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禅化境――以禅文化开启休闲旅游的新境界
“禅文化”助推旅游的发展进化
禅,是梵文‘禅那’的简称,意译为"思维修",即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禅门中有一段典故,后人称为 “拈花微笑”或“拈花宗旨”,它集中概括了禅宗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旨;加上后来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十六字构成了禅宗的要义。
自公元五世纪传入中国以来,禅宗以其本源要义及老庄思想学为依托,借助大乘经典如来藏佛性理论,强调主体精神的自觉,形成独特的思想体系,逐步发展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派别,也是中国佛教的主流。时至今日,禅宗仍延绵发展,并且“禅”的内涵不断延展,超越宗教范畴,演化为一种社会潮流,受众越来越广泛,成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生活各领域的哲学文化。
现代“禅修”,通过禅修仪式,净化身心,提升生命的层次,追求解脱、自在与幸福,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体验,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所推崇。
基于现代“禅”的发展,笔者深入洞悉禅修与旅游的相关性,以“禅文化”为内涵,以“禅境”打造为目标,探索提升休闲旅游开发层次的发展思路。
一、“禅文化”助推旅游的发展进化
(一)禅与旅游的天然关联性
旅游的表象,多表现在观光、游览、拍照、休闲等具体活动。而深入的研究,可发现旅游与禅修有着近乎天然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旅游是禅理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禅理亦是古代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禅理传入中国本身就是达摩东渡旅行的结果,后众多印度和西域高僧来华释游、传经送典,推动禅宗在中国的传播,同时带动中国僧侣西行求经的游访。禅宗主张“自心是佛”、“本自无缚,不用求解”,许多得道的禅师都能从自然景观中感悟真谛,所以走遍高山大川、访遍高僧大德,悠游山水、品味自然、切除佛理成为禅宗提倡的参学旅游方式,以至后来,演变成中国传统“走江湖”这一全社会的活动。可以说,禅理天然需要旅游,旅游天然需要禅理。
第二,禅理佛法中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佛教禅宗为旅游提供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双重优秀的旅游资源,旅游则进一步促进禅理的传播与交流。
第三,禅修与旅游还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旅游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与逃避,他们想暂时离开和逃脱日常的世俗世界,到外面去寻求一种异域的、属于自己的心灵体验。此时,旅游的主旨已成为一种精神追求,人们外出旅游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休闲度假和玩耍,而具有某种神圣的含义――使人从一种精神状态转变到了另一种精神状态,经历一种全新的精神生活,提升境界。
旅游与禅修活动的天然同源性,为时下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思考的视角;对今天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旅游的进化伴随对“禅文化”的回溯
旅游活动从古代的游历,经大众旅游时代,现在又向以休闲和度假为代表的深度体验进化。这种体验已不仅仅指向传统的“视听嗅味触”层面,更多地指向于内心与精神的深层面。
旅游的发展,在形态上呈现进化,在内涵上更是一种回溯――回归到古代对修行、求学的体验游历,强调个体在旅游中的体验收获与心灵、知识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禅修旅游,越来越显出了社会价值。
这种价值在宗教旅游层面,已经一览无余。从宗教旅游的进化来看,随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升和旅游文化的不断深入,消极被动的静态参观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传统游览方式逐渐成为历史,而积极主动的参与方式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人们兴致勃勃的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同守戒律,一起劳动,一起作息,籍此体验原汁原味的“佛禅文化”,享受身临其境带来的感悟。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2020年,如何为文旅消费升级赋能?2020-01-14
- ·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要点2019-12-30
- ·总书记推动“长三角”重大战略,文旅区域开发怎么做?2019-11-21
- · 文旅运营:如何巧用杠杆,撬动高投资回报?2019-11-20
- ·文化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国务院这个《纲要》必读!2019-11-19
- ·文旅融合:大运河“1134”规划密码2019-10-17
- ·老旧厂房改造思路:创意设计与文旅业态融入2019-09-02
- ·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之道2019-07-23
- ·文化≠旅游,文旅融合需要“活化”2019-07-12
- ·红色旅游创新升级,关键看这几招!2019-07-02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