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创景在近期推出的报告中,提出了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种模式。
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创建新城,也包括老城市的扩张升级。从城镇体系结构的分层提升与建设上进行细分,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包括:现有大型城市的扩张与升级,中小城镇特色化发展、产城一体化项目开发与非建制性旅游城镇化,新农村社区建设等四大方面。这四个层次,有着不同的模式与机理。
1、城市旅游化模式
这里所指的城市,是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超大型、大型及中型城市,其本身就是客源地,很多也是目的地。通过旅游吸引力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品牌与城市服务产业发展空间。
大中型城市的旅游化发展,主要是包括城市景区开发、新型城市休闲中心建设、旧城改造休闲街区化发展,休闲卫星城组团化建设,环城游憩带城乡统筹开发这五种方式。
城市景区开发,是指对于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城市,依托资源,集中建设旅游景区,形成城市景区吸引核,打造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景区开发始终是城市旅游化的基础,无论景区在城区或不在城镇区域,景区吸引力越大,旅游带动城市发展越强。
城市休闲中心,即RBD,是大中型城市必需的休闲聚集核心,也是城市品牌与都市吸引核。城市有多种休闲中心,有的偏休闲商业,有的偏休闲商务,有的偏休闲娱乐,有的形成了商务商业娱乐游乐餐饮一体化综合休闲区。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什刹海、798艺术区等等,都是不同类型的休闲中心。在新城建设中,集中较大土地建设RBD,是规模化新城开发最好的模式之一。
旧城改造建设休闲街区,特别是滨河、滨湖、古街、古建聚集区、旧工厂区、公园周边区、体育场周边等区域,是形成与建设休闲街区的最好地方。在旧城改造中,借力河道疏浚整治、绿地公园建设、体育设施建设、古建保护等城市基础设施与文化基础工程,把公共环境资源周边的黄金土地,建设成为休闲商业街区,形成休闲环境与休闲街区的整合,是城市休闲化最大且最重要的旅游化工程。其中,文化街区、创意艺术街区、酒吧街区、时尚休闲街区、美食街区、购物步行街区等等,特色与模式很多。
休闲卫星城组团化建设,是大型城市旅游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特色休闲卫星城,无论是基于大型休闲综合体、大型主题公园、大型体育设施、大型会展场所、养生养老机构设施等等,都可以形成卫星城的特色聚集化发展。比如处于北京卫星城良乡的房山长阳镇,规划建设中央休闲购物区(CSD),就是一个新打造的休闲娱乐聚集区,规划了高端商务组团、时尚休闲组团、中心组团(艺术展览厅、湿地公园、休闲体育中心、主题公园、滨河酒吧和美食街等)、文化创意组团。
环城游憩带,是一个城乡统筹的发展模式。在大型城市周边1小时圈内,可以形成依托卫星城、小城镇、旅游区、村落而发展的休闲带。这个带,是未来田园城市建设中的城市的组成部分,是新型城市化中最为有特色的部分,是旅游城市化的重点内容。
从城市发展的总体架构看,大中型城市的旅游化发展,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形成了城市休闲中心、城市休闲街区、休闲卫星城、环城游憩带等等一个系统发展结构。旧城改造出休闲区,新城建设出休闲区,城市从摊大饼,转化成为绿色覆盖、休闲组团发展的花园城市。其中,通过休闲卫星城和环城游憩带的发展,形成中心区居民外迁,同时进行旧城改造,形成新的组团,并通过城市绿化,改善环境,形成花园城市、组团城市,从而形成大中型城市内部提升及向外扩张,是大型城市升级的最佳路径之一。
2、旅游城镇建设模式
小型地级市、县级的中心镇和建制镇,带动性相对于大中城市较弱,但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可以走特色化的旅游城镇化之路,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镇化模式。
对于本身就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中小城镇,可依托自然资源,实现旅游特色化发展,形成滨海城镇、滨河城镇、滨湖城镇、冬季度假城镇、夏季度假城镇、温泉城镇、滑雪城镇等等特色城镇;基于文化资源,可以打造文化名城名镇、休闲古城古镇、民族风情城镇、民俗风情城镇、艺术城镇、工艺城镇、创意文化城镇、商贸购物城镇、电影城镇等;依托旅游景区,可以打造各类接待型城镇,借力景区的泛旅游延伸,还可以打造会展城镇、运动城镇、休闲农业城镇(葡萄酒、桃花梨花等等);依托于特色资源、特色工业、特色批发市场等,还可以打造酒城、玉城、家具城。泛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使得我们打造特色旅游城镇的可能性空间大大提升,特色旅游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为城镇化打开了全新的路径。什么都可以是吸引核,只要地方有什么特色资源或优势产业,就可以结合旅游发展成什么泛旅游城镇。
对于一些没有这么强劲的吸引核的小城镇,需要挖掘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寻找泛旅游产业发展的契机,推进旅游城镇化。
不是所有城镇化都必须进行旅游化,但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旅游化手法,可以使城镇化获得更好的效果。
3、旅游综合体模式
旅游综合体是一种特殊的新型城镇化形态——既不是传统的旅游景区,又不是纯粹的住宅社区,也不是建制型城镇,更不是新型农村社区,而是基于城乡之间(可能是城市郊区、也可能是乡村地区、还可能是大景区外围区域)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与土地空间的地块,依托良好的交通条件,通过旅游的“搬运效应”,将城市的旅游消费力搬运到开发地块,从而带动该地块的土地综合开发,实现泛旅游产业聚集、旅游人口聚集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形成旅游休闲导向的新型城镇化聚落。
旅游综合体以泛旅游产业的整合为根本支撑、以休闲化消费的聚集为核心动力、以设施和配套的配置为重要基础、以服务和管理的创新为基本保障,已经成为广大适宜区域实施“就地城镇化”的主流模式之一。
4、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
这也是旅游引导的就地城镇化的最普及的模式之一。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以农旅产业链打造为核心,以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乡村观光休闲业态为特色,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通过土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现、农民就业的解决,进行独立村的改造升级,向旅游综合社区发展,就是这一模式的主要路径。
旅游对于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特别好的产业推进价值,主要是使农民找到产业转化依托的同时,可以把生活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就地发展产业,形成居住。
更多内容,请参考: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