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旅游景区规划暴露出明显问题:过于追求旅游景区发展思路的全面化、发展方向的多元化、功能分区的拼凑化,出现多主题和全要素两大误区,要想突破误区,绿维创景认为,应该建立一种旅游景区微规划的构思。所谓旅游景区微规划,就是旅游景区规划,要从多主题、全要素的反方向思考和出发,以区域、城市内不同旅游景区的主题不同、要素各异为目的,通过旅游景区微规划,使旅游者可以在不同的景区获得不同的体验、可以在不同的景区接触互补的要素,最终实现所规划旅游景区与周边旅游景区互补合作、互通有无、互惠多赢的效应。
实现旅游景区微规划,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理念突破
从多元化发展到多栖型发展。多栖型是对多元化的修正,所“栖”即为在众多的旅游资源中科学分析评价、精心斟酌挑选,首先开发、重点依托的资源,“多栖型”旅游景区的发展理念内在地强调了资源开发重点和发展优先次序,“多栖型”旅游景区概念的提出是一种尝试,希望引起理论界的反思、反省进而指导实践的改革,扭转目前景区发展实践特别是旅游景区规划中存在的过于求全、求大的现象。
2.管理变革
区域或城市旅游景区主题和元素的统筹协调
区域或者城市旅游管理行政部门或者行业协会,应该建立一种区域或者城市内旅游景区主题和元素的备案、统计数据库,并随时对新规划或者新开工建设的旅游景区进行调查和监管。
旅游景区微规划评审的双票否决制
对旅游景区规划评审实行双票否决制,评审团队包括行政领导、专家教授、社区代表、区域或者城市内其他景区代表共11人组成,分别占2、4、3、2票。如果评审团队中有两票及以上投否决票,无论评审团队其他人投票如何,该规划即被淘汰,由编制单位重新进行规划评审或者由委托单位支付编制单位基本的劳务费后另聘其他单位。
3.人才优化
专业背景的优化
旅游景区规划人才团队应该以旅游管理专业背景的人才为领袖,以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与园林设计、地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市场营销、经济学、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民俗学、农学、生态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为核心骨干,形成“1+N”的旅游景区“微”规划人才团队结构,旅游管理专业背景的人才的专业优势在于广,而其他专业背景的人才的优势在于专,两者结合并合理分工才会有良好效果。
实践背景的优化
鼓励更多的具有旅行社、饭店、度假村、景区管理与服务等旅游业相关行业十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才加入旅游景区微规划团队,通过其实战经验补充目前过度理论化的旅游景区规划人才结构;鼓励更多的具有广告、会展、建筑、互联网、新型农业、生态环保等旅游业相关行业十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才加入旅游景区微规划团队,达到“跳出旅游景区看旅游景区”的效果。
详情点击旅游景区规划的误区与微规划
更多行业相关请关注绿维创景官方微信(微信号:lwcj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