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如何?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冰雪旅游总体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建起了近200家滑雪场,冰雪旅游年收入超过百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滑运动褪去了“贵族化”的外衣,迅速的走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一项新兴的度假旅游品,冰雪旅游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并日益突现出在中国旅游市场上的重要。
哈尔滨从196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举办了冰灯游园会,且在1985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冰雪节,开创了中国冰雪旅游的先河,成为中国首选的冰雪旅游胜地,当时在全国冰雪旅游界具有垄断和领军的地位。1996年我国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承办了亚洲冬季运动会,成为了中国真正意义冰雪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此后,各地纷纷开发冰雪旅游资源,逐步形成了以东北区为首,包括四川、新疆、内蒙古、湖南、河北、北京等地的全国冰雪旅游发展态势。
目前,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结构尚不合理,整体效益较低,主要表现为:
1.企业投资滑雪产业存在盲目“做大”情结。
中国滑雪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在投资前需要冷静分析市场,制定正确的战略投资规划,摆脱盲目的“做大”情结。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和文化因素,增加冰雪旅游的文化底蕴,在冰雪旅游的建设上杜绝简单的模仿和照搬,打造不同的精品滑雪场,走品牌优势道路,向精深方向发展。
2.旅游消费结构不平衡
据调查,在我国冰雪旅游消费中,持续上升的只是门票、吃、住等刚性消费,交通、住宿、餐饮、单人滑雪等边际效益较高的消费因素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尤其是消费潜力大的“购”和“娱”最为薄弱。以滑雪场为例,其利润来源主要是滑雪场地及设施、滑雪器材、装备的出租以及滑雪技术的传授和器材的维修等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许多雪场接待的游客很多,而游客消费却仅局限于滑雪场服务业的门票,与之相关的雪场设备、滑雪器材、服装、交通以及信息等行业的消费潜力没有发掘出来,而这些都是滑雪产业的重要利润来源。
3.冰雪旅游产品和产业链开发深度不足
总体上看,我国冰雪旅游产品内容缺乏创新,科技含量低,文化内涵不突出,精品少。游客非常希望能够欣赏到冰雪产品与本地特色文化结合的产品,通过冰雪产品来了解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差异。哈尔滨2007年的冰雪景观便是外来成分过重,忽视了本地文化的凸现。此外,目前国内各地冰雪旅游项目差异性不大,尤其是东北地区,由于在历史上有延续性,在文化上有相近性,在其产品的开发上就容易趋于雷同。
许多企业投资冰雪旅游仅局限于滑雪场,而与冰雪旅游产业相关的旅游商品市场和冰雪旅游服务设施市场的开发则很不深入,由于国内的材料和技术都达不到要求,在冰雪旅游用品和装备品生产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链。冰雪旅游商品存在着供给不充分的问题,冰雪旅游装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冰雪旅游服务设施的供给质量比较低,缺乏完善的商服体系。
4.市场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引导。
目前一些滑雪场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功能不全,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少滑雪场还存在重复建设和急功近利的倾向。由于个别地方盲目开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滑雪场不管有没有条件建了近三百多家,冰雪节不管有没有客源市场,经济条件如何,已有几十个城市纷纷举办。建滑雪场首先要有雪,造雪是辅助条件,并且要有足够的水资源,大型滑雪场开发资金高达数亿元人民币,建设期也长达数年。但一些地区乱伐森林资源开发滑雪道,造雪量达到了百分之百;有的滑雪场就建在裸露的黄土地上,滑雪道长度有的不足百米,使用期最短的才十几天;春季冰雪雕溶化了,污水横流;有的城市抓一个企业做大头,不管回报,还要上规模,经营企业就用垃圾做充添,外面铺点冰雪,节庆一过,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这样的冰雪节是办一次算一次,没有长远规划与运营设计,最后不了了之。类似这样的“白色恐怖”在中国有很多,他们不了解冰雪旅游项目开发的市场需求,乱拍“脑袋”瞎用激情,因为影响很坏,使得冰雪旅游受到严重打击。
专家提醒说,搞冰雪旅游产业要尊重自然条件和客源市场,注重挖掘地方特色,不仅要“一招鲜”,还要“招招鲜”,仅仅有冰雪是不够的。
冰雪旅游是一直是这些年来的一个发展重点,我们也真对其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如果你想要对冰雪旅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的话可以点击我们的研究专题:
有关于冰雪旅游的发展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的研究来推动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