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干农家活”是许多城里人热衷的假日休闲方式。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特色产品,在丰富城里人出行选择、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旅游业进入个性化、品质化时代,设施相对简陋、特色并不鲜明的农家乐已无法适应城里游客的需求。面对日渐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农家乐转型升级有着怎样的机遇,又面临着哪些难题?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多地农家乐,了解各地转型探索情况以及业界心声。
消费升级,呼唤农家乐向精品化发展
走进位于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金叵罗村精品民宿“老友季”的小院,扑面而来的是阵阵花香,老板娘梁晴说,小院里一共栽植了50多种花,都是她亲手栽下的。
“老友季”民宿去年7月正式营业,由村里的百年老宅打造而成。说到庭院的设计,梁晴可真真地费了一番心思,既请了市里顶尖的设计师绘制蓝图,又在建设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主打“生活中的美学”主题。900平方米的院子里只有8个房间,留出很大的庭院面积,种植花草树木,让客人身处自然之中,与小鸟蜜蜂蝴蝶相处。
房间虽少,却各具特色。最令人欣喜的就是院子里的树屋,主人给它起名叫 “椿树与布谷”,为保留香椿树,盖房子时做了U字形设计,将树嵌入房子里。夜晚,从落地窗望出去,月亮挂在树梢,星星镶在窗框中。
保留了老宅格局,“老友季”也尽可能满足现代都市人对居住舒适度的需求。屋内处处可见不事张扬却满是匠心和品质的细节。卫生可靠的硬件设施最大程度解决了城里人在乡村住宿的痛点。自营业以来,“老友季”的生意一直挺红火,虽然周末房价高达800元以上,却一直供不应求。
几家欢喜几家愁。同在金叵罗村,以前非常火爆的农家乐却遭遇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困境。村支书李宝金告诉记者,村里从事民俗旅游接待的农户有七八十户,过去曾红极一时,“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干农家活”成了许多城里人的周末休闲方式。然而,近年来民俗旅游接待越来越不景气,尽管住宿一晚的价格低至100—150元,却依然乏人问津。
记者走访发现,民俗户的院落格局、房间格局都惊人地相似:一间房,四白落地,单人或者双人床,房间设施较为低端,有的甚至连卫生纸都不提供,这让习惯于拎包入住的新兴消费群体措手不及。在餐饮方面,虽然村与村之间尚存在着差异和特色,但同一个民俗村的户与户之间,基本属于同质化竞争。
一方面是大量低水平、同质化的产品供应,另一方面,日益扩大的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对乡村旅游又提出了更高的、更多元的诉求。当两者不能精准对接,民俗旅游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那么这些民宿与之前的农家乐有什么区别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解释,传统的农家乐是以吃为主的旅游观光模式,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民宿则是以住为主的度假休闲模式。民宿不再是农民提供家里的几间房子这么简单,它的内涵还包括了一种对当地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体验。
“民宿是开给城里人的,他们向往乡村,但是摆脱不了对城市生活舒适感的依赖。民宿会让客人们觉得,跨一步出来,门外就是田园;退一步回去,屋内就是城市,是对两种生活的有机衔接。”梁晴说。
借政策东风,民宿业驶上快车道
经过20多年发展,继农家乐、度假村后,京郊乡村旅游升级换代,开启全新的民宿酒店时代。住的还是农民的房子,但营运主体已不仅仅是农民;外观还是农宅,内部却是高档酒店设施。继西南、江浙地区之后,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民宿产业驶入快车道。
北京的乡村民宿主要分布在怀柔、延庆、密云、房山等区。以延庆区为例,自2014年至今,已发展民宿项目35处,其中已经正式运营的15处,还有20余处正在改造中。通过开办精品民宿,500多套农村闲置院落被盘活。
在延庆区刘斌堡乡下虎叫村,来“山楂小院”的游客从来就没停过。这个农家小院6个院落均为老宅改造,由专业公司负责运营。时连山是入股村民,不仅每年享受分红,还是小院儿总管家,负责客房餐饮、接待、清洁、维护等工作,月保底工资3000元,并且享有客房销售额5%的提成奖励。原本单靠种玉米和在外打工营生的时连山,收入从一年两万多元翻番至七八万元,去年成功摘掉了“低收入户”的帽子。
村支书张有旺说,当年的下虎叫村是北京的低收入村,自从有了“山楂小院”,这个“沉睡”的村落迎来了大批游客,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32户低收入户中近九成“摘帽”。
延庆区旅游委副主任郑爱娟介绍,作为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延庆区对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需求更为迫切。为增加乡村旅游的中高端产品供给,延庆区旅游委出台了发展民宿产业的鼓励措施,包括给予资金补贴,搭建融资担保平台;成立民宿联盟,整合旅游资源;开办北方民宿学院、培养专业人才等。
在密云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褪去乡土、留住乡愁的精品民宿项目。2018年,密云区启动乡村旅游“十、百、千”工程,即至2022年将打造十个精品乡村旅游项目,提升百个精品乡村酒店,发展千个精品民宿院落,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密云区旅游委还计划今年全年组织民宿经营户2000人次实地参观、学习品牌民宿的建设与经营经验,并积极筹划“民宿管家”专项培训班,全年计划组织1000人次。对于符合改造提升条件的民俗户和同一品牌多个院落的民宿经营主体,分别提供为期5年不超过50万元和300万元的贴息贷款支持。
理性投资,行业才会长远发展
在密云区溪翁庄镇北白岩村,一家名为“1958”的密云水库主题民宿日前开始营业。这个乡村民宿由北白岩村6位村民共同出资打造,他们都是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搬迁村民的后代。
在这个名为“1958”的乡村民宿里,到处都可以见到密云水库元素。一进门,就能看见挂满一墙的黑白老照片,都是修建密云水库的场景。“这些相片可以让游客一下就感受到我们这个民宿的主题。”北白岩村党支部书记郑伟介绍。整个乡村民宿由6个闲置农家院打造而成,共有24间客房,还包含餐厅、小酒吧、游戏活动室等。一路走进来,过道、院落里摆放展示着不少农家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是我们从村里收集来的,有一些曾经用于修建或保护水库。”郑伟说。
“改建和新建民宿,规划设计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郑伟认为,未来民宿酒店发展前景确实不错,但还是应该保持审慎和理性的态度,不能一哄而上。对从业者来说,民宿发展面临的难题依然不少。
与农家乐餐饮相比,民宿投资较大,经营风险也相对较高。民俗户花个几万元把家里收拾下,添置些厨卫餐具,就可以烧起土菜开办农家乐餐饮了,可民宿的装修动辄就要几十万元。启动资金如何筹集,让不少有心开办民宿的民俗户很费思量。
“民宿接待的时间性也特别强,一般周末和节假日特别火爆,像‘五一’假期,‘1958’民宿收入超过10万元,可谓是一房难求,但一到工作日客人数量明显回落。目前各民宿工作日大多执行折扣价,但如果过度打折,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又会回到农家乐打价格战、恶性竞争的老路上去。”郑伟坦言。
兴办乡村民宿,必须注重保护农民利益。“村民有房子,但没有启动资金,也不会运营;外面的公司有渠道,但很难跟村民对接。我们村组建专业合作社,与社会力量合作兴办乡村民宿。”延庆区旧县镇东龙湾村合作社打造“左邻右舍”民宿,负责人周新军说,村民将房子交给合作社,签订15年的合作协议,装修运营都不用出一分钱,根据入住率所获收益按比例分成,村民还可以来这些民宿工作,既解决了就业,又增加了收入。
-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相关阅读
- ·甘肃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显成效2018-07-05
- ·景区文化元素雷同 乡村旅游同质化如何破局?2018-07-04
- ·陕西力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2018-07-03
- ·旅游扶贫示范村示范啥?2018-07-03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如何借势玩出新高度?2018-06-26
- ·湖湘旅游论坛开讲 专家为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建言献策2018-06-25
- ·辽宁15部门共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2018-06-22
-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即将迎来五大升级2018-06-21
- ·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如何变身田园综合体?2018-06-20
旅游运营回答
-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