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高质量发展的乌镇模式全域旅游发展的“桐乡样本”
2001年桐乡大事记
1月1日,乌镇东栅景区对外开放,当日迎来游客6000余人。
2月10日,桐乡市首家外地商会——乐清商会成立。
2月20日,桐乡首条宽带IP网络运行。
2月22日,桐乡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启动运行。
5月1日,桐乡市开始取消“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明”环节,城乡居民户口迁移和农业户口转为非农户口,不再办理户粮转移证。
6月25日,国务院公布罗家角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20日,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三峡库区第一批移民136户、606人在桐乡洲泉、河山、濮院、新生、民合5个乡镇安家落户。
7月23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乌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9月21日-23日,桐乡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在梧桐镇举行。参赛运动员250人,设金牌79枚、银牌66枚、铜牌55枚。
10月,桐乡市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称号。
12月5日,国家旅游局组成检查团考核验收桐乡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翌年2月28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旅游城市协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桐乡市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同月,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坐一艘摇橹船,入水乡,在繁水最浓处品读乌镇风情。十多年前,桐乡便造就了集文化与风情于一身的“乌镇模式”,在这里,世界读懂了中国的江南。
如今,濮院、石门、崇福等运河沿线的小镇因旅游而各具风味。桐乡,处处流淌着美的印记。
当这种美凝结成一种精神,注定会烙进人们的记忆;当这种美汇聚成一种能量,必然会带动经济上的持续飞跃。
年接待游客由不足300万人跃升至2017年的2030.55万人次,旅游年收入由不足20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244.13亿元……这片7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演着旅游业撬动“四化”的时代发展大戏,借助“一核、二区、三融合”的旅游机制体制创新,全国首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桐乡正成长为国内全域旅游的典型样本。
不一样的“乌镇模式”
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江南
走在乌镇景区,青石板路悠长静谧,旧式箍桶店、烧饼铺、酒作坊……旧时光里应有的场景依次铺开。
一眼看去,这是江南常见的古镇。然而走近了,你会察觉到不同之处。抬头不见电线电缆、低头难觅水管槽道,连空调外机都用木条层层包裹,难以发现“不和谐”的存在。
“我们最大限度尊重历史、还古镇原貌。”对于乌镇,曾任乌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张建林目睹着她的变化。在一次采访中,他向记者揭开了古镇的秘密:“你看到的‘破旧’,是我们追求‘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效果。”
作为土生土长的桐乡人,张建林见识过乌镇“真实的破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乌镇,屋旧人稀,破败凋零。
1999年,桐乡市决定实施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组建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推进保护工程和旅游项目开发。
被任命为管理委员会主任和公司董事长的陈向宏,提出了一个口号:“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在旅游开发晚于周庄、西塘等同类古镇的背景下,这个“不一样”何其不易。
乌镇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记得,改造是从拆除景区旁五层楼高的百货大楼开始的,这种拆新房的怪事,在当地百姓眼里看起来匪夷所思。景区还从全国各地大量收购废弃的古桥、家具等旧材料。“以前为了方便骑自行车、摩托车,把石板挖掉改成水泥桥,现在居然花钱买旧石板,重新改回石拱桥。”一位老乌镇连说自己“想不通”。
张建林坦言,如果没有桐乡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坚持,在当时全国各地都对老街区进行大拆大建的背景下,古镇保护可能就此搁浅了。
他还记得,2001年元旦,乌镇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当日迎来游客6000余人。以乌镇为起点,桐乡迎来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7年春节,乌镇西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从东栅景区到西栅景区,乌镇旅游实现了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到集观光、度假、商务为一体的综合度假体验区的巨大转型。
乌镇西栅景区开发历经四载,2005年8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乌镇调研。临走时,他鼓励乌镇干部克服困难,要坚持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不动摇。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先后5次走访乌镇,为古镇发展呕心沥血、精心谋划,更给乌镇的未来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另辟蹊径的乌镇保护与开发之路,获得了巨大成功。2002年6月,乌镇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2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4.6万人次,成为当年全省唯一一个接待海外游客超10万的单个景区;2003年,乌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乌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和“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景区”;2007年,乌镇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被授予“中国十佳古镇”称号。2010年,乌镇景区被原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级景区称号,成为全省第4家、嘉兴市首家5A级景区。
从旅游小镇,到度假小镇,再到文化小镇。乌镇,一直都在创新理念丰富旅游业态。2013年5月,以“映”为主题的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如今已成功举办六届的它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和文艺青年,让乌镇从一个“旅游小镇”,摇身一变成为充满浓郁气质的“文化小镇”。
当延续千年的“慢”与彰显时代特质的“快”在乌镇相融,会是怎样一种呈现?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显著提升了乌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桐乡、乌镇提出了“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切嘱托。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之外,乌镇又被赋予特殊的使命:努力打造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历程文化积淀地、世界网络科技最新成果发布展示地、高端产业孵化集聚地。
今天,当“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当年不绝的质疑已变成不绝的赞誉。
打开全景镜头
找到乌镇之外好颜色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走过以乌镇景区为代表的“景点旅游”跨越式发展这一阶段后,桐乡旅游正努力向以乌镇为核心的“全域旅游”转型。
2013年1月,一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桐乡市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的批复,让桐乡为之振奋。同年10月,原国家旅游局批复同意桐乡市作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开启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16年10月,桐乡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近年来,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案,桐乡正大刀阔斧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立体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从昔日默默无闻的乡村,蝶变为绿水环绕的美好家园,洲泉镇马鸣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闻勤峰一年比一年忙。“这些年,来村里游玩的陌生游客越来越多了。”他告诉记者,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这个偏居桐乡一隅的江南古村落迎来了一茬又一茬的城里客。
马鸣村的蝶变是桐乡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旅游+”在桐乡处处演绎着融合之美。乡村旅游上,随着2016年1月乌村的建成开放,桐乡形成了“北有乌村、南有合悦百翠、东有荣湖庄园、西有稻乡人家”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商贸旅游上,依托濮院毛衫、崇福皮草两大市场,丰同裕染坊、港龙世界木屋风情博览园、濮院毛衫创新园、苏作红木博览园、恒基文化博览园等工业旅游主体,购物旅游势头猛进;文化旅游上,乌镇戏剧节、木心美术馆、茅盾故居、丰子恺纪念馆等文化活动及名人场馆已成为“风雅桐乡”引客来游的品牌和名片。
“在桐乡,‘一核’、‘两区’、‘三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据桐乡市旅游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核”是指突出乌镇核心带动作用,打造环乌镇旅游圈,建设一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两区’是指加快濮院古镇旅游区建设和石门乡村旅游区建设,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旅游发展新亮点;“三融合”是加强旅游与乡村、工贸、文化的融合,拓宽旅游发展新空间。同时,桐乡还相继推出花开桐乡、研学桐乡、网约桐乡、衣柜桐乡“四季游”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风雅桐乡”旅游品牌。
家住上海的杨晓琳是桐乡旅游的“忠粉”。她告诉记者,曾经,来到桐乡旅游的她目的明确,直奔乌镇东栅、西栅景区。如今,她游走桐乡的方式从“独宠景区”转变为“雨露均沾”——赏完乌镇美景,或到百翠山居劈柴骑马,或去横港国际艺术村文艺一把,或是一碗阿能面下肚,去凤凰湖畔漫步消食……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影响下,桐乡正从乌镇的“一枝独秀”,发展为“一核、二区、三融合”的全域开发和开放。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全国发展乡村民宿推进全域旅游现场会在湖州召开2018-12-05
- ·廊坊这些区域将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商务旅游...2018-12-05
- ·乡村民宿是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 2018年中国民宿市场发展分析2018-12-05
- ·河南旅游:转型升级成主题 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2018-12-05
- ·新媒体营销助力山西全域旅游发展2018-12-05
- ·绿维文旅:全域旅游的系统整合2018-12-05
- ·三门峡:着力打造“中国大天鹅之乡” 推动全域旅游2018-12-04
- ·甘肃省全域旅游内容云建设取得新进展 甘肃省品牌体验馆上线2018-12-04
- ·提质升级促发展 贵州迎全域旅游新时代2018-12-04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