包括规划统筹、要素体系、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优质服务、品牌营销、体制机制、政策供给与创新等八方面。就相关要点,我们归纳为六大要点。
1、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需强化“规划统筹,多规融合”
全域旅游规划包括全域旅游顶层发展规划、全域旅游规划配套实施方案和各项专项规划,其中发展规划是引领,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指明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对应,全域旅游时代的旅游规划应从区域社会生产要素配置出发,统筹考虑规划内容,从重视“找资源、布项目”转变为重视优化区域环境风貌、拓展公共休闲空间,进而实现从规划“点”向规划“面”的转变。全域旅游规划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全域旅游是一个路子,不是一个牌子,通过全域旅游这条路子打破旧的旅游空间格局,为区域旅游发展扩充空间。
从空间角度来说,目前我国的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于各类景区,随着我国旅游消费进入休闲时代和度假时代,仅靠现有的适应观光旅游形态的旅游景区这种空间形态已难以满足旅游者需要。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和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涉旅部门联动,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资源,进而需要从规划出发,以“多规合一”的方式,形成一个全域旅游区“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多规合一”是在制定区域规划时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进而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近期,绿维文旅编制的《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就在“多规合一”上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其与厦门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衔接,落实了旅游项目用地,提出了78个项目的落地方案和具体位置,成为“多规合一”中的一个旅游图层,为厦门的旅游发展创建了一个全要素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平台。
2、提升全域环境质量,严守生态红线
全域旅游发展要营造全域旅游环境,提升全域自然和社会环境质量,保留城乡风貌,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在规划中,旅游项目布局要严守生态红线。厦门的全域旅游专项规划就在结合了厦门市生态红线、城市总规、土地利用等情况的基础上,重点筛选出城市、海洋、山乡三个层次可利用空间,在环境保护的总原则引领下,拓展和优化了厦门的旅游发展空间。
3、打造“旅游景区+城市与特色村镇+产业园区”的旅游吸引物体系
A级景区和度假区仍然是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全域旅游的概念和各项措施实施以来,一直强调从景区景点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改变以景区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经济系统,构建以景区、度假区、旅游功能小镇、旅游风景道等不同旅游功能区组成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但A级景区和度假区仍然是目的地的核心吸引,此次标准也将传统的景区和度假区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有条件的规划区应整理区域内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提升现有景区品质和级别,打造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等专项旅游吸引物。同时,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也可以以现有的核心景区为出发点,思考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如绿维文旅在厦门全域旅游规划中,就以鼓浪屿为出发点,分析出厦门旅游发展不均衡和空间限制的现状,构建“上山下海”旅游发展新空间。
城市与特色村镇拓展全域旅游发展空间。随着我国旅游消费进入休闲旅游时代,传统的景区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旅游者的需求,发展休闲旅游就必须依托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城市旅游环境,改变以旅游资源单一要素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向旅游环境建设转型,构建起旅游与资本、旅游与技术、旅游与居民生活、旅游与城镇化发展、旅游与城市功能完善的旅游开发模式。在规划上,提升城市品质,保留村镇特色,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主客共建共享的新型旅游发展空间。
产业园区承接旅游产业融合。在以往的全域旅游相关文件中,融合发展一直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命题,《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提出了旅游与13个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形成产业生态群落,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跳出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在此次标准中,首次将融合发展的理念落实到产业园区内。在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要以市场需求为立足点,充分挖掘相关产业的旅游观赏、体验、休闲、度假功能。其次,要将企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旅游业,增强旅游市场主体活力。
4、合理建设布局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体系
在自助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旅游要素的建设和布局是基础和核心。首先,旅游要素布局要以市场需求为立足点,以提升旅游体验品质为目标,布局位置符合旅游者行为规律,布局类型和品质符合旅游者审美需求和消费习惯;此外,积极引导相关企业,打造地方旅游特色品牌、丰富旅游购物和住宿设施、打造演出演绎等娱乐活动;最后,政府要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开发地方非文化物质遗产等民间活动,组织地方特色娱乐活动,丰富旅游者体验。
5、全域旅游的支撑是交通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和智慧旅游网络
在全域旅游规划中交通是基础和重中之重,一条最美公路,可以形成全域升级。在全域旅游规划中要建立旅游交通及公共设施的网络结构,形成外部可进入性强、内部串联的交通网络,完善旅游交通配套。
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标准先行。以全域旅游规划为契机,制定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地方标准,如乡村民宿地方标准、旅游购物设施地方标准等。
自助旅游时代,互联网推动旅游成为旅游者智慧化的全新移动生活,成为一切产业融合的主渠道与通路结构。发展全域旅游要采用互联网、物联网、O2O、移动终端的手段,建设智慧设施,开展智能导游、线上预定等智慧服务,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运营监测中心。
此外,重视旅游标识系统的打造,继续完善旅游厕所布局。新标准中旅游标识体系的比重有明显的增加,应建立全域旅游标识、合理布局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点;旅游全域化导致旅游安全管理难度增加,而旅游安全是旅游发展的基本保障,示范区应充分重视旅游安全管理,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风险管控和旅游救援体系建设。
6、优化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供给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构建大旅游综合管理治理体制机制,在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突出优势的区域,整个区域管理体制机制围绕旅游来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推动相关产业的调整发展,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探索出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成立全域旅游创建办公室,把旅游工作纳入到政府年度考核机制,建立旅游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涉旅部门联合执法。制定和创新全域旅游支持政策、财政投入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旅游人才与教育政策。
绿维文旅已与河北省旅游委、福建厦门市、安徽池州市、山西长子县、云南盐津县等政府形成战略合作,用创新的全域旅游思维和服务模式,为石家庄、厦门、池州、红河州、安阳龙安区、通化市、兴化、布尔津、通辽、通道、湘阴、云阳、吉木萨尔、青岛城阳区、礼泉县、宝坻区、柞水县、烟台市、偏关县、山海天度假区、烟台、平武、开江县、长子县、泾源县、霍山县、新疆150团、新疆142团,西青区、南昌县武阳镇等多地旅游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部分孵化服务,并形成了部分项目落地实施,为发展全域旅游积攒了宝贵经验。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遵循市场逻揖,探索全域旅游规划方法2019-03-04
- ·最新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验收2019-02-22
- · 宁夏全域旅游空间布局2019-01-30
- ·武夷山推出“全域旅游”概念2019-01-30
- · 峨眉山市全域旅游渐入佳境2019-01-30
- · 推进全域旅游,湖南打算拆了这些“墙”2019-01-30
- ·宁夏全域旅游空间布局2019-01-30
- · 山东省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2019-01-30
- ·全域旅游大抓手:绿维文旅“1+4投融资服务模式”2019-01-30
- ·干货 | 全域旅游规划全新范本2019-01-30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