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旅游规划产业已经走过了约30个年头,各级、各类规划都在数量上增长、质量上成长。作为旅游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景区规划,其思想理念日渐系统、技术手段逐步细腻,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主题求多
对于一些资源不丰富,内外部条件不太好的景区来说,主题定位太多反而影响其发展。
生态资源禀赋明显突出而文化资源明显缺乏的旅游景区进行规划时,常常会通过挖掘故事传说、搬入民风民俗,将旅游景区打造为一个集生态与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而在功能分区上,也因循大而全的思路,将旅游景区拼凑化、模式化地划分为游客服务区、生态主题类功能区、文化主题类功能区等,而对于文化资源禀赋明显突出而生态资源明显缺乏的旅游景区进行规划时,也会将一些小山浅水、矮树稀草、野花乱石强行打造成为生态旅游资源,这种不合理的拼凑化思路和手段在一些景区盛行。
2.要素求全
有些旅游景区规划,一味追求旅游要素的多、新、大,特别是全,机械地将旅游景区规划为集游览、餐饮、购物、娱乐甚至住宿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当然,确实有一小部分景区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市场影响、发展基础、资金保障等条件适宜全要素化打造、综合体化发展,但不是所有的景区都适合这条道路。
要想突破目前一些景区规划存在的误区,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一种旅游景区微规划的构思。所谓旅游景区微规划,就是旅游景区规划,要从多主题、全要素的反方向思考和出发,以区域、城市内不同旅游景区的主题不同、要素各异为目的,通过旅游景区微规划,使旅游者可以在不同的景区获得不同的体验、可以在不同的景区接触互补的要素,最终实现所规划旅游景区与周边旅游景区互补合作、互通有无、互惠多赢的效应。
详情点击旅游景区规划的误区与微规划
更多行业相关请关注绿维创景官方微信(微信号:lwcj2005)