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可以说是凝聚了古人最优秀的建筑智慧,充分表现了古代的建筑艺术,中国古建筑讲究颇多,我想知道在构成上,古建筑都包括哪些部分。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一)台基
1、也称基座。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古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古建筑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古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二)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 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三)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古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古建筑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古建筑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四)大梁(即横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
是中国古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 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画
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 》框住,并 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 》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 》或( )框起。“( )”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七)屋顶(古称屋盖)
中国古建筑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3、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八)山墙
即古建筑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 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
(九)藻井
中国古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