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最近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案例,谢谢!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旅游事业,对所属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开发、利用、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和总体部署,确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总方向,各种建设项目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布局,以保证旅游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主要内容有:旅游资源开发序位的确定,旅游土地的利用,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发展,物资供应和交通建设,旅游市场,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培训,投资来源和投资规模等。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案例:《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1年)》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对调整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保持旅游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促进我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09年-2011年。
一、我省旅游产业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量显著提高。200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739.32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居第13位,在中部六省居第4位。2009年1-6月,全省旅游总收入达426.3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7~29%。
我省旅游产业从“十五”末至今经历了一个低基数基础上的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的发展水平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并不相称,存在旅游服务体系不完整、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市场主体弱等诸多问题。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还很大,需加大旅游投入,进一步改善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大力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
目前,我省旅游产业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3000美元,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放大的总趋势没有改变;我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战略的实施,使社会投资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公路、机场、铁路、环保等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省农村“五覆盖”民生工程的建设,将使旅游产业发展的环境大为改善。
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发展”的要求,以构建山西旅游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加强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提升完善精品旅游线路为重点,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远时期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
到2011年,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旅游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旅游产业得到更大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1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到2011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8%。
2旅游富民取得实效。到2011年,我省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5万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200万人,全省乡村旅游客栈达到万家。
3旅游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到2011年,初步建成省、市、景区三级旅游服务体系,建成功能较为齐全的省级旅游信息平台。
三、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构建全省三级旅游服务体系
构建省、市、景区三级旅游服务体系。在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在重点旅游目的地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要具备游客集散、咨询、投诉、预订、住宿、餐饮、购物、救援、信息、导游等多种功能。
继续建设我省旅游信息平台,完善旅游政务、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商务、网上旅游等功能。
(二)推进以五大景区为重点的全省旅游目的地建设
以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关帝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重点,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完善接待设施,提高服务功能,完善旅游安全体系,形成多日游的旅游产品。
坚持分期开发、梯次推进的原则,加强右玉、芦芽山、藏山、碛口古镇、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历山、皇城相府、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等景区的建设,使其成为我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三)提升完善六条精品旅游线路
将古建宗教、晋商文化、寻根觅祖、太行山水旅游线路培育成成熟的旅游线路;将红色经典线路培育成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旅游线路;规划建设黄河文明线路,同步进行市场开拓,形成我省重要的储备旅游线路。要依托重点景区、交通干线和集散城市,建成交通便捷、主题鲜明、要素配套、服务完善、内涵丰富的复合型精品线路。
(四)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在提升完善我省以文物观光游为主的传统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加快自然生态旅游产品开发,重点开发右玉、历山、芦芽山、太行山、吕梁山等生态旅游产品,在右玉县试点建设不收门票的生态旅游景区。
在各地级市城市周边积极开发农家乐、城郊游、生态游等旅游项目,建设环城休闲度假带。
以杏花村、东湖醋园、同煤集团晋华宫矿、平朔露天煤矿、长子特高压示范工程、太钢集团不锈钢园区等为重点开发工业旅游。
围绕各类展会发展商务会展旅游。
到2011年,初步形成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长线旅游与短线旅游相结合,要素齐全、功能配套的旅游产品体系。
(五)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继续完善重点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信息、旅游标识等服务设施建设,建成50座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和改造100处生态停车场、260座星级以上旅游厕所。强化景区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把重点旅游景区的干线公路和支线公路、旅游标识系统、区间服务区建设纳入省交通规划。到2009年底,完成全省所有高速公路的400余块旅游交通标识牌建设。到2011年,完成3条共190公里旅游干线公路、22条共550公里旅游支线公路建设;完成国道、省道、旅游支线公路1000余块旅游交通标识牌建设;完成5处区间服务区、3处自驾车营地建设;所有地级市都要建设和完善旅游公交系统。今后,新建的所有公路都要规划旅游标识牌和区间服务区。
加强重点景区内部及周边、景区支线公路两侧的环境整治,景区环保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建、环保、林业、水利等规划,旅游目的地、重点景区都要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改善燃料结构。
(六)加大旅游市场开发的力度
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推进黄河中部旅游规划,鼓励企业跨区域合作,形成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开辟京太西(北京—太原—西安)中华民族文化走廊旅游线路和云冈-龙门-敦煌中国石窟游线路。以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为品牌,以六条精品旅游线路为纽带,拓展客源市场,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七)培育和壮大旅游企业
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探索景区公司化管理的模式。支持鼓励旅行社兼并重组,大力发展旅游超市。积极引进先进的旅游管理公司和旅游管理人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到2011年,全省AAAAA级旅游景区达到5家以上,AAAA级旅游景区达到45家以上;力争3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社;五星级酒店达到20家以上。
(八)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旅游部门和文化部门要把旅游开发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把旅游娱乐与山西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地方色彩浓郁、生动活泼、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
在旅游中心城市、重点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商品市场。
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
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建立健全统筹协作的工作机制。每年召开一次省级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各地级市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经常召开会议研究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强化对旅游发展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加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二)多渠道筹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
在稳定并逐步增加省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各市和旅游重点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投入。积极探索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申办制。大力推进银旅合作,支持旅游企业、景区多渠道融资。
(三)建立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旅游条例》、《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等法规。鼓励企业转型发展旅游产业,制定促进企业转产的优惠政策;制定对旅行社的激励措施,鼓励更广泛的旅游消费者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旅游消费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对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建立健全旅游质量监督机构与安全管理机制
完善省级旅游质监机构,建立职责明确、监管到位的旅游监管体系。强化旅游安全监管,健全旅游安全应急体系,旅游、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要联合建立旅游安全应急机制,确定一批旅游应急医疗救治、救援服务的定点单位。
(五)旅游人才培养和产业研究
面向旅游经济运行和产业实践,加强旅游培训、教育和科学研究。大力加强旅游职业教育,积极培养和引进急需的旅游人才。适时启动和推进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挖掘一批新型旅游资源,储备旅游项目。
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省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分工,尽快制订《实施细则》,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市、县要按照本《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跟踪、了解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