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一体化的九华山探索

2012-10-12 第一旅游网 标签:

      

安徽九华山风光秀美,素有“莲花佛国”美誉。近年来,旅游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帮助当地老百姓创业致富的主要动力。
  
打造和谐九华――致力农旅一体化发展
  
10月初的九华山天高云淡、风清水碧。记者来到山下的代村,看着身边一栋栋带有花园的别致农家小楼和远处层峦叠嶂的群峰,在感慨这清新灵动的环境之余,记者不禁感叹:这里分明就是世外桃源!
  
“10年前代村是青阳县最穷的村,现在是池州市最富、最美的村之一。”陪同记者采访的代村村长徐苗根介绍,近几年,仅村容村貌建设一项,村里就投入2000多万元,目的是为发展农家乐做准备。
  
其实,从最穷的村变成最富的村,这样的蓝图,早在10年前就开始描绘。
  
2001年4月11日,安徽省编委批复设立九华山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同时设立九华山党工委,为市委派出机构,统筹全山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九华山旅游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年创新高:2005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2007年突破200万人次,2009年突破300万人次,2011年达到490万人次,约是2001年的7倍。10年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81亿元,其中 2011年实现48亿元,是2001年的30倍。
  
2005年12月,九华山标志性建筑99米露天大铜像(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在山下柯村开工建设,拉开了九华山以“山上拆、山下建”为主要内容的二次创业序幕。
  
但这次二次创业,已不是单纯的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
  
2001年,九华山成立管委会后,原属青阳县的九华乡划归风景区管理。至此,九华山风景区辖一乡一镇,常住人口1.6万余人,农业人口就有1.2万人。对九华山风景区来说,二次创业的任务已不仅仅是发展旅游业,解决三农问题是更艰巨、重要的工作,也是考量旅游业带动性的一个重要试金石。
  
池州市委、市政府和九华山管委会决定,要借助山下大愿文化园建设和九华山管理经营机构下迁契机,进一步放大九华山旅游辐射功能,帮助农民参与到旅游中来,走上一条致富路。池州市委常委、九华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贵杰说,“我们发展旅游的目的就是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九华山发展旅游的成果必须惠及当地老百姓。”
  
2005年以来,管委会采取增加财政投入、争取上级扶持、协调农村金融信贷支持等措施,逐年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目前当地农村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实施村村通沥青(水泥)路,80%以上村民组通沥青(水泥)路,旅游乡村公交线路遍布九华山风景区……“十一五”期间仅交通一项,完成景区农村公路建设38.076公里,实施景区重点交通工程建设12.484公里,交通工程总投资达2.398亿元。
  
推进农民转型――培养新一代农民
  
在九华乡采访时,大学生村官吴姗姗给记者讲了不少农民从事旅游的故事,其中就有这么一件。
  
九华乡二圣村狮形村民组是一个地处山坳、闭塞但风景优美的小山村,全村只有20几户人家。2008年,村里选举37岁的陈三九为村民组长。当时,九华山风景区正在宣传推广农家乐,他根据村里的资源条件,认定发展旅游是村里的好出路。但他把这个想法一提出来,立即遭到大部分村民的反对。于是他想了一个点子,让村里每户推荐一个代表,由村民组拿钱,组织大家免费到江苏华西村和无锡大佛周边的农家乐考察。在华西村,他特地安排大家住星级酒店,这是此行村民一生来第一次住这么豪华的酒店,大家激动不已。
  
这个故事说明,开阔农民眼界、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推进农民转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为此,九华山管委会结合九华新区开发建设,把加强农民转型就业培训作为一件实事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对有需求的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免费培训。
  
“培训可管用了,我就是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的。”在狮形村采访时,村长陈三九说。他还拉来村农家乐旅游公司经理范锡明,指着脚下正在修的山路告诉记者,这是范锡明参加培训的收获。
  
原来,今年41岁的范锡明之前长期在外做瓦工活。2010年见村里搞起农家乐,认定这是一条致富路,便“弃工从旅”,回到村里加入农家乐旅游公司。去年5月,他参加了管委会社保局举办的为期15天的就业培训班。范锡明说,培训前他以为经营农家乐只要把屋子收拾干净、菜烧好了就可以,培训后才知道路也很重要。于是他自筹5万元,把自家门前通往村主干道的60米长的碎石路修好。
  
“以前我们是求着农民参加培训,现在是农民主动要求培训。”管委会社保局局长陶能昌说,培训、引导、实践,正推动着九华山农民从田园型向技术型、旅游服务型和景区居民转变。
  
调整农村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九华山风景区工商局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0年前,九华山风景区有私营企业34户(其中旅行社3户),注册资金1237万元;而截至2012年6月,九华山风景区私营企业已达146户(其中旅行社29户),注册资金43569.94万元。此外,10年前,九华乡有个体工商户124户,而目前已达583户。
  
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九华山产业结构10年来所发生的重大调整。尤其是近几年,九华山景区大力实施农业、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2011年,景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0年前的1000多元提升到7450元。
  
九华乡代村,是九华山重点打造的旅游村。该村共有5个村民组,总人口1120人、310户,是个典型传统农业村。近几年来,他们提出“做强旅游服务业、促进群众收入倍增”的发展思路,并根据旅游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委会还牵头组建了农家乐旅游服务中心,逐步引导群众从事发展农家乐、佛事用品加工、旅游商品经营、花卉苗木栽培等新型业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旅游服务业的转变。
  
代村只是九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10年前,九华乡被人们称为“灯下瞎”,即沾不到九华山旅游的光。而如今,这里已换了“模样”:一期工程总投资15亿元的大愿文化园开园在即;全乡饭店和旅馆达160余家,其中4家高星级酒店将于今年底开业;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含第三产业)由2001年的3706.8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5亿元。
  
九华山风景区在调整农村结构的同时,注重推进“原产业”升级,围绕黄精、九华佛茶等农产品,狠抓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基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以九华镇闵公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池州市最早以农村合作社模式成立的企业。2002年以前,本地茶农全部是家庭作坊式经营,产品质量低,产量低、价值低,当时整个闵园区茶叶总产值不到10万元,茶园抛荒面积达40%以上。公司成立后,在政府的帮助下,精心组织各户茶农走联合经营道路,实现了茶叶产业化发展,利用荒地发展新茶园120余亩,年产值已由当初的1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00余万元,产品供不应求。
  
据统计,2001年九华镇人均收入为2700元,2011年人均收入1.1万元,累计翻了两番。二、三产业占全镇经济总量的98%以上。目前,全镇有80%的人员从事旅游或相关产业。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