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手段探索
相关生态修复与重建的技术手段运用
1、以水生态修复为重点的技术手段
一般以河流、湖泊等水体系统为主的区域,其生态修复以水生态为重点。其生态修复并不是简单地使河流恢复到原始状态,而是通过生态技术手段使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健康,进而在遵循河流自身发展规律的条件下,持续地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韩国清川溪见证了汉城600多年的发展史,但城市发展曾一度使清川溪成为垃圾填埋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2003年政府开始对清川溪进行修复,通过生态手段,拆除原有桥梁和下水道盖板,并沿途建设深潭、浅滩和湿地,力求恢复河道的自然风貌,并增强河道滞洪防洪的能力。改造后,河道受到阳光的照射,水中溶解氧浓度增加,同时水生物动植物大幅度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实现了水生态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提高了清川溪周边的土地价值。
清川溪改造实景图
2、以土壤修复为重点的技术手段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土壤污染情况加重。概括起来主要是由自然成土条件和人为活动共同导致的。目前国内外土壤的修复措施主要有四种,即工程修复措施、物理化学修复措施、生物修复措施和农业生态修复措施,实际运用时会多种方式相结合。比如在重金属污染的地区新建小区绿化,将面临土壤板结、岩石侵扰、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因此主要采用工程修复和植物修复相结合,一方面通过移走岩石,补充土壤和堆土的形式制造坡度不一的生境土丘,增加生境多样性;另一方面通过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稳定等植物修复技术,实现土壤的净化。
3、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护技术手段
城市垃圾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尤其是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工程成为世界探讨的重点。目前国内外的城市垃圾污染防护技术手段主要有表面覆盖处理技术、微生物恢复技术和植物恢复技术等,选择何种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垃圾的污染情况等因素进行选择。例如微生物的修复技术,大多运用于含油较多的位置,进行原位修复。在更多的实践中,植物的修复运用较多,但是某些地区,垃圾渗滤液污染严重,往往需要考虑多种技术连用,使用最多的是植被和覆土技术连用。
4、植被修复为重点的技术手段
植被修复主要用在矿山、裸露等植被破坏区域;植被修复首先对土壤的物化、生化性质进行分析,查明土壤的PH值、土表水、通气性、土壤氮素及土壤温度等,进而选择修复技术。树种的选择是植被恢复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要遵循生长快、适应性强的原则,尽量选择当地优良乡土品种,不仅要考虑经济价值,更主要的是树种的景观、生态等多功能效益。目前植被修复主要有工程修复和生物修复两种,工程修复一般与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
5、综合恢复法
恢复生态与重建工程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世纪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的生态技术手段往往是综合的。例如,绿维创景在规划北京汉石桥湿地时就综合运用了多种生态技术。汉石桥湿地的核心保护区3000亩,由于人为活动和气候的影响,湿地退化严重,2009年顺义区政府在理清楚湿地相关制约因子后,进行了如下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
(1)水质改善。湿地水源主要是汉石桥周边的居民生活污水、降雨和地下水。由于居民生活的有机物含量高,BOD、COD值较大,在排污口位置地表水水质已经达到了五类水标准,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规划首先建立水网,在关键点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对水体进行第一次净化,净化后的水能达到地表水四类水标准。同时在湿地周边建立小型暴雨汇聚池,收集并缓慢释放雨水进入湿地,极大程度降低土壤侵蚀度,起到改善湿地水质的作用。
(2)土壤的恢复。汉石桥湿地土壤多为腐殖,是利于植物生长的优质土壤,但退化湿地的土壤结板,并面临岩石侵扰等问题。因此湿地恢复工程前期一般注重土壤的更新,通过筛土、客土等手段,以堆土的形式制造坡度不一的生境土丘,增加湿地生境多样性。
(3)水平面的控制。汉石桥湿地受高涨落幅度的影响,单一灌木种群占据优势地位,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不力。湿地恢复工程通过在湿地出口处设置水位控制堰保持水平面,减少水位的涨落幅度,增高湿地的适生性,维持群落稳定。
(4)植被的重建。在汉石桥湿地恢复规划中,植被重建分两步走,首先通过除草剂或人工拔出的方式控制外来入侵种,然后种植乡土品种,五年内将外来植被控制在20%以下。并通过水位控制,使低水位的水生植物及浅水区域保持在45%左右,高水位的沉水植物在25%左右,陆地(包括道路、陆地植被、建设用地)控制在30%之内,从而建设适合湿地植被生长的环境。
(5)生境的联系。汉石桥周边村庄居民的人为活动往往隔绝了湿地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影响了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交流以及对干扰的缓冲能力。在湿地恢复过程中通过高低植物向湿地的延伸增大森林与湿地的边缘效应,促进生境互动,增加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而沿水体边界建设湿地的两岸生境,为动物提供迁徙和栖息通道。
总结:
生态修复与重建规划涉及方面非常广,需要运用众多的生态技术,也需要生态学家、规划师、决策者以及普通市民的通力合作,生态技术手段也需要在生态修复与重建过程中进行不断修正与不断实践,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实现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五部曲2018-04-25
- ·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四个着力点2017-11-08
- ·绿维林峰: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社会改革与内需市场化提升工程2014-03-19
- ·国内外综合体经典案例解读2013-10-22
- ·我院旅游地产分院汪仁梅院长出席城市观点论坛南昌行2013-09-30
- ·“贵阳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规划设计”电子沙盘2013-07-20
- ·关于贵阳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思考2013-07-12
- ·关于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的探索研究――以8个国家级绿色生态示2013-07-12
-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大事记2013-07-12
- ·浅议中国生态城市规划2013-07-12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