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长效机制顶层设计,三中全会开启地产新改革

2013-11-21 南方都市报 标签:

      

解析新三中全会《决定》 之地产篇

三中全会《公报》与《决定》犹如给中国房地产扔下一颗深水炸弹,正式拉开新房地产改革序幕。围绕着构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框架,《决定》涉及房地产行业的改革,直面房地产各项政策的“硬骨头”,呈现出制度性与全面深化性的改革顶层设计。

现行的调控政策是否有效贯彻并转化为长期制度,土地制度、房产税、住房制度等制度设计能否有重大突破,区域经济发展中能否有新的产业有效替代房地产的支柱地位,这三大因素决定着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毫无疑问,新房地产改革,预示着未来调控方向由去行政化转向市场化、调控手段由抑需求转向增供应、调控目标由调房价转向市场。不仅有望打破过去十年房价调控“越调越涨”的魔圈,还将彻底终结“行政管制”房价的历史。无疑改革的“宝剑”不是指向房价,而是房价背后的上涨根源,以及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的系列弊端。一旦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取代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必将成为中国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法宝”。

一是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突破此前瓶颈,首次明确产权的范围与土地改革的方向及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是土地制度改革划时代意义上的转折点。一方面是集体土地用地入市与农用地入市工作加快,同地同产同权同价是未来土地改革的核心,由试点转向正式上市是时间问题。另外一方面是小产权房转正虽然基础条件与时机不成熟,但是推动转正的态度与决心依然坚定。

建设统一的城乡用地市场,并不意味着会将所有的农村建设用地推向市场,只会推出符合规划的部分,农村集体仍有权自主开发,况且,现在建设用地并不缺少,但是浪费太过严重。中国的房屋产权不清、归属不明一直存在,一方面是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另外一方面是房屋类型复杂,基础数据难以统计。因此,当前土地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产权明晰,做到公私边界清楚。《决定》在土地制度改革已有所突破,包括继续进行农地的确权、颁证、登记工作,继续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方式的多样化,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之外,通过信托、抵押等方式将其与金融创新捆绑在一起,从而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益。不可否认,“集体土地入市”与“小产权房转正”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可以解决现行土地制度的多种积弊,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有效增加市场供应,是构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核心内容,其重大意义不可估量。

二是财税制度改革,中央文件首次提出房地产税立法的问题,回应了房产税开征的合法性、公平性、正当性的诉求问题,这是税制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彰显改革决心。无疑,房地产税立法的提出,扩大房产税试点到全国开征是大趋势。

房地产税并不是一个税种,而是一个体系,包括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房地产税是对公众财产权的分割,直接向个人和家庭征收,一定要遵循税收法定原则,要立法。现行《房产税暂行条例》于1986年由国务院制定并颁布实施,并不是法律。2011年1月上海和重庆开征房产税是经国务院同意的局部试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前提是遵循“税收法定”的原则,由立法机关主导制定相关方案,并最终由立法机关通过实施,通过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来推进改革,税制设计会更公平。

从《决定》看,房产税立法的步伐会加快。但如果希望通过房地产相关税收去调控整个市场,需要制定一个疏堵结合的税制方案,而不仅是一个针对保有环节开征的房产税种。考虑到当前我国住房市场现状,房产税短期内还有法律和现实操作上的障碍。我国土地在建设和销售过程中,已经交了很多税,再征税有重复征税的嫌疑,必须考虑与已有税种和收费之间的协调整合。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建立房地产法律制度体系,在立法基础上,再开展房地产税制综合改革。毫无疑问,《决定》所提及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与“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都是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不可缺乏的系统组成部分。

三是住房保障制度改革,首次提出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并规范完善住房供应“双轨制”与住房公积金制度。一方面是住房保障问题上升到政治层面,成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指标之一;另外一方面,从融资的手段上完善住房保障建设资金的不足。

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政治局学习(10月29日)中,习近平总书记已明确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说明了中央对住房问题的政策方向,即政府为主提供住房保障,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

所谓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即: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其基本住房需求,以廉租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为主要保障方式;对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支持其改善住房条件,以限价商品住房制度、旧城区城中村改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市场化为主要改善渠道;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是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三大基石之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弥补住房保障资金不足,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双轨制”。

四是“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户籍制度、金融体制的改革”,作为构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最根本的基础,与土地制度、财税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存在内在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仅关系到房产税的全国开征与土地制度的“同地同权同价”及住房保障的“双轨制”,更是关系到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能否建立的重要因素。

《决定》指出:“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这与房产税与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存在直接关系。毫无疑问,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加速推进的信号非常强烈,但面临不少问题,譬如住房普查与不动产登记及小产权房等问题未解决。此次中央在《决定》中提出来,可见其决心。此外,《决定》指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户籍改革不仅有利于打破住房制度不平等的弊端,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实现统一的“教育、住房、社保、医疗”等改革红利。其三是《决定》指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并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之前的提法是“逐步推进”、“渐进式推进”和“深化”利率市场化,而三中全会提法是“加快”,释放了强烈信号。毫无疑问,有了“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户籍制度、金融体制改革”作为基础,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必将形成一套大系统,为促进房地产业长期稳健发展与房价合理回归市场发挥作用。


本文关键字: 查看更多

关注绿维文旅
微信号:lwcj2005
公众号:绿维文旅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文旅康养·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开发运营服务商

好创意、可落地一流规划在绿维

新鲜资讯、原创观点、专题研究、实战案例,每天精选分享

四甲广告
数字文化馆
乡村振兴
主营业务

旅游运营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划
第一, 精准的定位旅游景区定位,是景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为旅游景区开局找魂的[详情]
特色小镇如何运营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详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有哪些?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详情]
十四五应该如何编制?
为编制好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绿维文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编[详情]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杂志
旅游运营与地产开发电子期刊

专题导航: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温泉规划|景区规划|旅游小镇|主题公园|度假区规划

扫一扫 订阅“绿维微信电子刊”
旅游·小镇·乡村振兴
收藏干货,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账号:绿维文旅lwcj2005

中国旅游规划四甲级资质单位-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网络营销支持:北京绿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咨询热线: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邮编:100007 绿维创景联系方式,策划、规划、设计等项目咨询QQ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D座 京ICP备12033662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