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建设可以说是城市解决人口膨胀的出路,那么新区建设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呢?
随着一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原有的城市承载力达到极限,推进新区建设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寻求新的城市生长点理所当然。事实上,如今不少城市通过在城市周边开展新区建设,开展招商引资,不仅带动了当地工业发展和财税增长,而且缓解了原有城市发展中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可以说"新区"建设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
顺义、通州和亦庄新区建设启动是可以借鉴的新区建设的例子
新区建设是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功能,保持后奥运时期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按照北京市规划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本市将全面启动顺义、通州和亦庄三个重点新区建设。重点新区建设大体分为两个阶段:2008年以前的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以后的全面启动阶段。
■规划解读
新区主要吸纳城区人口
【规划】重点新区要承接中心区产业、人口转移、吸纳本地人口城市化。
【解读】市规划委表示,目前,顺义产业工人较多,亦庄高科技的人才较多,通州文化人较多。我们将特别注重要控制好由中心城迁移到新区的人口和外地流动人口到新区居住的比例,以及当地新区建设完成后接纳农民进城的比例,不能造成整个新区都是外地人、流动人口的接纳地,应该说中心城疏散的人群占很大的比例。
轨道交通连接所有新区
【规划】重点新区要建立新区与中心城快捷的交通联络体系。
【解读】据市规划委介绍,新区要想吸引人必须构建便捷的轨道交通网,亦庄轻轨线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而正在建设的京津城际铁路已经在亦庄设站,顺义线正在研究中,未来3个重点新区之间都会有轨道相连。以亦庄为例,把新区建设成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外交通通道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外辐射发展能力。
新区建设完成后道路密度扩大3倍
【规划】基本建立新区基础设施和中心城方便快捷的交通联络体系。
【解读】据市规划委介绍,现在旧城里面道路密度是2公里/平方公里。根据规划,新区里面道路的密度、道路面积都是相当高的,预计新区建设完成后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公共交通比例占到60%以上,这将使得新区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也是吸引人口到新区的一个重要举措。此外,新区范围内我们鼓励很多比如绿色交通的概念,鼓励居民骑自行车等举措。
每座新区均有知名高校
【规划】新区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配套。
【解读】市规划委表示,根据规划,每一个新区至少有一所三甲医院,至少有一所相当知名的中小学以及高等院校,至少有一个一定规模的中、小型购物中心,还要有娱乐文化方面的场所,以及博物馆、娱乐中心的配套设施。现在有的新区,像亦庄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医院过去了,通州正在与一些中心城的名校联合办学、办分校。
顺义河东新区为备用地
【规划】近期目标重点围绕空港建设和新区中心区建设,积极发展临空经济和现代制造业。
【解读】根据顺义新区的空间方向,该新区将采取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优化完善潮白河以西地区的中心区和空港区的功能布局,加强分区及组团间的功能配置,引导形成"两轴、三区、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河东新区为新区发展备用地,是城市远期发展的预留空间。此外,该新区还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使新区各功能区及马坡组团建设初见成效。
通州将建设新北京东站
【规划】通州新区的空间方向将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向东南方向拓展,形成一河(北运河)、两线(长安街延长线、八通线)、一路(六环路)的架构。
【解读】通州城市格局的形成将以新北京东站及运河两岸城市中心地区建设为契机,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区布局调整,突出运河文化底蕴,逐步形成文化产业优势,建成新区示范区,承接中心城功能转移,提高新区生态服务功能,初步构建首都城市综合服务中心的基本格局。
亦庄启动路东新区开发
【规划】沿京津交通复合走廊,完善核心区、河西区等功能区配套建设、搞好路东区(京津塘高速路东部地区)的综合开发和路南区(凉水河南部新区)的规划设计。
【解读】亦庄新区的建设重点是强化中芯国际、奔驰汽车、京东方等优势企业带动作用,启动路东新区开发和河西区配套建设,建设产业发展新区。此外,该新区的空间方向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跨越京津塘高速公路向东及凉水河向南方向发展,突出轴向发展和双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新区永乐组团为城市远期发展预留空间。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如今不少地方都兴起了新区建设热。这些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的"新区",在满足当地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存在着盲目扩张、占用耕地、规划失当等隐忧。对于这种借"新区"之名盲目造城的倾向应引起重视。
但并非城市发展一定要建设新城区。一些城市在新区建设中缺乏科学规划,大肆占地扩张,使新区建设变味成大规模房产开发和造城运动。安徽巢湖日前就被曝出从农民手中大规模征地并改变征地用途出售给房地产开发商,在巢湖岸边大兴土木建造"滨湖城",不仅增加了巢湖生态治理压力,而且造成数千失地农民生活困难。这一事件典型地反映了当前城市"新区"建设的误区。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建设的发展,类似巢湖这样的新区建设运动并不鲜见,一些地方打着新区建设的旗号,违规大搞圈地运动或房产开发,侵占耕地资源,损害百姓利益。甚至出现由于土地审批不规划、安置补偿不合理,政策不到位,引发群众不满和社会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
还有一些地方在新区建设时拍着脑袋搞规划,过于追求扩张,热衷大造新城。结果地虽然圈下来,但招来的商家寥寥无几,新城区终成荒草地。有的即便靠房地产项目带动建起了一栋栋漂亮高楼,但空置率高,所谓的新区也不过是空架子。更有甚者,在新区建设中招不来商,引不到资,最后政府部门亲自上阵,通过财政投入建设办公楼,提升人气。如此种种,新城区建设最终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盲目造城运动。
"新区"建设变味盲目造城,与一些地方官员错误的城市建设理念不无关系。在他们脑中,造新城就是造政绩。在城市周边圈上一块地,建上一些楼房广场,城市的品味就提升了,城市就显得很现代了,他们的政绩就得以体现了。
"新区"建设变味盲目造城,深层次原因还在于一些地方"土地财政"思维作怪。一些城市把土地当成"摇钱树",为了提高地价,获得更多的财政收益,城市管理者热衷于大规模造城,以此拉动地价升值,提升城市价值,谋求更多收益。
一个城市发展水平不光体现在城市有多大,建设有多美,更重要的是看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满意程度。在处处提倡科学发展的今天,地方政府在事关百姓生活发展的城市建设中,更应本着科学发展的思路,端正城市规划理念,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谨防把城市新区建设变味成劳民伤财的盲目造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