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助游呈井喷之势,旅行社的组团量则增长缓慢,据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自助游已经严重挑战了旅行社的经营。当团队旅游的黄金时代过去,当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以“自助”的方式出行,旅行社都在探索自己能干什么?又该干些什么?
自助游:个性化时代的选择
导游举着一面小旗,一群人跟在后头,辗转于各个景点、定点购物商店……这种被称为“牧羊式”的旅游方式不再受到欢迎。虽然旅行社旅游在住宿、门票、交通等方面价格经济,方便省心,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旅行社旅游由于程式化,旅游者基本上都是在定点饭店、定点商店活动,早出晚归地赶景点,甚至连一些民俗风情展示也演变为收费项目。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成熟的旅游需求。
消费者已变得成熟和理性,“大众观光型”消费已开始向“休闲度假型”消费转型。旅行社的经营者对此感叹不已。几年前,好不容易让消费者打消顾虑,接受了“跟团走比自己出行实惠”的观念,转眼间,个性化的潮流又使得许多旅游者不惜牺牲实惠而“抛弃”团队。游客们需要价格的优惠,但更追求自主的享受。“旅游团的游客马不停蹄地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以一点价格上的实惠牺牲了出游的质量,不合算。”游客的这种想法已经不占少数。
据了解,目前继续选择旅行社旅游的游客多数为中低端消费者和老年人群,年轻人、高端旅游者则更愿意选择自助游。
旅行社:寻求新的赢利模式
随着自助游大行其道,旅行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组团游业务开始受到严重冲击,旅行社旅游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的旅行社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本来就不高,严格说仍然属于低端行业,产品研发能力一直未有整体提高,转型将面临诸多困难。此言不虚,但转型的困难不能用来否定转型方向的正确。种种迹象表明,旅行社旅游行业已开始意识到,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其经营理念和模式的转变是大势所趋。未来的方向是:由传统组团业务向组团、自由行业务并重转变,传统旅行社向旅行服务供应商角色回归,为自助游游客提供“点菜”式服务。
旅行社旅游与自助游需优势互补
作为新型的旅游方式,自助游一出现就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但其存在的种种隐患也随之浮出水面,安全隐患首当其冲。
当自由遇到责任,该如何处理?越来越多的自助游都采取网络联系、自行组队出发的形式,这种团队的召集者往往素质参差不齐,且国家尚无法规对参与者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出界定,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出现事后处理的空白区。
目前很多地方的旅游标识咨询服务系统尚待完善,不太适合自助游。很多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社会救援系统也不够完备,增加了自助游的风险。而且,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自助游的险种,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中也没有适合户外运动意外事故的条款,投保人只能套用部分旅游险条款或普通意外险条款,实际上,这些条款的免责范围中往往明确将攀岩、登山、滑雪等户外运动项目列为“除外责任”。
从这一现实来说,自助游风靡对旅行社旅游来说绝对不是噩梦,相反,是一个新的十分有潜力的市场增长点。二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旅行社旅游一方面应该把握游客口味的变化,在迎合、预测市场需求上下工夫,推出适应游客需求的特色游、深度游、休闲游产品,而不能多年不变地卖那些“大众化”的走马观花路线。另一方面,旅游者从出门到回家,过程中的所有相关项目,都应是参加旅行社旅游所能享受的服务的范围,旅行社旅游业务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机票+酒店”,而应该针对自助游设立一套独立的业务流程,发挥旅行社在规模采购方面的优势,做到真正的“散团同价”。
综合来看,旅行社旅游主动介入自助游市场,可以有效完善自助游市场产品体系。旅行社可以发挥其在旅游市场上的专业和资源优势,给自助游客提供更好的信息平台。目前,游客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给自己的行程做功课,几乎都是依靠网络。如果旅行社多提供一些自助游资讯,则是信手拈来、利人利己的好事。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